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八十章:梨园欢宴醉名花 六

(本章完)

“启禀陛下,刚才之古风,是某在庭州时,听闻南来北往的行商报告奇闻异事,有感而作,算不上七步之才。至于这首《浣溪沙》,乃北庭杜长史所作,非微臣之才。”王霨怕风头太劲遭人妒,仓猝将功绩安在千里以外的杜环身上。

“琴瑟友之、珠联璧合?高将军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如何用词如此不精当呢?”李隆基被高力士的“胡言乱语”逗乐,阴霾的表情微有舒缓:“莫非高将军欲做拴红线的月老?”

“父皇,儿臣觉得,祭拜贞顺皇后之前,不宜妄议兵器。”李亨也出言禁止。

琴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令殿中各怀心机的大唐君臣们临时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束缚,沉浸在哀而不伤的旋律和凄婉动听的诗篇中。

李亨用玩味的眼神盯着在贤人面前大出风头王霨,神采阴晴不定。

“陛下,某觉得霨郎君之才,不亚于那些翰林学士!”执掌翰林院的张垍最早赞道。

王鉷见世人围攻李林甫,成心帮手,却苦于不懂边事,没法插话。当年他考虑过拉拢王正见、阿史那旸和哥舒翰,可惜王正见油盐不进,毫不顾忌同宗之亲;阿史那旸获得河中节度使之职后,对李相也不再热切,遑论王鉷;哥舒翰则衡量以后,投身到了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门下,再无当年进献青海羚裘的殷勤……

“霨郎君不成君前失礼,贤人说要犒赏,你岂能随便回绝?”高力士假装责备道。

“高将军是为了逗朕高兴,不过,哥奴所言方是正

“朕记起来了,几年前他还是北庭判官。”李隆基想了一会儿:“北庭献天马的那位将军,也甚是威武不凡。”

“陛下,霨郎君和素叶县主诗乐相合,让人有琴瑟友之、珠联璧合之感!”从殿外赶返来的高力士则笑着将话题往王霨和阿史那霄云的身上引。

此诗乃清朝墨客许大就所著,名曰《祝英台碧鲜庵》。上大学的时候,王霨与细雨都非常爱好梁祝的故事,曾下力量汇集、背诵了很多相干的诗词。此诗虽算不得千古名篇,却胜在将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令初闻者大略知其梗概。

“陛下,微臣不过献古风一首,何足领赏。”王霨顿首谢恩。

王霨与阿史那霄云密切无间的合作,本已让李仁之暗自心焦。现听闻高力士有拉纤做媒之意,他的神情更是大急,悄悄拉了拉李林甫的袖子。

王霨将手掌掩在耳边,也只零琐细碎听到了“娘子……不再率性……”等字眼。

(本章未完,请翻页)礼!”李隆基点头称是:“霨郎君词曲大妙,朕心甚悦,不知你想要甚么封赏。”

“竟然还懂《浣溪纱》?霨郎君之风骚文采,足矣进翰林院了!”李隆基兴趣勃勃。

“面前人……”李林甫怫然不悦,却也没法否定此曲之绝妙。

杨国忠、陈.希烈、张氏兄弟和王鉷等人见状,也纷繁出言恳请。王霨故意见见诸位皇子,也随之跪倒。

“谢陛下,方才是老臣心急了。”李林甫明白本日在安西出兵之事上难有作为,也就不再贪功冒进,而是转而稳固既有战果:“陛下,既然众皇子已到,臣请跟从厥后,一同祭拜。”

“好曲!好曲!明日平康坊中,定会大家传唱。”杨国忠点头晃脑,鼓掌赞叹。

伴着缠绵悲戚琴声,王霨迈步御前,用仍然有点稚嫩的嗓音缓缓咏诵:“女慕天下土,游学齐鲁间。结友去东吴,满身同木兰。伯也不成从,洁已殉古欢。信义苟不亏,存亡如等闭,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当年打扮台,即汉风雨坛。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春秋荐萍藻,灵响来跚跚。好天披石发,恍忽见云鬟。”

“不如怜取面前人?”李隆基如有所悟,眼神飞向屏风内侧。屏风内,表情郁郁的杨玉环听闻此句,巧笑倩兮,规复了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媚态。

“陛下,贞顺皇后的祭拜之礼即将开端,其他诸事,当从长计议。”李林甫瞪了李仁之一眼,孔殷出言拦住了高力士的话头。

“启禀陛下,那是马璘马别将。他在西征石国之役中曾率百骑躐阵,惊破敌胆!”王霨见李隆基的重视力转到北庭都护府,高兴不已。

“若陛下真要嘉许微臣,某恳请陛下答应小子再献《浣溪纱》一曲。”电光火石间,王霨拿定了主张。

李隆基还未出言,就听屏风内杨玉环柔声说道:“启禀陛下,臣妾亦愿前去祭拜。”

