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

第三十章:随意用念

于形神安止处,视听为一,精气神充塞身心表里,情意不动,比方虚空安止,意动生想,念随而生,诸想纷繁,比方轻风,念虑流转,比方流风,思路混乱,比方暴风,此中诸意念想,亦有冷热之辨,炽热之念,冰冷之想,意有寒热,复有轻重,轻热重热,轻寒重寒,各种念想微分不同,或一丝念,或一毫想,或意动半分,或将动未动,或平流宛转,比方虚空民风之流转,亦如大海水之流转,人认识海,亦复如是。

禅者,慧也,无慧之禅,比方无水之渊,空谷之在,非是正得,扣之扣之,其音自扬,定得慧而明,谷得音而幽,渊兮杳冥,万物之宗,动静摇弦,此岸无船。

人间有诸修道之法,观世人迷廖法相称中,略说修法之别,无师之辈,当须谨慎,中华千余年来,世传菩提道与金丹道,菩提道中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等成绩,金丹道中,亦有如是三品成绩,而金丹中下品,又示为三,最上一乘,菩提道与金丹道中,甚难成绩,甚可贵入,所谓菩萨行、天仙品,此中难行,言语难说。

修行菩提道法,禅定不成不修,拜别禅定,不证菩提,何故言此,此禅定非止四禅八定,所谓心得定而生慧,名为心得禅定,若智入三昧而生慧,名为智得禅定,若慧三昧中得意洁白,名为慧得禅定,若知见入住三昧,识心摆脱,名为知观点脱禅定,此等禅定事,可从四禅八定中修得,亦能够从心定中得,不时到处,无不成得,是故说禅定在不时到处。

至于菩提道中别离修行,乃有六波罗蜜行,所谓持戒、忍辱、布施、禅定、精进、般若,此六行中,世人多重禅定与布施,至于持戒,则难行动,至于精进,恐复难行,至于忍辱,恐是罕见,般若者,聪明也,总摄前次五种行动,若五种行动无般若,则如人有五根而无第六意根。

小我之情,非是世人共情,小我之欲,非是世人共欲,小我之性,非是世人共性,是故共性之下,乃有本性,若因一人之情,而伤他情面,则非明者,若因一人之欲,而伤别人欲,则非智者,若先伤人者,则必被人所伤,岂可因自欲而伤别人,迷昧之人,以自妄图而设欲坑,坑陷别人,至于束缚,彼等以此迷昧而堕束缚苦海当中,不遇救者,难道正理?

对应修学,各依宿缘,至于现在,修学呼应与否,呼应几分,亦大家自缘行动,随缘而修,非大家皆能对应修真,或身心根器居有为三品,而缘法系有为三品,如是对应而修,则难成绩,而缘系如此,随缘而修,道缘自深,至于将来,必得呼应,其他诸根器修法者,亦复如是,是故交间修真者无量,得道者寥寥,非诸法有不对,亦非修士不对,缘法不呼应,不能成诸法,另有缘法对应,根品不呼应,虽得法,而修不能成绩,另有根品呼应,而缘法不成熟,虽苦修,亦不能成绩。

此中和之弦,何故得之?比方虚空中有民风充塞,民风止时,知为虚空,民风流转,知是风动,虚空当中,不自生风,阴阳气转,地火水风,四气流转,乃有风生,是故风有寒热,亦有流风、轻风、暴风之分类。

所谓形神安止,即名静定境地,亦名三昧境地,此是修真之士所用言语,若人不学知识而善涵养,此中统统境地,皆当自俱,所谓粗细境地不同,亦当了然,纤毫之差,亦当明尽,起修之行,渐次促进,常当回看,乃能够自正修行,若不回看初行之路,必不能于将来正行正入,纤毫差失,不为全明。

世人有情面,世人亦有小我情,共守情面,尊敬小我情,莫以自情而碍别人个情,若共守情面底子,不违各个自情,则为敦睦,人间以内,所不能和者,即为欲重,欲重者越共情而发个情于众,侵损他情面,使别人不得敦睦安宁,如是之事,很久矣。

精进莫退转,般若复深行,

七月初十感念序言,略而记之。

而初修者,不明禅定真要,是故常当修持四禅八定为引,引入菩提门路,厥后各种禅定,乃为大禅定境地,各种人间有、人间无之禅定境地,皆当得入,而学四禅八定者,当须谨慎,不成堕入禅支相中,有相知有,无相知无,有无皆忘,名为真禅,忆忘如一,名为安闲,行深禅定,聪明乃生,若测禅支,当有其尽,若测禅慧,其量多么?

