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

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

“西安侯野心不小,此时鼓吹大秦国之事,这清楚是想借御寇以自重,逼迫天子立左传为官学,好让他达成三立不朽,成为当世‘贤人’,今后好行田常之事也!”

褚少孙笑了笑,持续念:“又大秦建国之将李必达遗言曰‘能复秦始天子故乡者,帝!’故大秦自主国以来,在朝官与诸将皆穷兵黩武,克意东征!”

“任弘欺朝中没有智者,看不透他的卑鄙伎俩么?”

“亡国之余远遁建国乃是常事,殷之箕子建朝鲜,楚之庄蹻王于滇,月氏女王西走大夏。”褚少孙解答了匡衡的疑虑,固然那李必达跑得比以上三位远好多倍,但委偏言得通。

而大秦的边境,在庞培等战将的扩大下,越来越大,已是海西第一强国。竟宁四年(公元前64年),庞培灭了已经衰弱的条支,并之为郡县,后二岁,又灭本都国,与安眠相邻。

退一万步,就算统统都是真的,隔着万余里,那大秦,又能对大汉有何威胁?

“先时,秦将李必达既篡罗马,建大秦国,自发得嬴姓之臣也,故不肯称王,只号‘在朝官’,设朝曰‘元老院’,各有官曹文书,置三十六将,皆集会国事。其国酷刑峻法,立十二铜表,铸律文于上。大秦官吏,皆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专断其命。”

匡衡如此感慨道:“如匈奴郅支单于,另有这大秦,前者犯义侵礼于边疆,后者邪行横作,使海西幼孤为奴,甿隶系累号泣。海西诸邦,若传闻东方天汉行仁义,尊礼节,应是举踵恩慕,若枯旱之望雨吧!”

魏相不晓得,任弘事合用了甚么体例,能让每一篇纸张上呈现一模一样,如同印章所刻的笔墨,但他很清楚任弘的目标。

魏相的笔重重落在翰札上,任弘的尾巴已经完整暴露来了,他也不必再籍萧望之等人出面,而要亲身上场:“本日,我便要向天子戳穿此人的大奸似忠!”

《海西大秦国事略》,这也是任弘这几年鼓捣的“著作“,按照他在西域多年的见闻,又遵循天安元年时,出使安眠国的卫司马文忠听一名”安眠长老“所言大秦国史事而撰,至天安二年写成。

而褚少孙对庞培的评价,已经从“海西章邯”进级成为“海西白起”了,还笃定道。

连阿谁拜访过杨恽求史记旁观的颍川人褚少孙都搞到了一份,作为博士弟子,他们在太学有寓所,和他同住的,恰好是萧望之的小师弟匡衡。

这倒是“大秦”乃中国后的又一铁证啊,因为出了玉门关后,多是金发碧眼的胡儿,也就楼兰、于阗大家种异化,与汉人略有类似。

那秦公孙某,派了李信之孙复西行至条支欲借兵,任弘还给他随便编一个名,就叫“李必达”!

“至高天子出汉中定三秦,汉元年十一月,周勃、靳歙拔陇西,秦顽民数万人言:‘吾世代为秦人,宁饿死不食汉粟。’竟随公孙某渡大河西遁,入月氏国,居敦煌、祁连间。”

“我现在明白西安侯为安在左传中倡导守在四夷了。”

读到这,褚少孙感慨道:“秦人就算到了海西,一样是酷刑峻法。”

接下来就是安眠人帮手背书了,如果说五年前安眠(帕提亚帝国)和罗马共和国干系还勉强,还能坐下来丝绸买卖的话,这几年的确是急转直下。

弹劾任弘的奏疏!

又比如灭了破一座叫耶路撒冷的城池后,庞培屠城,杀了好几万人。在任弘的添油加醋下,阿谁名叫“庞培”的“秦将”成了在汉朝最着名的大秦人。

“本始年间,有甿隶斯巴达克斯者效陈涉之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当此时,诸郡苦大秦之甿隶,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斯巴达克斯。”

文章的最后以“海西苦秦久矣,若暴秦灭安眠东征,与匈奴残党郅支单于相合,恐为中国大患”为结束。

但官方对此所知未几,本日却一下子被表露了。

比如某年某月,大秦国灭了某个名叫迦太基的大国后,在其都城四周地盘上撒盐——时候不对不要紧,归正汉人读了也没法去几万里外求证。

二人之以是能住一块,是因为春秋之争,太学里对西安侯持成见的人很多,但他俩却都对任骠骑无恶感,匡衡是羡慕西安侯的权势,但愿本身也能像黄霸、刘重生等一样,变成任弘搀扶的人才,只恨无门路了解。

匡衡拥戴道:“秦为不道,积习难改。”他们仿佛忘了大汉也有奴婢题目,这几年天子束缚奴婢略微减缓罢了。

读到这匡衡看了看褚少孙,他向来没听过此事,但精通史事褚少孙奉告他:“年份皆无题目,或是真的。”

不异的一篇文章,在另一小我看来,却看出了完整分歧的门道。

褚少孙却不急,持续读道:“众元老迈惊,与群臣谋曰:‘何如?’大秦有将军姓庞名培者,与郡守克拉苏共请缨,遂以四万众南与斯巴达克斯战。本始四年(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败,秦将车裂其尸,降兵六千,以大钉钉于当涂十字桩上,血尽人亡,大秦遂存。”

“大秦国,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或谓,昔高天子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秦王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然秦宗室旁支公孙某不肯降者,携众至陇西。”

褚少孙点头,毕竟还年青,以他的史学功底来看,已是信了这《海西大秦国事略》里三成假七成真的话,带着感慨,对匡衡低声道:“稚圭,正如你先前所言,春秋三传中,吾等当学《左传》,这才是经世致用之学也!”