“妙哉此曲,令人哀情动于衷,潸但是泪下。”精于乐律李隆基细细回味了好久,才拍案赞叹:“霨郎君的古风,与琴声丝丝入扣、仿佛天成,更是绝佳。”

“哥奴,安西所献之策,事关严峻,元日大朝会后再议吧。”李隆基见李林甫遭世人围攻,于心不忍,出言安慰。

王霨记得史乘记录,杨玉环曾在天宝五载(746年)和天宝九载(750年)两次和李隆基闹别扭,被摈除出宫,送归杨府。而杨玉环第二次出宫时,吉温入宫进言道:“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

“陛下,大小勃律地形险要,出兵糜费浩繁,徒劳无益。对于吐蕃,陇右军与剑南军足矣,何必安西军插手呢?”吉温跳出来明白反对安西军的方略。

“启禀陛下,众皇子、王妃已到达别院偏殿。”小黄门的禀告,让封常清完整落空了御前论兵的机遇。

“当年朕还动将马将军留在长安的动机,现在看,还是边陲疆场更合适他这匹千里驹!王卿治下,北庭兵强将勇、人才辈出,朕心甚慰!”李隆基对马璘的印象甚佳,对北庭军的战绩也非常必定。

“陛下,老臣固然痴顽,没法体味此中精美。可听此曲时,面前总恍忽明灭着,当年陛下与惠妃娘娘于此别院中宴请群臣的风采。”李林甫不失时机地将曲子和武惠妃紧紧联络在一起。

“陛下,西征石国之时,安西都护府力克拓枝城、血战大食叛军主力,劳

王霨见李亨、李林甫、杨国忠三人如三足鼎立,合纵连横,混战不休,心有所思。

方才高力士安排好祭拜事件后,想起殿内乐工能够无所适从,正在焦心,却见王霨挺身而出,奇妙化解了难堪,对王霨愈发看重。

“陛下,杜长史乃进士出身,文韬武略,屡立奇功。西征石国后,还远行大食国,著有《经行记》一书。”高力士小声提示道。

进退两难的封常清本有些尴尬,但听贤人并无完整否定此议,一时倒也沉得住气。他顺势膜拜在地,竭诚喊道:“陛下,微臣虽未得见贞顺皇后风采,但在龟兹城也听闻过陛下与皇后鹣鲽情深。鄙人恳请尾随李相国,祭拜贞顺皇后。”

“史乘云,曹植七步成诗,莫非霨郎君也有此才?”李亨对“面前人”三字也甚是对劲,神情舒缓,笑着夸道。

王霨跟着人流重回东偏殿时,见吉温凑到杨国忠耳边,窃保私语了一会儿。

“好!”李隆基最后一丝担忧也不复存在:“娘子可带女宾去西偏殿,朕将带众臣在东偏殿祭拜。”

杨国忠倒是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不将高力士的打趣话当回事。

弦静诗凝,大殿内的诸人却都一言不发,再次堕入沉寂。不过,氛围不再是难堪,而是痴迷与打动。

“一贯年光有限身,等闲拜别易销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目国土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面前人。”王霨将北宋晏殊的名篇《浣溪纱》朗声背出。

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自开元、天宝以来,青楼教坊当中,渐而开端风行各式活泼的曲牌。《浣溪纱》就是教坊名曲,取西施浣纱于若耶溪之意境。

“封赏?”王霨一时有些发楞。刚才他与阿史那霄云完美地将《梁祝》闪现在世人面前,不但打动了李隆基,实在也深深震惊了王霨本身。他忆起时空永隔的细雨,又想到一屏之隔的阿史那霄云,心神震惊,脑中俄然出现了一首宋词。

封常清见李林甫信守承诺,在贤人面前为安西军争夺机遇,刚上前走了两步,却听杨国忠阴阳怪气地说道:“李相国,方才你说贞顺皇后的祭拜之礼即将开端,其他诸事,当从长计议,现在如何又横生枝节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苦功高。”李林甫不欲北庭压过安西,仓猝进言道:“本日,高仙芝为完整压抑吐蕃,谋算好久,欲借道大小勃律,出兵吐蕃西南。封节度副使在此,可为陛下详细道之。”

王霨忽见李隆基和高力士用本身与阿史那霄云开打趣,有些猝不及防,又惊又喜。屏风内,则响起女宾的起哄和阿史那霄云的娇羞声。

琴声如奔腾而去的溪流,逐步杳不成闻;王霨的吟诵也随之而停,仿佛溪水上一帆远逝的兰舟。两人虽隔着屏风,却自但是然找回了千里西征时的默契,共同得行云流水。

...

推荐小说:

妈咪太小,总裁太霸道 |  神秘老公放肆宠 |  快穿猪脚身边外星人 |  抗战之最强战神 |  圣品医仙 |  极品大魔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