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许是真有甚么急事呢?不然芙儿不会摇铃铛的。”
宋澈荡着秋千,吃着葡萄,全当听不见。
“近段光阴,棍帮之事闹得姑苏鸡犬不宁,听琴若说,城里好多大夫都被叫到了虎帐,死伤很多人呢。”
归正气候酷热,好些个外勤伴计都中暑了,干脆宋澈便停息了摆地摊,以沈家目前几间铺子与作坊的买卖,失了这份收益也是不痛不痒。
贺秋冷声道:“我倒感觉这并非闹剧,而是这刁妇欲攀高枝,奉承市容,”
沈文君扔下话筒,焦心望向宋澈:
“闹剧?”
宋澈暗中拉住许晓,叹道:“听这对母子的淮南口音,八成从流民堆里找来的,不幸大于可爱,孩子是无辜的。”
沈文君又搡了搡宋澈,“你就给他们出个主张呗,哪怕不为了官家,也该为姑苏城百姓。”
姑苏府命令清算市容,不答应在人流庞大的街口摆摊卖艺,这很较着是在遏止云水坊的地摊买卖。
陈仁才牵着马,还是那般趾高气扬。
“还结束呢你!”
宋澈回到坊间,沈文君仍心不足悸,“方才真是吓死我了,我还真觉得那对母子是你的妻儿呢。”
“大人开恩呐!是有人唆使我这么干的!我是无辜的!”少妇赶紧叩首告饶。
少妇见机,连连点头,“是,是是,我记起来了,我家宋郎眉心有颗痣,你脸上却没有,你不是我的宋郎,是我母子认错了……”
姑苏城官兵不过两千余,战役力又弱得不可,几次反击清缴棍帮,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战役没个胜负,性命却闹出了很多。
“甚么!产生了这类事,你为何不早来布告?”
宋澈倒是很想帮手,可他主张的战略是安抚流民,贺秋用的倒是武力弹压。
他轻声发令:“来人,将这对母子收押,打入府衙地牢,论罪惩办。”
那头的芙儿委曲巴巴。
“娘,娘,我不认这个爹了,呜呜呜……”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贺秋驾马进步,还是那般意气风发。
宋澈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少妇抱着儿子也止不住抽泣。
“明显是姑爷说没有号令,不得进天井的嘛……完……结束!”
“八成又是许晓来找了,他总想让我替他干些吃力还不奉迎的事儿。”
“棍帮”是流民个人中最大的一支。
宋澈眉头一皱,“棍帮凡是活泼在姑苏以北,老张他们去的是姑苏以西,如何能被扣押?”
“我们走。”
……
“叮铃铃……”
“张氏!”
许晓点了点头。
“那万一他们真是,你会如何?”宋澈笑着问。
铃铛又摇响了。
他一个贩子,本不该参与政治。
沈文君轻叹一口气,下了秋千,拾起话筒回扯了两下,算是接通了,随后将话筒贴着耳朵,越听神情越严峻,惊呼道:
宋澈说道:“下回在那铃铛里塞两坨棉花,将它设置成‘荡秋千形式’,免得打搅我与夫人恩爱欢愉。”
“到城外收买蚕桑的外勤伴计被棍帮给扣押了!”
顾名思义,以棍棒做兵器,传闻已聚三五百人,不但四周掠取商旅,还将主张打到了姑苏各村镇上。
再者,贺秋此人,莫看年纪悄悄,手腕却残暴暴虐,凡俘虏了棍帮成员,均以造反罪绞死,并将尸首沿途挂在城郊树林里,杀鸡给猴看。
这类心狠手辣的人,还是离远远儿得好。
若再诘问下去,只怕这对母子都得露馅儿,这刁妇死活倒不敷为惜,只不幸了她怀中的孩童。
“帮不了,帮不了……”
姑苏府并未采纳安抚政策,而是出兵以武力弹压,可城外流民少说四五万,此人都要饿死了,早死晚死都得死,何不拿起兵器拼一拼?
“叮铃铃……”话筒线上系着的铃铛俄然摇响。
“你说你是江西赣州泸县人氏,那好!我马上便派人,花重金,去将你故乡统统村民都请来,我们便到姑苏府衙的公堂被骗面对证,汝……可敢!”
宋澈本想劝上两句,贺秋却先开口,“宋姑爷,本官一向死守‘法不容情,铁面忘我’八个字,这对母子,罪有应得。”
天井。
“你是否无辜,本官自会审理,需不着多费口舌来喊冤,”贺秋瞥向衙役,“你们还愣着做甚么?还不快将他们带走?
“你的阿谁甚么‘电话’响了。”沈文君搡了搡他胸膛。
姑苏城外抵触愈演愈烈,城内亦是民气惶惑,大师都怕哪天棍帮强大了,会如先前飞云帮那样来袭城。
“瞧你这话说的,一夜伉俪百日恩,爱一小我当然不能在乎他的过往,即便他们真是你的妻儿……我也顶多是编个猪笼,将你拉到姑苏河边沉了,不会游街示众,或是逼你自宫的。”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压迫越大,抵挡越强。
饿死的尸身,没法妥当措置,城外瘟疫残虐传播,在灭亡与饥饿的威胁下,多量流民开端抵挡。
宋澈转头一声呵,吓得母子打了个颤抖。
“我家夫人可真是……通情达理,海纳百川,善解人意啊!”
第二把火,是针对姑苏城外的“棍帮”。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便烧到了宋澈头上。
宋澈暗叹一口气,回身向贺秋请礼:“贺大人,依我看这不过是一出闹剧罢了,不如——”
沈府。
衙役绑上母子,拖出了人群。
宋澈放缓了语气,问道:“当然,这世上有很多边幅类似,又同名同姓之人,你只不过是认错了对么?”
“哎呀,先去坊间瞧瞧环境吧,现在棍帮闹得那么严峻,搞不好会出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