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121|第 121 章

不但长春宫一处为这动静所动,钟粹宫内,生养魏王的容妃商氏也一样听着内侍上报着从乾清宫管事寺人那边探听来的,这场原属朝堂斗争,最后却拐到了大臣断袖的异事。

但后宫长日无事,不过便是争宠、争位份、争后代出息。周王这些年稳稳压在满宫皇子之上,现在好轻易有了能够扳动他的着力处,怎能等闲放过了?重华宫在这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下,终究还是流露了动静出去。

桓元娘倒是恐惧,神采刚毅地说:“本宫亦是依宫规措置的这些妄传流言之人,与母妃亲身摒挡是普通的。卢公公若不放心,我与公公一齐去处母妃分辩此事。”

虽说周王倒下, 也不必然轮得上她们的孩儿, 但是周王只因身为宗子, 便受宠多年, 大位在望, 连带贤妃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能看看他的笑话儿也叫民气旷神怡不是?

桓元娘悲忿道:“是本王妃平素治宫太宽仁,纵得你们胆小妄为,敢如许歪曲我、周王与我的名声。本日若再不经验束缚你们,这重华宫中哪另有半分何端方可言!”

也不但这两宫朱紫,更多有子有宠的妃嫔都将目光投向了那边。

现在桓凌才只查个开首便捆了这么多人返来,若再细究下去,不知要牵出多大的案子。单凭周王和贤妃的圣宠或能保住马尚书一命,但马家的赫赫权势只怕是保不住的。

长春宫内, 齐王之母德妃王氏便倚在美人靠上含笑听罢, 问那来传报动静的亲信寺人:“桓氏就这么一个亲兄长,说断袖就断袖了?竟还当着圣上和满朝文武说的?啧,本宫可真要不幸他家父母了, 白生了一个进士儿子, 到头来却能够要落个绝后……”

她便教人将满宫内侍、宫女聚在殿下,将那几名宫人绑到春凳上,当众打板子。

宫中没那么便利获得前朝的动静,高位嫔妃能召见家人,多数命内侍出去传旨,叫家中女眷递牌子出去参拜;低位嫔妃可贵召家人入宫,只得把目光盯住重华宫和景仁宫,从这两处动静上阐发外朝意向。

德妃微微点头:“这却不至于。宋三元纵是才调绝世,不也是本年才中了试,得了官?三年前还不知在那边呢。未中三元的时候,只要阁故乡挑他的,他又岂能抉剔得了阁老的孙女?只怕是这兄妹两人都对他一往情深,桓阁老怕他们自家人反目,才脱手将这姻缘斩断的。”

容妃表情颇好,随之微微一笑:“这也一定。桓御史之言或许只是为了洗脱祖父结党的重罪而自污,宋状元与他交谊深厚,肯搭上本身帮他分辩也难说。毕竟桓大人若只在野生些小厮伶人之流,也不迟误结婚生子,唯独宋状元这话说出来才是无人敢置疑的。”

虽只是小板子,但当众受刑之辱却叫人尴尬,重华宫中一时哭声震天。贤妃派来的寺人卢重吃紧赶来时只见这般场景,也有些失措,赶紧上去处王妃讨情,说是贤妃娘娘要亲审这些人。

这句话传出重华宫当天,便被人倒置因果,重新编了个故事,赫赫扬扬传得满宫皆是――

可宫人不能擅自乘车,这些人都叫王妃打成这模样,又如何能带去景仁宫?

在外头传这流言的人索不着,宫人倒是抓来了很多,叫寺人、嬷嬷细细审了一阵,那些宫人便招承出确切有人说过此话,只是也都说不清当初是谁第一个说出这话。

容妃养气工夫绝佳,听到桓宋二人当廷承认有断袖之情,也没甚么表示,只淡淡道:“贤妃千挑万选来这个亲家,公然有出息的佳后辈,可惜她自家立品不敷清正,接受不起如许堪为国度栋梁的亲戚。”

现在魏、齐王已长大, 除了短命的皇子,另有两个未封王的小皇子也长到十岁出头, 周王这隐太子的位置还坐得稳么?

唯有将全部重华宫、景仁宫都牵涉出来,才气将此事闹大。

满宫中都想看看贤妃与周王妃这对婆媳会不会因为两家相互弹劾之事结下嫌隙、周王妃又当如何对待兄长当朝与宋状元与诉情爱之举,却总也等不到他们闹起来。

马家与桓家竟闹到这一步,虽说陛下不肯在朝上究查下去,但三司会审马诚等人一事,便已申明圣上对马家已有不满,只是看在周王面上,一面再再而三地包涵。

长春宫、钟粹宫、咸福宫等诸多太祖亲身定名的宫殿中的高位妃嫔垂垂听到了这动静, 心中都是一派欢娱。

却不关桓家之事,而是宫女私传的一句:“不嫁少年才子,定是要嫁少年天子。”

那寺人也跟着笑:“可惜桓王妃暮年攀亲结的恰是宋大人,她倒肯嫁,宋大人却不肯娶呢。”

何况这姻亲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家多闹出几桩事,定会连累周王在天子心中的印象。

