第462章 不二人选
刘咏的话,完整表白了贰心机和决计,也让董和没有任何话说。
刘咏嘲笑一声,“江阳和东广汉郡二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赔偿前提,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啊。”
董和神采顿时一变。
话到如此境地,已然表白的刘咏的意义,不占成都毫不罢休,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如何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话说到这份上,刘咏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董和入得大帐,见主位端坐一俊朗少年,月眉星目,虽身形薄弱却不失气度,鉴定就是刘咏,因而上前便拜:“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车骑。”
“我主与刘将军算起来也是本家,先后果为受旁人所惑,一时胡涂才想点窜旧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分下,可否退兵东归。”客气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情愿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赔偿。”
面对刘咏最后通碟式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法,只能点头一叹。
就在董和要拜别拜别时,刘咏赶快起家将他拦下,一脸诚心道:“幼宰先生才调横溢,晓得古今,我正有很多学问上的事想就教先生。先生无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侍从们代庖。”
刘咏企图用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节制,他又不能完整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粹的蜀人,军队上,当然能够用本身的武将等镇守关键,但在政事上,本身的文臣归入麾下都不是太久,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本身的治蜀政策相悖,必将会引发蜀人的恶感。
董和的前来刘咏并不料外,只不过事前不晓得详细的人物罢了,中间法正微微一笑道:“董幼宰前来,不过略尽人事罢了,如果主公金口微开,稍稍表示诚意,信赖这董和便能为为主公所用。”
刘咏嘴角暴露一抹诡异的笑容,佯装思考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能够考虑一下退兵。”
刘咏的神采却反而更加的平和,浅笑道:“益州我是必然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本家,这点情分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然,并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繁华繁华。这也算对他仁至义尽了。”
法正向来眼高于顶,但本日对董和倒没有贬低,看来这董和还真的有些本领,并且汗青上董和能在刘备手上与被诸葛亮承认,官居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看来的确不凡,倒是一个可用之才。
“甚么都情愿接管?此话当真?”刘咏笑了,晓得是董和一时口快,没思虑清楚。
刘咏的回应也在董和料想当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将军要如何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他甚么前提都能接管。”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别的出身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调,恰好就成了刘咏心中的不二人选。正因如此,刘咏对待董和天然要比平常益州士人要更热忱三分。
见董和一脸难堪的模样,刘咏哈哈大笑,轻松道:“我只是开个打趣,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这个时候,董和晓得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需求,遂是无精打采的起家,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别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必然传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且看我主如何定夺。”
刘咏已猜到了他此来企图,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刘咏上前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不管是态度还是接待的规格,都是热忱之至。
蜀郡相对于刘璋,形如魏郡与曹操,丹阳与孙权,形如南郡相对于刘咏。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统领,刘璋如果把蜀郡割与刘咏,这与投降又有甚么辨别。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分歧。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先人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又与义阳董家各为两支。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分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部下仕进,一向做到了成都令。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幼宰先生且慢。”
这也就是说,董和本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能够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董和内心边也知刘咏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罢了。
刘咏也不再忌讳,正色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雄师自荆州而来,一起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处所本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驱逐。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民气尽失,我刘咏乃是适应天意民气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白手而还?不然,又置那些杀官献城者于何地?”
六个县的食邑,几近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倒霉处境,刘咏确切能够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董和所说的“本家”是将刘咏娶了万年公主刘怡,刘璋与汉帝刘协本家同宗,刘咏只是个驸马,当然不能说是同宗,但遵循礼法来讲,做了驸马也就是半个皇家之人,是以被董和拉来拉干系,再有就是天下同姓是一家之说,勉强算作“本家”。
刘咏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爱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与张松议论蜀中人物时,曾对他有过提示,说是刘璋部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必然要好都雅待。
受得刘咏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是以而有所放松,仍然谨慎谨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