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结束和开始(小小一边民打赏加更)
杨弘摆摆手,转过身,渐渐向堂上走去。“你们都是聪明人,审时度势,不像我如许的陈腐之人,不知权变,自取其辱。你们自已找人去长安献贡吧,我不能再接管如许的热诚。我会去汝阳守墓。天下事非我能预,且全私义,尽此残生。”
杨修气得长身而起。“将军热诚我不敷,还要热诚弘农杨氏吗?”
杨修瞅瞅孙策,有些心动。邯郸淳、胡昭在南阳网罗古碑,收成颇丰,现在已经自成一派,吸引了很多学者前来研讨。吴会之地文风不盛,人才未几,如果他在吴会网罗古碑,影响或许比邯郸淳、胡昭还大。
杨修回到太守府,来到杨弘面前。杨弘坐在堂前,看着墙角的腊梅入迷。听到杨修的脚步声,他的眼神颤了一下,又垂下眼皮,闭目养神。
“呃……”杨修哑口无言,扭过甚,不肯与孙策说话。
孙策看看远处和蔡珂有说有笑的黄月英,微微一笑。“你蔡家不是有工坊了吗,何必再建甚么木书院。真想投资的话,随我去会稽吧,我有大买卖给你做。多了不敢说,十年以内让你蔡家产业翻一番应当是没题目的。”
杨修气不过。“将军,我自认少年无知,不如将军老谋深算,被你嘲笑也就罢了,你又何必非议典范,减轻我的罪恶。贤人典范字字珠玑,岂容得你如此歪曲。”
“从叔恐怕不能回家。”
数今后,孙策达到襄阳,孙辅、刘辟和蔡瑁赶来驱逐。
杨修张了张嘴,却不晓得该说甚么。他和杨弘相处时候最久,最了解杨弘的表情,如此暗澹结束,对他实在太残暴了。但是他又能做甚么呢,面对孙策的逼迫,他也只能勉强责备。
杨弘微怔,思考半晌,点点头。“那我可要感谢他给我留了面子。德祖,南阳的事今后就交给你了。孙策很奸刁,施政如用兵,常常能出奇制胜,你要谨慎他。”
杨弘无声地笑了笑,看着腊梅,喃喃自语。“孙策妙手腕啊,来者不拒。先是皋牢了马超、阎行,得了两百西凉精锐马队,与韩遂、马腾缔盟。现在又皋牢了你,和杨司徒成了盟友。朝廷倚重的文武都成了他的助力,另有谁能对他倒霉?”
杨修点点头,咂咂嘴。“我也不会留在南阳。袁耀要随他去会稽,我会一起去。”
安设好了南阳的事件,孙策登上荆州海军的战船,启程分开宛城,沿淯水而下。随行的只要五千余亲卫步骑,秦牧和他带领的马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留给黄忠批示,一部分留给周瑜。他自已身边只留下陈到、麋芳和马超、阎行等人,不到五百骑士。
“好吧。”杨修半推半就,算是应了。
“从叔,我……”
蔡瑁对劲洋洋。“将军,我固然没发甚么大财,却也晓得知恩图报。我蔡家能有明天,都是将军所赐。将军要崇文尚儒,修史著书,我岂能不支撑一二。将军如果感觉还算过得去的话,我想再建个木书院,请阿楚做祭酒,将军你看行吗?”
杨修胀红了脸,无地自容。
杨弘一愣,随即皱起了眉头,盯着杨修。杨修把颠末说了一遍,只是没说孙策劝他的那些话。杨弘听完,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么说,我提示晚了。说的也是,你隔三岔五地往他营里跑,心早就不在南阳了。如许也不错,你和他春秋相称,又有姻亲之固,这么谈得来,今后必定能成一番功业。”
“会稽可不比南阳,将军养得起闲人?”
“哪有甚么遗珠在外,会稽蛮夷之地,如何能够有《尚书》原篇。”杨修的语气软了下来,只是不肯改口。杨家世传《尚书》,但现在所传的《尚书》都是残本,从伏生开端就不全。古文《尚书》多一些,还是不到半数。如果真能找到一两篇遗篇,的确是功德一件。
“好吧,就算你说得对,贤人典范字字珠玑,但是遗珠在外,你莫非就不想网罗补全?你想想看,万一你运气好,找到一两篇秦之前的《尚书》原篇,岂不是功德一件?”
“会稽是蛮荒之地不假,可吴郡倒是因吴太伯而兴,谁晓得他去吴地的时候有没有带几篇文章?你想想看,南阳网罗出多少古碑,你如果在吴会之地搜一搜,多少也会有点收成吧?万一有一块碑上刻了甚么古籍,你不就有机遇开宗立派了,何必在南阳看人写文章。”
——
孙策登上鱼梁洲,面前是一座极新的书院,占了小半个洲,洁白的围墙,玄色的瓦,素净出尘。院墙外有一条小道,铺着细沙。路边栽着树,根根合抱,一看就是花了大代价移栽的。隔着院墙,几座楼台暴露檐角,上面人影绰绰,三五成群,有的倚栏观书,有的负手而行,有的伏栏了望,落拓得意。
“如何,孙策要取我性命?”杨弘渐渐转过身来。
“当然不是。孙将军同意付出给朝廷的赋税和贡物,需求从叔押送去长安。”
——
孙策笑了,自傲满满。“我刚到南阳的时候也没甚么钱啊。放心吧,对赢利这类事我还是有点掌控的,毫不会少了你那点花消。”
蔡瑁大喜。“就依将军。”
杨修走到杨弘身边,张了几次嘴,却不晓得该如何开口。过了很久,杨弘轻笑一声:“我是不是该走了?现在启程,走得快的话,我还来得及回家过年。”
孙策拉着杨修入坐,拍拍他的肩膀。“德祖,你不要这副委曲的神采。我跟你说,普通人,我还真不屑用这手腕。你看那么多士子颠末宛城,我勉强过谁了?我真是感觉你聪明,就是见地太小了,想带你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不要困在那几句子曰诗云内里。这天下大着呢,岂是那几卷破竹简能说得透的。”
“你看你,至于这么冲动吗?夫子都说人不知而不愠,你这算甚么?君子如玉,我看你是琉璃吧,一碰就碎。”
孙策笑道:“蔡德珪,看来你这半年发了很多财啊,书院建得这么标致,比南郡郡学还要壮观。”
孙策斜睨着杨修,轻笑一声:“字字珠玑?你不会是因为你杨家靠《尚书》用饭,恐怕砸了饭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