四辅桓垂白叟若早知此事,会不会悔怨把孙女送进宫来?毕竟孙儿如此绝决,又寻了个文名比他还高的状元返来,不知将来能不能娶妻留后。如果将阿谁孙女留在家里, 起码还能招人入赘,生儿育女担当卷烟呢。

可惜她晓得这动静还是晚了一步,重华宫桓王妃那边也听到了这动静。

那位桓王妃但是个被婆母叫去训两句都要眼红堕泪的娇蜜斯,却不知传闻本日朝堂上的热烈后又会如何。

固然周王之下还压着个二皇子齐王,但齐王母家出身勋贵门庭,家门不敷清贵;齐王又随了母家的脾气,好武厌文,既不似周王普通受宠,在朝臣中也没有那么多支撑者。而她伯父历任三朝,曾仕士首辅,父亲也曾官至二品巡抚,门庭清贵,绝非那些勋戚武人可比。她所出的魏王更是聪明懂事,深得圣上爱好,甫过十岁便与兄长们一起封了王,现在又要与二哥齐王同时选妃,结婚以后便也成了大人,能到朝中历练……

贤妃在宫入耳到这动静,只觉头痛如炸开,面前一阵阵发黑。

虽说她也猜不出圣大将桓凌派去边关,是为叫他禀公法律,还是成心叫他包庇姻亲,帮他清算烂摊子。可不管当时圣意如何,桓凌倒是真的查出了错、抓了人,还在边关立下了几场监军之功,这些确实的罪证落入圣上眼中,便不想查也必然要查了。

但是贤妃夙来八风不动,周王则几近是让人封了重华宫,出入的都是知心可靠的寺人宫女,别说内里的动静透不出来,连外头的动静都休想传入重华宫中。

周王年纪居长,天然比别的皇子强上一筹,她的恕儿是争不过的。不过万一这回他因马家之事受连累、遭了圣上嫌弃,底下这些孩子皆非宗子,又有谁必然比谁更强些?

无关之人看的是一个文坛魁首、一个忠勇御史在朝上互剖至心的交谊;而宫里计算的却只是周王背后母族、妻族的干系崩盘, 王妃远亲兄长的前程含混不明……

那周王的隐形太子之位呢?

不过此事是真是假也都无所谓了。宋时这个三元落第的身份摆在那边,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效慕的表率。管他好南风北风,一点点私德瑕疵又不会妨了他的文章才学,只要能收伏他,将他摆在身边,便能收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可这包涵莫非就真没有绝顶么?

桓王妃如何摔经卷、与丈夫耍小性子、被婆母怒斥都不是大事,唯这一句下人所传的话倒是最致命的。

这流言实在是下人所说,与王妃无关,但陛下年纪渐长,这几年也多有疾病,又怎能听得了如许带着谩骂意味的话?但是若只是浅显宫人所言,就令天子晓得,也只是将人杖毙,再罚一罚掌宫务的德妃,只怕也一定动得了身居庶长、圣眷深厚的周王。

周王妃暮年因嫌弃宋时未能考中状元,故而弃婚入宫,欲嫁个少年天子。现在却又因周王母家出事、职位不稳,而与周王交谊不穆,摔了周王亲身寻来给她的经卷。

桓凌和宋时当廷出柜这么桩大事, 固然被周王拦在重华宫外,六宫中却早迟早晚都被人通报进了动静。

她天然要给贤妃面子,叫人停息用刑,将这些人关进空屋子里待审,本身归去换了衣裳,重新妆饰,乘着辇随卢公公去往贤妃宫中。

她手托香腮,看向景仁宫方向,心中细细阐发着自家儿子争位的好坏之抛。耳间断续传来大宫女可惜的群情声:“再好也是断袖,又当着圣上的面牵出此事,只怕出息也断了,只可惜了宋三元才学绝世……”

她心机轻转,也和德妃普通叮咛着:“叫人盯住重华宫,看着那边的动静。”

桓元娘自幼狷介,曾与人订婚,退婚以后再嫁周王之事在心中都算得上污点,对周王一片忠贞更不容人玷辱,听到这动静后气苦得几近落泪。那句“要嫁少年天子”更是诛心之言,她忍耐不住如许的诽谤,当即扔下绣到一半的经页,命总管寺人将传谣的人抓来。

眼看着各地秀女就要入宫,过不几个月便能选出王妃。等她的恕儿结婚开府以后,便叫他常常向宋状元请讲授问,渐渐地收伏此人……

她父亲马尚书还在家待罪,又如何敢坐视这流言传开去?此事必须得先查清楚是何人所说,是否有人用心谗谄,才好去御前应对。她急仓促叫了总管寺人,命他带着那听到流言的小内侍往景仁宫认人,务必将相干之人都查清楚,带往她这里措置。

她本来只是随口一说,说完以后却蓦地感觉这说法很风趣似的,眯了眯眼,叮咛道:“叫人盯侧重华宫,看看那边是甚么反应。”

推荐小说:

进击在名侦探柯南 |  绝世剑仙 |  无尽战魂空间 |  我和萱姐的秘密 |  他来自末世 |  强势攻婚:总裁的头号鲜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