如是如是,诸修学者,莫生悲念,亦莫自弃,亦莫燥乱,当平心气,当念畴昔,诸圣教弟子时,非不知众弟子根器,而从未曾教弟子退其道心,何故故,当知,众圣所积善性非一世成绩,众修真者若无很久积功累行,何故能载负品德真意,何故能得统统智成绩,何故能得全真、全知?是故众修学者,不须寻觅呼应法,随缘而修,随缘而行,缘法到时,天然成绩,诸圣修行不易,成绩不易,教养不易,诸圣实是辛苦之辈,非坐高台之人。

世人迷廖,以糟粕为贵,自是圣贤,而作贱行,玷辱圣性,至于离德,诚恳于德,必至于和,和者,定天下,定人间之重宝也,何故知之?当知,飘风不整天,骤雨不终朝,夫动者,不能久也,必归于静,和者,动静之弦也,得之者,能得一。

有为中性命一体,不假二说,性便是命,命便是性,以大恐惧心,上乘聪明为引,浑厚德行为药,初入门径,即为虚无浅境,渐次修行,转虚有为太虚,由浅入深,天然成绩奥妙虚空,奥妙一窍,初修即有,直行得入,无有傍门,此乃有为系金丹仙道,所谓成绩,人仙、地仙、神仙,至于天仙,不必多言。

仙道修法,为中华本土统统,故华人多爱仙学,仙道修法,性命二说,涵养性命有二类别离,有为中性为心性,命为身材地点命元,至于归元,性命一体,起乎有为,发其有为,将有归无,以无御有,有无同体,此乃有为系金丹仙道,所得成绩,人仙、地仙、神仙,至于天仙,人间不言。

布施要利乐,禅定应高兴,

知白守黑,以母见子,复守其母,存无守有者,即扣此谷也,扣之即有,不扣即空,只空不有,不建立也,比方知白不知黑,不成存焉,是故当得谷化渊,得空化虚,如是有无同存,吵嘴一体,母子相护,乃能够全真,何故成绩此事,以中和之弦,能扣空谷成幽渊,能知白而守黑,能于无中而存有,能将有和同于无,能将母子相护,能全二元归一,是名归真。

至于人间,则有人法,诸人共性无别,而其本性不同,人间各国,为人之事,各有不同,纵其知见弃取有别,而其人道共知则无不同,所谓人道之事,便是人道同事,至于人道之情,便是人道共情,所谓人道之修,便是人道之情性,情性共处,乃为人道本处,情性不同处,便是世人本性之情。

持戒不成动,忍辱须巧智,

是故众等,莫自轻贱,亦莫轻浮,品德未曾斯须弃人,世人斯须之间,亦莫弃品德,何故故,众生之以是生,以真一也,真一不弃,是故汝生,若汝自弃真一,便是生尽入死之时,是故众修士当知,若不弃真一,长生不入死。

人间修真,诸法脉传承比方血脉传承,众生族类血脉有断绝处,法脉传承亦复如是,而众生族类递传很久,未曾断绝,众圣法脉,亦复如是,人间传法,乃有二类,一则有为,二则有为,有为有作,有为清净,二种法者,为二种根器所立,所谓有为人,所谓有为人。

