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形而上者谓之道
他将身一晃,遂化魔躯,手中托着这三丈巨尺,安身于空中之上,但双脚踏去,立时陷出来半尺去,且身子仍在不竭下沉。
想到这里,秦忘舒手中窜出一道凤火,就向这巨石一拍,梁天尺叫道:“大修,不成如此。”
秦忘舒心中也有一丝猜疑,暗道:“莫非我竟是错了,但这巨石上的云纹方位一丝不错,若不是禹皇决计留下,又怎会如此?想来此中另有玄机。”
秦忘舒暗道:“看来太岳关只靠莞公主一人,必将难以支撑,怎地这很多修士,就无第二人修成分界引流之术?”
秦忘舒道:“此举有何不当?”
秦忘舒暗道:“这宝贝这般长大,怎是动用之物?”他虽知物藏之法,但高阶的物藏法诀却未曾习得,口中将物藏术念了数回,量天尺也未曾缩小。
秦忘舒叹道:“此宝在此沉湎八百年,又能有甚么好处,我取了这宝贝,自是用来抵抗大难,与那灵兽魔修斗法厮杀,唯有如此,这奇宝才算是物有其用罢了。”
秦忘舒嘲笑道:“又何必与他们讲理。天尺,我欠你一把量天尺,你跟不跟来?”
也就是说在世民气中,这人间万事,不过就是吵嘴二字,非此即彼,却忘了以天下之大,千变万化,怎可一概而论的?
秦忘舒凤火受阻,反而大喜起来,只因他刚才早就想到,魔识探这巨石不着,只要两种能够,一种是这巨石的确平平无奇,其二就是在这巨石当中,藏着某种法诀奇物,能够摭敝魔识。现在瞧来,定是第二种了。
秦忘舒记得在鬼谷子处瞧见《品德经》上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秦忘舒先前所学之术,侧重于器物之学,现在跟着玄承深厚,遇事极多,天然就超出物事本体,明究起六合大道来。
至于梁天尺炼制量天尺之时,未曾铭记月纹,想来是因月纹被压在巨的另一面,梁天尺没法见到。
那百姓虽是恨他夺去禹皇遗物,视他为盗贼,但秦忘舒却不能与百姓计算,当下与赵光灵飞到那处山谷前,谷中灵兽见着了,就稀有只能遁空的灵兽迎将上来,祭起手中刀剑向前。
本来这人间之事,有两大学问,一种是对什物的切磋,人间无形之物,皆在此中,可称之为物理之学,一种是六合大道的切磋,可称之为形而上学。
秦忘舒哈哈大笑道:“禹皇心胸天下,怎是那吝啬之人,三皇五帝皆立下不世之功,自该敬佩,但如果连一块留下的巨石也视为崇高不成侵犯,那但是大谬了。我现在总算明白,你等为何遇宝不见宝了。”
秦忘舒纵到巨石之上,低头瞧去,只见石上公然七道云纹,瞧来像是天然构成,也只要三分像云,但云纹方位却未曾有一丝错了。
在他瞧来,这人间机遇到处,只看修士肯不肯去花心机寻觅,如果觉得静坐在那边,福缘就会从天而降,那但是荒唐之极。唯有“细心,用心,执一”六字,方是福缘得来的底子。
秦忘舒不知有此一悟,其境地已悄悄晋升,卓然于千万人矣。
别瞧这巨石坚固之极,在凤火当中,就好似腐木普通,顷刻间就烧得化了,那石块化为石水,一滴滴落进山谷当中。
梁天尺变色道:“不好,大修取了这宝贝,此处百姓定是不依的,这可如何是好?”
