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会试,大获全胜
“刘大人,鄙人也清楚,大人是勇于上言弊端,也经心于办理实务之人,这一点鄙人非常爱护。但是大人无妨想想,如果大人今后有了门生,再呈现新的弊政,大人想要悉心查办,可这些门生却唯唯诺诺,不置一语,那大人又该如何想,这断根弊政之事还能不能办好了?可如果大人的门生,一样也是经心于查办弊端之人,那么大人再有要事需求上言,门生们也晓得大人所言究竟是甚么,该如何做,那断根弊政之事,不就事半功倍了吗?并且如果我等拔擢之人,真是德才兼备的后学,那他们今后不管到那里,都能念着大人,乃至能帮大人很多忙,您说是不是呢?”阮元持续劝道。
对于阮元的会试成绩,嘉庆也一样非常对劲。这日阮元前去拜见嘉庆之时,嘉庆也非常欣喜的说道:
可阮元地点意的,却并不是恒谨。
辨别推前辈,师资得老成。
但所谓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本来是指这九个亲王、郡王的爵位,却不是指这些亲王郡王本人。比方乾隆十三年,简亲王(后改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嗣神保住,本来因祖上恩荫得以世袭郑亲王王爵,却因为操行不端,令寺人殴打其侄女,被乾隆剥夺王位,简亲王之位转由济尔哈朗侄孙德沛担当。此时嘉庆废恒谨爵位,也是史有前例,并非首创。
此次会试,史称“一时朴学高才,网罗殆尽。”又称“得士如鸿博科,洵空前绝后也。”虽不免有过誉之嫌,却也是有清一代科举中获得极高评价的一次。
大家听着孔璐华学阮元的声音惟妙惟肖,也纷繁笑了起来。阮元眼看理亏,也只好陪笑道:“夫人,这……是我一时选题不当,竟本身也说不全了,要不以后的二十四条,我今后去看过《新唐书》,再来给你们一一讲授,如何?”
风骚归古籍,雷雨莅清盟。
“你要朕明断?”嘉庆不由笑道:“如果朕真的明断,那你自是该赏了,又何罪之有呢?这阅卷挨次,本无定规,先前考官先阅头场,不过是因循成俗,又并非明文规定。你先阅第三场又有何不成啊?这各部督抚办事,实在也是一样,朕和军机处那边,能拿的不过是个大略的主张,至于详细该如何办,每小我也都不一样,老是要因地因时制宜罢了嘛。是以阮侍郎,你会试取才之举,不由无罪,并且有功才是。”
“好啊。爹爹也给我们做个见证,夫子剩下的二十四条,从明天起,每天一条,不准狡赖!大师说如何样?”孔璐华道。大家看着阮元略带苦笑的神采,也不由纷繁喝采。
“但是皇上,这功过大小,倒是……”阮元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
“回皇上,臣此次阅卷,并未因循常例,先观头场四书文,而是先行取阅了第三场的策论,按照策论好坏,先取了二百人出来,以后再观头场言辞,择其出众者补录,最后综合三卷内容,取了这二百零九人出来。实在臣此次之举于体例大是分歧,是以臣有欺君之罪,还望皇上明断。”阮元道。
“伯元,我听你这番话,也确切有事理……既然如此,你这先阅第三场的定见,我也不反对了。但这卷子毕竟是你出的题,不如……就还是由你先行阅过,待第三卷阅过了,我这里再看过第一卷,终究所取,也当是三场兼优之人。这偏乎头场,自是积弊,可如果尽数偏于第三场,毕竟国朝科举之制早已定下,也不能欺瞒了天下举人不是?”阮元听着刘权之言语,固然仍有自保之意,却也同意了他的观点,心中不由大喜。
“此次殿试的试卷,朕都看过了,比朕设想的要好很多!朕在皇阿玛的时候,就经常听闻,这科举殿试常常有很多试卷,观点凡庸,要不然就是夸夸其谈,实在无用,更有很多人另有脱空不答之处呢。也不过是因为成例,不再裁汰贡士,不然乾隆一朝少说也要三成的贡士做不了进士了。可此次不一样,大半试卷都是言之有物,看来今后朝廷以内是要多很多人才了。阮元,这此中你的功绩,可不算小啊。”