人国之事,王臣所为,匹夫之辈,尊道守德便是助益天下之事,修真之士,方外之人,闲云之心,野鹤之意,尊六合之法而随阴阳之变,不识江山之主,不认六合法度,寄情于道,托形于德,道化则有情,德聚则无形,遵六合共法而自法成绩,守人间共德而自德建立,品德之事,岂在自我?道在乎道,德在乎德,自我便是自我,道化为德,德聚为我,我不失德,则是合道,若失德者,岂为品德哉!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测其古始,是为道纪,古往以来,人间事皆记之于人间,沧桑流转,已成之事不转,将来可变,畴昔事不成变,人间事有别,人间情无别,人间物有别,万物根无别,是故说日光之下,无诸新事。

有为之法,德行为命,修精聚元而养神,精气神化为虚灵浅境,渐次深切,化为虚窍,身心一体,精力不离,不借胎婴之异,但以此心感通六合,灵妙境地,神异之理,不出其心,此中药物火候但以自我心性感悟罢了,清净修持,无有造作,培养虚无,直成玄窍,神便是身,身便是神,心寄神内,神托于形,妙理自悟,直趣无上,但以缘法,或成或不成,此法修者,难有为夸耀有所得,盖因殊赛过于人间认识,世人不识,夸耀不得好处,故得法者,常处沉默,身心安乐,以身载道,不载于言。

六种波罗蜜,实在是一种。

二种之人,复有轻重,有为者有三,下品、中品、上品,有为者有三,下品、中品、上品,各依品性,能对应修学有为、有为诸法,所谓有为、有为,名说罢了,非有定格,诸法不同纷繁,大家根性不同亦大,如是略别离说耳。

若夫观于身心天下,身心人间,得其和者,同六合之性,共太虚之情,世人各以其身心,发乎念想思虑,若涵养得和,皆成品德,圣性日月,光彩明耀,念昔诸圣皆以此得归无所,而怯心者则恐失欲我,不敢修德归真,众怯者当思念,日月光亮,无量普照,日月光下,乃有华毫,光彩之毫,何止亿万,所谓瑕不掩瑜,华毫彩色,岂遮日月大明哉?

本情难说,妙不成测,所谓化情,乃为众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别,是故众生情皆从本情而生,而众生身心之情乃自有不同,何故故,以其身心知识有不同故,不在其国,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识即有不同,认知诸情,则有不同,比方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华化散,日华有万亿光毫,一一光芒,各有华色流变,日光无别,日华有别,共性当中,本性乃生。

有为、有为,二种通衢,一者凭师而成,一者从学自成,此中有为、有为、有为不违有为、有为载负有为,诸法运转,在于心悟,复有诸三昧境地成绩,有各种不同,于其静定境地中,复有次第不同,唯有深行者方明以是,空学知识者,比方陌路人。

眼耳鼻舌身,五根比方五波罗蜜,意根如般若波罗蜜,若五根离意,则不能用,若五波罗蜜离般若,则非善修,非正修,是故当以正知见而修行五种波罗蜜,所谓以聪明持戒,以聪明忍辱,以聪明布施,以聪明禅定,以聪明精进,以聪明涵养聪明,如是乃为菩提道六波罗蜜修行。

何故言众生之情哉?当知,众生之情,非论人、天、牲口,乃至无形无形众生,统统诸情,其根无别,众生天下,共业感生其国,乃生其族,复有其身,因而教养,乃生知识,所学所想,便动本情,以其本情,感生身情,众生迷身,以思念为心,名为表情。

颂:

过往众圣,人间缘尽,离世留形,缔结后缘,而众怯贼,觉得众圣身后乌有,遂生诽谤言语,则不知众圣已为彼等留结后缘,至于将来,转孽为善,化彼归真,众圣德耀无量,虽日月大明,所不能及,众圣在报酬人,了分缘后,复能以大德心留后缘于将来,使无量众生知见彼名彼形,辛苦教养,众天生圣,感其德者,悉发大心,永久至于,不退转行。

有为之人,难学有为之法,是故教习有为观想,制住心猿意马,然后有为归住有为,比方摆荡之水,至于安静,有为之人,身心清净,若学修观想有为诸法,比方摇静水使之动,而后复修法使之温馨,如是法、人,是为不相对,非呼应缘,如是修者,是盲修也。