赵光灵乃是一具傀儡,所修之法与肉身修士大相径庭,身上力量源源不断,更是不知疲累,在秦忘舒未曾想到体例收起量天尺前,唯有赵光灵可托此宝了。
梁天尺见此秦忘舒公然得了奇宝,心中又是羡慕又是烦恼,他伴这奇宝多年,怎地就没想到巨石当中藏有奇宝?可见此宝竟与本身无缘。
秦忘舒向四周瞧去,只见山岭下来了很多百姓,手中荷锄持棒,向山上冲来。
秦忘舒再无踌躇,大喝一声,凤火发挥到极致,就向这巨石烧来。
二人二侍方才飞到空中,精卫忽地动用禽语道:“仆人,你瞧那山下,又来了很多灵兽,如果与百姓相遇了,可不是死伤惨痛。”
这时赵光灵走上前来,就替秦忘舒托起巨尺,秦忘舒笑道:“现在也只好辛苦你了,我这肉身未经修行,但是撑不很多久了。”
量天尺虽被秦忘舒托出巨石,但因实在沉重,秦忘舒只托了半晌,已有力不能支之感,本来这量天尺本身的重量,便有半岳之重,秦忘舒托得久了,天然大耗魔玄。
梁天尺虽是朴素痴顽,也晓得跟着秦忘舒必有百般好处,忙道:“大修等等我。“何如手中失了法器,也没法遁空,还是精卫上前一把抓住,这才飞到空中去。
半晌以后,巨石就被烧去半,忽见一道青光自石中窜出,秦忘舒哈哈大笑,伸手一指,一物飞出巨石,乃是一柄长达三丈的巨尺。
梁天尺惊呼道:“不想这石中果有奇宝。”
秦忘舒凝目瞧去,此尺不知有何物制成,通体湛青,其上有奇符三道,瞧来笔划如剑,古意苍然。莫非是就是传说中的剑文?至于这三道奇符,看来就是量天尺三字了。
但是这巨尺就算现在面前,魔玄探去,还是空无一物,难怪秦忘舒动用魔识探其不着,先前诸修探不出这石中之宝,也是理之当然了。
但他用魔玄细探巨石,倒是一丝灵气也无,别说是奇宝,便是连平常的玉石也比不上,巨石通体高低,只是最浅显不过的云纹石罢了。
掌中凤火只抽出一线来,向那巨石当中刺去,谅这巨石不过是平常云纹石,怎禁得这凤火一刺。但凤火入石十丈以后,就再也没法向前了,而这巨石清楚是数十丈粗细,十丈之深,未及这巨石一半。
梁天尺道:“这巨石奇特,有很多修士都来瞧过,都说是云纹石罢了,大修,恐怕此地并无奇宝。”
除了剑文日月云纹以外,那量天尺上又有水迹无数,瞧来锈迹斑斑,更证明是禹皇亲用之物了。
不过便是本身得了这奇宝,这量天尺数丈是非,又怎能发挥起来,更是不知如何照顾了,是以梁天尺虽是羡慕秦忘舒福缘,倒也并非份份之想。
要晓得世人皆有个通病,对贤者顶礼膜拜,连头发到指甲都是好的,强者的一言一行,也奉为圭臬,却不肯细辩此中好坏,如果那不肖之徒,天然就是踏之践之,绝无半点好处。
忽听山岭四周传来叫声:“有人盗去禹皇遗物,快快去夺来。”
秦忘舒嘲笑一声,双手从赵光灵手中托起量天尺来,也不计算甚么法诀手腕,就将这量天尺向山谷中一打。
又比如碰到这禹皇留下的巨石,只晓得顶礼膜拜,却不肯细细体悟禹皇本意,世人非黑即白,非彼既此,又怎能瞧清这六合的真容,儒家不偏不倚,取此中,那才是真正的经世之道。
却不知这禹皇之宝,又有如何的威能。
想到这巨尺如果不遇秦忘舒,还不知要在石中甜睡多年,偏遇着秦忘舒这位不肯循矩蹈矩,恐惧无惧者,方才令这宝贝重现于世。
秦忘舒向下瞧去,只见不远处一座山谷当中,涌出数十只灵兽来,那山谷深处模糊有黄光闪现,看来这山谷中的界力被极荒山大阵撼动,呈现马脚,这才使很多灵兽在此地呈现了。
秦忘舒道:“获得这般巨物,实在令人烦恼。”要晓得空中虽坚,可承托万物,但如果将半岳之重压在双足上,空中也是没法接受的。
秦忘舒想到颜西华传他儒家六艺时,常提及“中庸”二字,当时瞧来也没内心去,乃至感觉儒家行事,不过是中正平和,不肯逾距罢了,现在细细想来,方悟出这“中庸”二字的好处来。
第275章形而上者谓之道
原下世人行事,最易过火,比如遇着魔修,就视为十恶不赦,必然杀之而后快,却不肯细辩魔修当中,亦有仁怀在心者。
幸亏他玄承多有,仓猝用手一指脚下,这方寸之地便坚逾钢铁,此为点地成钢之法。脚下之地得此法诀加持,身子这才不再下沉了。
秦忘舒刚才说那禹皇一起治水,留下宝贝无数,那是从随候处一本知名经藏中瞧来的,若这巨石公然是禹皇留下的,必是大有深意。独一可考虑的是“只待有缘”四字。
又向巨石顶端瞧去,其上又有一处石纹,好似骄阳吐焰之状。
但秦忘舒对所谓的福缘,却有本身的奇特观点。
此宝长三丈五尺,厚达十二尺,上克日月之形,云纹七朵,公然与当今量天尺制式一模一样。
那机遇说来迷茫之极,不成捉摸,是以对这所谓机遇福缘,世人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人以为缘之一字,实在无稽,不过是世人妄图,亦有一种说法,说是有人天生福缘深厚,诸事皆宜,那福缘就比如是天生的本领,与仙基普通,故而羡慕不得。
梁天尺道:“大修说的这个事理,天尺模糊能晓得三成,就算此地百姓说不通。”
梁天尺道:“若这巨石是禹皇之物,怎能等闲毁弃了,只怕禹皇晓得了,必然不肯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