说到这里,才发明阮元或许不知此中委曲,便又笑道:“这是朕还没奉告你呢,朕下诏求言,也有几个月了,好的一面是进言之人确切很多,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乃至很多官方生员,都上了奏疏阐发弊端。可题目是……这很多官方生员,或言辞狠恶,或迂阔不经,朕也没体例啊?比如前两日,这有个江南生员叫周砎的,给朕写了快上万字了。可他一上来就说八股害人不浅,要朕直接废了四书文一场,这不是要朕难办吗?国度科举定制,已近百五十年,岂是说废就废的?他前面言辞也怪诞得紧,说要朕仿行明末兵制,重振军威,这明末兵制若真如他所言那般好,前明又如何会亡呢?我大清近二百年兵威所至,无不披靡,就因为川楚战事一时胶着,竟要把兵制全数改了?按朕看来,国朝兵制本是不错的,只是一时乏人可用罢了。可这官方生员,像如许动辄擅言体制的,还不止一两个。如许下来,朕随便应允他们是朕胡涂,不该允呢,他们又会感觉朕下诏求言是虚情冒充了,可真是不好措置啊。”
不想阮元却道:“回皇上,实在臣批阅试卷之时,是有……是有些事自行做了主,之前皇上未曾问及,臣也没有奉告皇上,现下想来,实是欺君之罪!还请皇上秉公处断,惩罚与臣,方显朝廷典制。”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实在爹爹也看得清楚,如果真想废除科举之弊,那里有那么轻易啊?但有了这个设法,我们也试着做了,那就是功德!这体制窜改之事,也只要循序渐进,方能如愿,倒是急不得的。”阮承信也安抚阮元,俄然,他仿佛也想起了一些趣事,笑道:“实在璐华她们先前出门时,也托人钞缮了你会试出的那些题目返来。哈哈,璐华还一向和我说你天真呢,说会试向来都是头场为重,你这策论出的题再难,也是于事无补。却不想你竟然另出机杼,反而用这策论取出了这很多名流出来!”
说着阮承信也对孔璐华道:“璐华,你今后也不要再说伯元天真了。伯元他确切有些事……是看着天真了些,但他向来都是有体例的啊?或许此人天真一点,还能办出些实事呢。”
“皇上厚恩,臣必竭诚效力,以进微劳。”阮元道。
按清朝建国之时,因很多宗室军功卓著,被特许亲王、郡王爵位能够世代相传,如没有特许,则需每一代减爵位一等,是以清朝并未呈现之前明朝普通宗室冗滥之象,而能够世代相传的王爵则被称为“铁帽子王”。清初共是七家,乾隆中期为多尔衮昭雪,特地让淳颖一家改宗世袭睿亲王,加上雍正朝怡亲王允祥因尽忠王事,功劳卓著,特许怡亲王世袭罔替。到阮元为官之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共有九家,恒谨是克勤郡王岳托以后,恰是九王之一。
“这……如果称师娘不便利,我自叫他们改口便是了。”阮元听着,也是一样的忍俊不由。又对阮承信道:“实在爹爹也是过誉了,固然此次把四书文放在了前面批阅,但最后还是要综合三卷内容评定取录与否,以是这八股之弊,孩儿也不能全然废去。”
听着阮元把此次会试的窜改之处详加论述了一番,阮承信也不由喜道:“伯元,此次真是辛苦你了,爹爹这平生夙来是不喜八股的,感觉考不出真才实学之士。可不想你这一次,竟然寻到了一条处理取士之弊的体例!想来这一榜下来,天下读书人也都该清楚,你是敢选人才,也选得出人才的能臣。这真名流啊,都是有戴德之心的,你也别总说你年青学浅,旁人如果今后称你做恩师,你便也应着好啦!”一家人看着阮承信都不再拘束,也纷繁笑了起来。
但阮元也清楚,这般晚宴之上谈笑不由的日子,对于阮家大家而言,竟也有半年未曾安享了。
“以是说嘛,实在还是夫人太天真了。你说是不是呢,夫人?”阮元也对孔璐华笑道。
而此时之人或许尚且不知,榜中史致俨、王引之、汤金钊、桂芳、陈寿祺、程祖洛、卢坤、康绍镛、姚文田这些人物,以后都将申明鹊起,成为下一代宦海、学林中的栋梁之才。
人才昭代盛,渊薮尽充赢。
“夫子,你平时不是如许教我们的啊?夫子平时是如许说的。”俄然,孔璐华腔调一变,竟仿照着阮元声音,句句沉重地说道:“这治学之道,在于实事求是,甚么是实事求是呢?先问是甚么,再问为甚么,最后才是如何办。正所谓循名责实,一字一词,皆有其本义,比方仁义性命各字,何为仁?何为义?何为性命?老是要一一弄清了原意,才气说得上贤人之道。不知何为仁而议论仁义,不知何为理而讲究天理,那便是空谈,那便是误了贤人本意!乃是末流之学!”说着又垂垂转回原声,笑道:“以是啊,夫子让人作答这二十七最,而本身却答不上来,这又是不是末流之学呢?”