有为之法,修命体之精英成真元之胎婴,以无形之神性,化有相之仙体,此中药物火候之法,庞大难叙,非仙师不敷以教人,无真师不能成绩,是故有言:命靠师传。即此系修为之特性,而此系修为,因聚胎婴,故有神异,心志不佳者,易落傍门,或堕邪修,传法之师,不免天谴,是故上师皆以修法导引弟子涵养德行,此法难学而易成,不成夸耀,恐失初心。

是故当知,世人自欲自情,不离共欲共情,自我糟粕,岂离真元本一,亿万华彩,不离本光,若无本光,则无华彩,是故世人,如有糟粕身,即有真一身,若无真一身,则无糟粕身,大光涵容,统统华彩,大道涵容,统统糟粕,是故怯懦者当知,道如大光,能容统统,统统劣性,统统圣性,亦共大道同在,大道真性,未曾弃汝,汝因何故,欲弃于道?

众圣非不知人间罪孽事,非不有人间罪孽行,众圣以圣德而永舍罪孽,不再犯失,恒住大德无量表情,能舍罪人所难舍,能作罪人所难作,舍诸痛恨,作诸善德,心了聪明,和光同尘,不骄不躁,稳定不摇,行诸世法以和弦,此天下,他天下,此国,他国,此族,他族,善以中和之弦,鼓奏品德之音,助益人间,如日如月,比方东风,万物萌发。

日月高上,世人低下,日月德高,世人德微,是故日月安住高位,世人当安住地上,大地之德,何其隆厚,尚居人下,世人何敢生起贪高求胜之情意,孰不知贪高时心德卑鄙,必至于轻贱之位,圣者有言:要高大的,我给你低小,要低下的,我让你尊大。非圣者有私,是人自作孽耳,心领神会,对劲忘言,从圣德而学修诸法,必得圣意,感通圣心,必得圣道。

奏丝竹以动听耳,画色彩以照人目,世人爱好耳目之事,很久矣,众圣亦善耳目之事,所谓奏和弦而发天籁之音,绘大象而示谷宗之色,众短目者,只见华彩,不见大光,众耳背者,只听丝竹,不听悠然。

若深行禅定者,四禅八定中众修者,此中定力、定性、慧力、慧性,乃至定慧性力之进退,悉当了然,何故然哉,以其深行诸禅定境地,修学者统统境地,统统三昧流转,无有不测,如是乃名为禅安闲,亦名安闲聪明,当须有德,无德则狂,妄自负大,以少为多,更难深行。

海为百谷王,大谷填川,名之为渊,谷者空无,渊者虚无,谷中轻扣,有声建议,是故,得谷者当扣之发声,发声之谷,比方填百川之谷,世谷为海,心谷为渊。

人间诸盲修者,贪求之心甚重,乃至于臆想纷繁,毕竟不能行入平常表情,修真于不时到处,比方日月光照,不时到处,天然流照,不为那个,偏私发明,而众修士,难能学得天然之性,是故有为之学,当从真师,派系有别,认知有别,除归真境地,以下诸法知见,皆为人间糟粕言说,不为共法,诸修真者,不成同窗二派之法,比方嫁接,一嫁常活,二嫁常死,是故修学真者,抢先修德,靠近有德者,勿交愚痴人。

比方一天下内,便有此天下共鸣之法则,如是便名共性,至于各国,乃自有法度,便名本性,一国以内,乃有共法,至于各族,亦有自法,如是便名共法、别离法。

此天下,他天下,此时,他时,众生面孔有别,众生思念有别,而众生身心之底子无别,于其不同性,观其共行性,于其共行性,观其不同性,所谓个个不同,而个个亦有同宗,粗细之分,大小之辨,无有不测,如是乃为全知全见,见大不知小,见小不知大,皆为片面,不为全真知见,是故说固执知识者,不见于全知,如有一执念,不见众生情。

推荐小说:

通天神座 |  绝色三小姐:灵动天下 |  我,壕无人性! |  突击吧!猎鹰 |  妖铭酒 |  天后十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