通篇看下来,根基每个处所都能自圆其说,或者强行附会,让对罗马一无所知的汉人挑不出弊端。并且另有安眠使者背书,证明大秦确切是个险恶的国度,其强大、好战、暴戾,揭示无疑。

褚少孙则是喜好史事,不但对史记感兴趣,对左传更有一份好感,他夫子王式不反对的话,褚少孙但愿能学习左氏之史。

跟大部头的《春秋左传公理》分歧,这只是一篇科普性的小漫笔,西安侯让人用白鹿原庄园早就制出的雕版印刷术批量印刷,时候一到,便传得满长安都是。

在对那“大秦东征”另有些担忧的梁丘贺、萧望之问他为何发笑,魏相却点头不言,只是走到一旁,开端写一封奏疏。

接下来是关于大秦的近况了。

然后便是一个有点玄幻的故事:一名秦国将军的远征。

“秦公孙日夜不忘复秦始皇故乡,然恐汉兵强,而西域瘠薄人寡,不敷以复,又闻西方有大国名曰条支,遂遣李信之孙率众往借兵。秦人因留西域,数十载后于阗残破,秦人分离,遂忘其史,然至博望侯西行,西域诸邦见之,仍称‘秦人’。”

十年后,罗马大乱,李必达乘机发难,占了罗马都城,遂鸠占鹊巢,虽仍用罗马之名,但对外又称“大秦”,以示不忘故秦也,至今百年矣。固然大秦已经像王滇的庄蹻一样,从胡人之俗,用胡字,但仍然留有很多暴秦的特性。

“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正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凡本国诸珍奇皆出焉。大秦人独以丝帛为贵,尤好紫衣。然西土无蚕,故安眠常以汉缯彩与之交市,其价十倍于西域。”

现在处所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人丁相称于大汉之半,有兵数十万,船舶数千艘,常欲犯境安眠,重返大汉,好遵循任弘假造的那位“李必达”的承诺,为秦帝!

“大秦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终无盗贼寇警。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白盖小车,出入伐鼓,建旗号幡帜,其群众皆长大平允,黑发黑瞳,不似胡儿,有类中国。”

西域确切多有“秦人”,要么是秦末被匈奴掳走展转去到的,也有零散往西方跑的,还教会了大宛人打井,这件事众所周知,乃是任弘书中又一力证。

……

又持续往下读:“匈奴冒顿单于击月氏,月氏败而西遁塞地,秦人与之同业,过白龙堆抵楼兰,老弱遂留之,秦将尉缭之子为楼兰王,传九世至鄯善王尉屠耆,久与胡人同俗,遂忘其字。”

魏相一点不信赖《事略》上的大话,他觉得,这世上究竟有无一个“大秦国”都是要存疑的,更别说那竟然是前朝余孽所建,这不过是任弘编出来棍骗愚民和陋儒,想要操纵他们惊骇的把戏。

故事到这,褚少孙仍然没挑出甚么弊端来,西安侯是西域的权威,他说一,没人敢说二啊。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读到这时,匡衡拊掌,有些欢畅:“暴秦积衰,秦始皇既没,天下土崩崩溃,这海西大秦国恐怕要重蹈复辙了。”

“那庞培杀降、屠城,皆不祥之事,哪怕百战百胜,终究也必重蹈白起之亡!”

但任弘仍引而不发,直到结束了去日南的差过后,回朝后立即献上,但因赶上春秋三传大辩论,没有引发刘询太大正视——毕竟大秦威胁论这话,西安侯从十余年前献天下舆图开端就在造势了,对万里外的事,刘询还不如何信。

靠着安眠人的热情弥补,穷兵黩武的证据,任弘但是帮“大秦”列了个全。

《海西大秦国事略》里说,李必达率众千余过大宛抵条支,条支王欲夸耀其武力,就带着李必达和亲人,西行到西海边,与一个叫罗马的国度交兵。然条支王犯了骄兵大忌,竟为罗马所败,秦人只能投降罗马,倒是没被刁难,反而被罗马所邀,西渡大海至其本土,作为一支外籍募兵,为罗马人交战,遂与东方消息断绝。

二人就跟匡衡当年凿壁偷光普通,关上门后才敢看,却见上面是这么编的。

“惜哉!”匡衡扼腕长叹:“那斯巴达克斯和陈胜一样首义,却还是败了,只可惜海西没有高天子提三尺剑,诛灭暴秦!”

“楼兰不敷养万人之众,秦公孙遂西至于阗,遇身毒无忧王(阿育王)太子,号西王,而秦公孙号东王。东西两王光阴已积,风教不通。各因打猎遇会荒泽。更问宗绪,因此争长忿形辞语,便欲交兵。因而回驾而返各归其国,校习兵马,督励士卒,至期兵会旗鼓相望。合战西主倒霉,东主因此逐北遂斩其首,乘胜抚集亡国,迁都于白玉河、墨玉河中间处所,建城郭。”

这是于阗国建立的实在故事,任弘不过是把内里“东王”附会说成秦公孙,你就算立即将于阗王找来扣问,他也会点头说,这就是于阗世代相传的建国传说。

尉缭,这是精汉第一的鄯善王尉屠耆在任弘建议下找的先人,谁让他名字的音译是“尉”呢,现在竟然能够用攀附的孙子来归正一百多年前的史事。

魏相嘲笑着将《大秦国事略》扔到一旁,又哈哈大笑起来。

推荐小说:

阴阳镇鬼师 |  我的老婆是总裁 |  头条婚约 |  青陵台 |  此情可待 |  末日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