况有文昌气,银河洗甲兵。
“阮侍郎,至于你说淳颖和绵恩有功,可有一件事,你不该忘了啊?和珅科罪之时,只定了大不敬,却没有大逆,如此以来,淳颖与绵恩不过缉捕了一个擅操权益的权臣,却也不是甚么大功啊。当时你向朕提了不过分究查之事,朕也问过他二人,他们没有别的定见啊?如许看来,实在他们的领侍卫内大臣,是朕看在他们是宗室贵戚的份上补的,可他们的过倒是那一众侍卫仪仗亲眼所见,他们究竟是功大,还是过大啊?当然朕也晓得,他们二人本性不恶,今后禁军有了缺,老是能补上的,即便不能,也总另有个亲王的爵位,你又何必为他们操心呢?”嘉庆道。
“朕也晓得啊。”嘉庆道:“两江总督费淳那边,朕已经寄了上谕,奉告他周砎之语虽不成取,也不要是以对他下狱动刑,只好生把守于他,不让他惹事就是了。唉,如果朝廷里这些王公宗室,能有他们祖上一半的才调,多些为朝廷实心办事的心机,又何至于如此呢?阮侍郎,恒谨的事你传闻了没有?”
随后,阮元又与朱珪、刘权之等人一道,细心阅过四书文,综合三卷作答环境,以第三卷为主,第一二卷辅之,共拔取了二百零九名考生。又经一日排名,定下了大家会试名次,便即作榜,公布于礼部之前。
“云房,这真是太好了,既然你没有定见,那就如许:从明日起,我和伯元先用三日时候,精选策论劣等之人,以后再看过甚场。此次如果能获得真才实学之士,对云房而言也是大功一件啊。”朱珪见刘权之已经松口,也为下一步做好了筹办,当然,他说与阮元一同阅卷,也是为了减轻阮元的承担,表示与他共同进退。既然三个主考都再无贰言,己未科的阅卷事情也就有条不紊的开端了。
“皇上说的是……克勤郡王恒谨在神武门前面对皇贵妃仪仗,径行不避之事?”阮元确切也有些听闻,便说了出来。
“那你且说说,你何罪之有啊?”嘉庆问道。
听着嘉庆言语,倒是也非常朴拙,阮元只得应道:“回皇上,官方生员未曾为官,反而常日有些逼迫良善的守令不顾国体,对他们言语不敬,也是有的。是以他们常常不会想那么多,言语狠恶些也是常事。可皇上既然许了官方生员上言,也应当清楚如许的结果才是。这周砎之言,确切无甚可取,但老是有一腔报国之志,还请皇上从宽措置才是。”
“皇上。”阮元道:“臣觉得,这恒谨行动不端,不顾朝廷礼法,削了郡王之位也是他咎由自取。可睿亲王与订婚王,先前缉捕和珅之时,各有建功,皇上仅因为冲撞贵妃乘舆之事,就革了二位亲王之位,臣感觉有些不当。”
不出阮元、朱珪等人所料,这一科会试,竟一举选出海内名流多人。以《仪礼》研讨闻名的张惠言,以《尔雅》研讨闻名的郝懿行,宝应名儒刘台斗,俱在其列。会元所定之人,竟是扬州江都的史致俨,也实在令阮元欣喜。别的,王引之、汤金钊、许宗彦的姓名,也不出料想一一见于榜上。虽有些对三场策论出题过难而忿忿不平的考生,但看着金榜之上,无数学者名家系数在列,晓得即便有所不满,面对如许一篇贡士名单而横加攻讦,终究只会自取其辱,便也接踵散去了。
“实在你们的心机,朕也清楚一些。”嘉庆道:“你们一向感觉,这四书文选不出真正的人才,以是想着另出机杼,试图寻求真正的有才之士。此次你把重点放在了策论这里,取了很多朕看着也不错的新人出来。以是朕感觉你这个别例倒还不错,下一次会试本是为皇阿玛九十大寿筹办的,可眼下如许也只好推到后年了,但后年朕定会特地叮嘱主考,取士阅卷,仍依本年之例。你如许办,总比很多人一上来就要朕废了四书文要好啊。四书文考在头场,是国度重经术、昌明学问德行之举,纵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自当循序渐进才是,如何能一下子就废了呢?”
