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才子(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小昭几次咀嚼着这两句,不由赞叹道:”好美的意境,既苦楚,又昏黄。”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切磋诗词歌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府州汽车站,想到临时抛弃了仇敌的跟踪,三人表情变得轻松了起来,嘻嘻哈哈地下了车,脸上都弥漫着欢乐的芳华气味。
李舒崇道:“我让他喝了很多白酒,然后开车去撞墙了,最关头的是,他撞的是交警大队的围墙。”
小昭指着这块招牌问道:“你们看这家饭店的招牌,‘顿渡’两个字是甚么意义呢?”
出站后,在阔别人群的处所,秦雯才低声问道:“舒崇,阿谁出租车司机你是如何奖惩的?”
秦雯晓得他是在强词夺理,白了他一眼,问道:“顿渡较着是地名,却被你曲解成顿悟和度化的意义,那么牛杂汤又有何解?”
看到他们在掉书包,秦雯也来了兴趣,把下半阙词也朗读了出来:“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舒崇想了想,说道:“晏殊是少年得志,官居宰相。晏几道则不然,他属于忧愤出墨客。单从言情词来看,晏几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从为人处世以及发明人才、培养人才,另有为北宋文坛的进献大小来看,姜是老的辣,晏殊更全面一些。凡事有弊也无益,就是这个事理。就像我们现在,固然被迫四周流落,或许有一天俄然‘顿悟’,成为才子或才女也说不定呀。”
小昭笑道:“舒崇哥哥,经你这么一提示,我感觉这阙词仿佛也很耳熟。那你说他父子俩谁的词更好一点呢?”
近代史上,府州和林川轮番相互统领,偶然叫林川市,偶然叫府州市,但不管如何窜改称呼,“林川才子征象”却始终连绵不竭,培养出了无数的官场要员、科技名流、文坛大师、音乐明星、留学博士等各种人才,各领风骚。别的不说,林川一中和林川二中每年都有50名摆布的考生被登科到清华、北大,两所黉舍就占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名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那边?”
李舒崇还沉浸在晏几道的《临江仙》里意犹未尽,顺口说道:“‘客岁春恨却来时’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定是春梦了。都说‘春梦了无痕’,我看这个司机,也就是暗疮青年杨志强,只怕现在是‘恶梦挥不去’了。”
“哼,的确死不足辜”,“他是自作自受。”两个美女同时答道。
“甚么恶梦?舒崇哥哥,你到底是如何措置他的呢?”小昭也猎奇地问道。
秦雯有点动心了,她想去感受一下才子之乡的读书氛围,李舒崇天然要作陪到底。
李舒崇不由感慨道:“这个晏几道是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他固然文才出众,却过于孤傲自大。他的运气大起大落,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出世时父亲已经47岁了,又是当朝宰相,加上他从小就文采过人,以是年幼时他深得父亲同僚们的爱好。但是长大后他不肯接管世俗的束缚,生性傲岸,不肯凭借权势。父亲身后家道中落,他既倒霉用官二代的身份,也不借助他父亲弟子故吏满天下的无益前提,去为本身谋取功名,是以宦途很不对劲,平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小吏。”
来到府州市,最好去林川区看看,那边的林川一中、林川二中是全省、乃至天下闻名的高考工厂。
坐在前去府州的班车上,李舒崇读起了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
“何止醉驾,这小子迷含混糊的趴在方向盘上,受了挺严峻的内伤,头上也撞了个大包,我“偷窥”了一下,昨晚的事情他底子就想不起来了。幸亏出事地点离病院很近,小命必定能保住,但估计少活个七八年没有题目,我根基上帮他兑现了‘宁肯少活十年’的设法。”李舒崇客观地阐发道。
林川汽车站恰好位于一中和二中之间,向左走点转头路就是一中,向前直走一会儿就到二中。三人挑选了不走转头路,沿着玉明路筹办前去林川二中。
没走出多远,李舒崇就感受肚子咕咕直叫,他看了看时候,已经邻近中午了,而他们连早餐都还没有吃,三人岂能不饿?恰好,秦雯看到路旁有一家装修精彩的饭店,招牌上写着“顿渡牛杂汤”几个大字,大声说道:“就在这里吃吧,昌南有很多府州人,我早就听他们提及过林川牛杂的隽誉了。”
李舒崇开打趣地说道:“顿渡两个字要拆开来看,大抵就是顿悟加度化的意义。估计多喝几次这里的牛杂汤,门生们都会顿悟,然后被度化成为才子和才女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客岁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李舒崇不假思考地说道:“这三个字又有何难?你听我一个一个地给你们讲解……”(未完待续。)
“你也太损了点,不过如许挺解气的。他应当算是醉酒驾车了,传闻现在惩罚挺重的。”秦雯晓得现在到处都在抓酒驾、醉驾,这个司机却“本身”奉上了门。
李舒崇却有分歧定见。“晏殊是神童出身,十四岁就插手了殿试,深得天子爱好。为官期间,他极正视书院的生长,大力搀扶应天书院,培养了多量人才,应天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当时候昌南书院还没有筹建呢。他平生著有一万多首诗词,只可惜大多都散失了。我最喜好他的那阙《蝶恋花》了。”接着他低声读了起来:
小昭也附和秦雯的观点,她说:“晏殊的词句里,我仿佛只记得一句‘无可何如花落去,似曾了解燕返来’,估计只不过是他妙手偶得罢了。”
林川自古以来就是闻名的“才子之乡”:“宋词四开祖,林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师,曾巩、王安石。”曾巩和王安石大师比较熟谙,而“二晏”是指北宋初期闻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俩。
秦雯接口说道:“晏几道的词风与他父亲附近,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浑然天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惨。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晏殊。大抵是因为他的社会职位较低,人生遭受比较盘曲,以是他的词作在思惟内容上比晏殊的词要深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