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第二更)
说到这里,李世民将目光投向刚刚才站起来的李正道身上:“李爱卿,对于知节的话,你又作何解释?林邑毕竟也是一个国度,固然小了一点,但也不至于连五百万两都拿不出来――对于此事,爱卿最好给朕一个解释。你只记得我们搏斗了林邑五万百姓,但你却没有说我们被搏斗的那三州百姓的仇,应当找谁来报啊?还是还在找贞儿吗?这些人可都是在贞儿进入南洋之前被林邑和白头搏斗掉的,和贞儿可没有甚么干系啊。”
“……”持续无声中。
不过“以德抱怨”这个实际在汗青上倒是真的有,不过提出来的不是孔子,真正提出这个实际的实在是老子――《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李正道被吓得满头盗汗,但还是倔强的辩白道::“臣……臣觉得……觉得,林邑白头者,蛮夷之地也,百姓知礼数,不懂教养,是以蛮横一点也是应合情公道的……但是我大唐以仁德治国,报仇臣不反对,但屠城就有点过分了,这类事情传出去了,那大唐在别人的眼中又会是甚么模样的?我们与蛮夷又有甚么辨别?以德抱怨才气彰显我大唐大国气度啊。”
见李正道低头不语,李世民故作绝望,点头道:“看来李爱卿答复不上来啊。既然你答复不上来,那朕就帮你答复:以德抱怨,何故报德?这是孔夫子的原话,这句话是甚么意义呢?不晓得诸位爱卿,有哪一名情愿帮朕解释一下?”
“这……”李正道当即傻眼,直接卡壳死机。
《论语・宪问》中的原文是:‘或谓: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故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皇上,您就别问了,他们现在都一门心机的装缩头乌龟呢,恐怕被您瞥见呢,谁还敢站出来答复您的题目啊?”尉迟敬德跳出来,瓮声道:“并且张亮的解释也不算错,他们就算欧胆量站出来,也辩驳不了张亮的观点,您问了也是白问,还是停止下一个题目吧。”
人家老夫子的意义底子就是支撑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可没说要以本身的善行来对待本身的仇敌啊。之以是会呈现这个意义,纯粹是后代儒家断章取义,用襟曲解孔子经义,用以达到本身的目标罢了,成果这一套实际竟然还被传了下来,当真是匪夷所思,奇哉怪也。
“以德抱怨?”明天李世民是第二次听到这个词语了,不由嗤笑一声:“以德抱怨,如果朕没记错的话,是出自《论语・宪问》吧?李爱卿是当世儒道大师,精研儒家典范数十年,那朕倒是要请教请教,这以德抱怨的下一句是甚么?”
“爱卿请讲。”
“……”统统人都无语的看着这两个夯货,在宫门口堵人,你们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这话是甚么意义?有人问:“用善行回报罪过,如何样?”孔子说:“用甚么回报善行?用恰当的奖惩回报罪过,用善行回报善行。”
“这话也有点事理。”李世民点头附和志:“光是一个日丽城中都能获得这么多银子,别的城池就算没有日丽城多,但一半应当也是有的,何况另有僧伽补罗以及富春,这两个但是林邑最富庶的两个都会了,其范围远远不是一个小小的日丽能比得上的,那边的好处应当会更多才是……”
李世民一样是嘴角抽搐,你们这两个老地痞,竟然当着朕的面扬言要打人闷棍,太不给朕面子了。特别是尉迟敬德,前面的话说的挺好的,还觉得你转性了呢,现在看来,还是本来的配方,本来的味道啊。
题目是你们是儒家弟子啊,你们没事学甚么道家的经义啊?你们是想要叛变师门吗?
“知节,不得猖獗。”固然内心想笑,大要上李世民还得假装严厉的模样,怒斥道:“这里是金銮殿,岂是你撒泼的处所?”
“……”答复他的只是一片沉寂,特别是之前拥戴李正道的那几小我,更是差点将头都缩到脖子里去了,恐怕被李世民点到名。
如许的处所也叫瘠薄?那老程得问问我们的李大人和崔大人了,如果连如许的日丽都还算瘠薄的话,那你所谓的富庶该是甚么样的?长安?还是洛阳?题目是天底下又有几个长安和洛阳?”
以德抱怨的确出自《论语》,但孔老夫子说这句话可不是这个意义啊。
“是。”张亮清算了一下说话,道:“以德抱怨,何故报德?出自《论语・宪问》,乃是有人扣问孔夫子对于仇敌如何对待?是不是要用本身的美德感化他?孔夫子答复说,如果你以你的美德对待仇敌,那你又筹办用甚么来回报你的仇人呢?真正的应对体例就是用你的朴重对待仇敌,用你的美德对待你的仇人,这才是精确的。”
有人惊骇被点名,天然也就有人巴不得站出涞秀存在感,比如张亮:“启禀皇上,对于此句,臣稍稍有一点观点。”
何况,老子也只是说用你的善行来回报仇敌的罪过,可没说要你对仇敌的罪过谦让。他也没说人家都抽你右脸了,你不但不能还手,还得把左脸凑上去让人家持续抽――这不叫以德抱怨,这纯粹就是犯贱……
“皇上,不是老程我猖獗,实在是这些混蛋们说的话太混账了。”程咬金气哼哼道:“说白了他们不就是想要越王的银子吗?还林邑瘠薄,林邑如果瘠薄,越王殿下能从一个小小的日丽城中搜刮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这还没算那些堆成山的物质,换算成银子,恐怕也不下于一百万两了吧?这就是六百万两啊……另有一个金矿没算……
第二百二十七章以德抱怨?何故报德?(第二更)
“嗯,辛苦爱卿了。”李世民赞成的看了张亮一眼:“诸位爱卿感觉,张爱卿的解读如何?究竟是对还是错?有没有甚么瑕疵忽略?大师大能够仗义执言,不必有任何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