“四善二十七最嘛……四善所言: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允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前面二十七最,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三曰扬清激浊,批驳必当,为考校之最;四曰……夫人,这很多我实在也是记不清了,可这道题我记得,只是需求考生综合古时推举之法,总而阐述选士之策便可,也不需求把二十七最都写上啊?”阮元笑道。
“夫子,你是想笑话夫人吗?”阮元却没想到,孔璐华俄然星眸一转,竟似有了主张,嘴角垂垂出现一丝对劲的浅笑,道:“那我们这些天真的姐妹倒是有些题目,想问问夫子呢。文如就一向记不住,夫子,你策论里写了一句甚么……甚么汉刺史六条,是哪六条呀?我们都不晓得呢。”
“这题是我出的,我怎会不记得?”阮元笑道:“汉刺史六条,一为豪强以强凌弱,二为郡守剥削侵凌百姓,三为郡守科罚苛暴,四为郡守推举,任人唯亲,五为郡守拜托别人,六为郡守与豪强朋比为奸。如何样,夫人,我说得没错吧?”实在阮元所言与《汉书》本文仍有出入,但关头之处确是一条不错。
“那……四善二十七最呢?对了,夫子,这题是你出的,你不该不记得的,那二十七最是甚么,你可要一条一条的说给我们听呢。”孔璐华笑道。
听着嘉庆如许解释,阮元心中也不由一惊,只得再次伸谢嘉庆,既然和珅罪过只究查到大不敬,那淳颖与绵恩领受禁军之功也只得隐下不述了。随后淳颖和绵恩除了爵位,官职均被暂行剥夺。淳颖夙来身材不佳,次年便即归天,绵恩倒是在不久以后被重新启用,只是所用之处也并非要职。
阮元这才明白,本来老婆最后的杀手锏是在这里。
“恰是如此,恒谨身为世袭罔替的克勤郡王,不思用心文武之道,报效国度,也就罢了,贵妃仪仗,他如何却敢冲撞?更可气的是,当时贵妃仪仗之前另有淳颖和绵恩带领的侍卫,他们竟然没有及时禁止,反而让恒谨到了贵妃乘舆之前,这宫廷的仪仗,在他们眼里,就是儿戏普通之事吗?他这个克勤郡王倒是不必再做了,淳颖和绵恩此次忽视粗心,领侍卫内大臣之职,朕也想着另寻旁人了。”
“这有何不当啊?”嘉庆道:“功是功,过是过,淳颖和绵恩缉捕和珅之时确有大功,可现在在神武门前有所忽视,也是究竟啊?朕只是革了他们官职,但他们爵位还是,今后归家用心机过,待有了机遇,再出来就是了,并无不当之处啊?”
这是阮元批阅会尝尝卷之时所作,阮元得了第三卷后,日夜不断,连续三日夜对千余长卷悉心精择,每日不过两三个时候安息。直至第三日上,阮元颠末几次决定,终究拔取了此中二百份文理史事俱皆精通之卷,一时候深感当届考生当中,多有博学治才兼备之人,甚为欣喜,遂写下了此诗。
会试之事终究渐次办理结束,阮元也再次回到了家中,阮承信、孔璐华等人见了阮元返来,自也大喜,赶紧摆下了宴席为阮元拂尘。大师听闻阮元此次取士,既取了很多业已成名的海内大儒,又在策论中发明了很多经史时务兼通的后学,也天然为阮元欢畅。
“爹爹,夫子被人称一句教员,也没甚么嘛?毕竟在杭州的时候,叫夫子教员的人都很多了。可此次取录贡士,我看着榜里很多人啊,比夫子年纪都大呢,如果和我们比拟,都是我们姐妹几个的父辈了。夫子,你却也想个别例吧,雪mm本年才十八,可顿时啊,就有二十8、三十八的新科进士,要叫她师娘啦!她现在也惊骇呢,夫子你倒是也帮帮她呀!”孔璐华想起许宗彦之事,也不由调笑起阮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