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红颜薄命
“主公已在前堂恭候。校尉请随我来。”郑泰侧身相请。
--------------
见袁绍面露愧色,刘备这便觉悟:“本初莫不觉得,乃是我趁机将刺客一网打尽。尽数毒杀。”
太后上寿礼时,陛下与文武百官,所饮所食皆无差。唯独吃了那张专门为他烤制的胡饼。然陛下不但本身食用,且还与何后、王美人分食。为何唯有王美人毒发身亡,陛下和皇后,却皆安然无恙?
名帖,时下又叫“名刺”。材质多为竹木。若称“贴”,则为缣帛。“刺”上除书:籍贯名字,还需续添官职、春秋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官之用,名曰“爵里刺”。此类宦海公用帖,有其专门的誊写格局。需将内容在“刺”中心,写成一行,不得拆分,故也叫“长刺”。
“速去永乐、永安二宫通报。”事不宜迟,何后又叮咛道。
有识之士,无不扼腕感喟。
袁绍上前见礼:“玄德。”
名刺,鼓起汉末。风行于六朝,尤以魏晋为盛。传说,郭林宗为士林敬慕。游历洛阳时,路人慕名而来,进谒订交,常“载刺盈车”。南朝夏侯叔人,孝闻乡里,人争与交,家中“积刺盈案”。乃至另有“进谒为好(癖好)”者。南朝梁人何思澄,夜夜削木书刺,天明即驾车外出,进谒探友。不管多晚,需将名刺投光,方能纵情而归。日日如是。
“臣,伸谢天恩!”何苗大喜过望。这便以头触地,再拜而出。
“河南尹查案有功。为美人……昭雪。朕,心甚慰。”陛下掩面挥手:“且退下吧,来日当有重赏。”
蓟王一世英名,若无真凭实据,又岂会怒而杀人。
“此话当真?!”陛下霍然站起。
“恰是如此。”袁绍叹道:“翌日,我与河南尹,同探究竟。见地窖内,遍陈刀剑弓弩,还张贴很多伏击草图。便皆觉得,贼人乃是要在玄德迎亲途中,暗害行刺。却不知为何,个人饮鸩毙命。”
“起来吧。”何后无法点头:“大将军创伤未愈,河南尹切莫步厥后尘。”言指大将军头破血流。
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袁绍又道:“本日此来,便为消玄德之怒。”
蓟王闭门谢客,放心静养。前日,蓟王披发送亲,洛阳人尽皆知。若非陛下亲临,大将军何进已灭门矣。
“喏!”何苗再拜而出。曾多少时,他朱苗何曾如此万众谛视。话说。做一名权臣,其中滋味,似也很不错啊……
“见过郑公。”袁绍不敢托大。
“陛下?”好久,何苗抬头试问。
“恰是胡椒。”相传此物乃张骞自西域带回。然却未能将种植体例一同带回。直到盛唐时,中原才始见莳植。
且为王美人披丧,亦是义之所向。天下英杰,无不鼓掌称快。爱恨清楚,蓟王乃真豪杰。
何后亦喜上眉梢:“二兄此事办的利落。陛下当有重赏。”
二百万字纪念。
左伯纸名扬天下。蓟国名帖,皆是纸质。特别贵重。
刘备探身一看,这便言道:“胡椒。”
蓟王极怒坠马,乃至卧床不起。更惹无数感喟。天下惜豪杰,重豪杰。足见一斑。
“拜见袁校尉。”郑泰先执礼。
刘备先前已想到。
刘备亦回礼:“本初。”
“请。”
沿游廊,穿迭石林木,踏白石鹅卵。抵前院中堂。刘备已立在阶下相迎。
“哦?”刘备已觉悟:“但是已擒获真凶。”
何后再诘问:“人证物证皆在否?”
宾主落座。婢女奉上香茗。
“金市胡姬酒坊,百余人饮鸩毙命。”刘备焉能不知。
旧友来访。刘备命开中门。
“然也。”袁绍笑道。
洛阳城风传,何后罚铜一亿免罪。此举,亦坐实王美人之死,何氏外戚难逃干系。
当真是,皆大欢乐。
前后两汉,四百年传承有序。天下民气向汉。今汉以来,外戚擅权,常凌辱幼主。天人共怒,四海激愤。麒麟降世,重振宗室。亦是彼苍有眼。刘备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创下赫赫威名,岂是大将军何进能够望背。
“一时激愤,怒而杀人。倒让本初担忧了。”刘备对答。
公车入府,门下督郑泰,在廊下相迎。
长秋宫内。
何苗搓手道:“不求钱货,只求封侯。”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何苗振声答曰。
“好,好,好……”陛下忽泪流不止。好一阵长叹短叹后,又寂然坐地。暗自神伤,单独拭泪。然却仿佛卸下千钧重担。
“胡庖因何行凶?”刘备再问。
“庖人?”刘备一愣,旋即觉悟:“胡饼。”
“见玄德气色红润,绍遂心安。”袁绍笑称。
出西邸。何苗不敢怠慢,又敏捷奔赴长秋宫、永乐宫、永安宫。一一通禀案情。
这日凌晨,便有一辆公车停在幕府门前。
“然也。”袁绍叹了口气:“不但是我,便是陛下,亦如此想。更何况朝堂高低,文武百官。故金市大案,上报朝堂,遂无疾而终。乃至疏漏。”
“臣,敢不效死!”何苗喜极,再以头触地。梆梆作响。
“如此说来,凶抄本想毒杀陛下。”刘备如何能想到,凶手竟是个胡人庖厨。在胡饼中下毒。却误打误撞,毒杀了红颜薄命的王美人。答案揭开,直让人哭笑不得,徒剩感喟。
“甚好,甚好。”何后亦长出一口浊气。本觉得王美人之死,不出南北二宫。岂料竟另有凶手。
“请。”
“此事易耳。”何后微微一笑:“二兄若能独当一面,假以光阴,可举为车骑将军,封万户侯。”
“毒杀王美人之真凶,莫非便在酒坊贼人当中。”
司隶校尉袁绍上门投帖,得入府相见。
袁绍欣然点头:“恰是用胡饼下毒。”
袁绍悄悄点头:“然也。”
袁绍从怀中取出一香囊,解开视之:“玄德可识得此物。”
“臣,服从!”何苗奋然起家,又奉承一笑。
“且堂内叙话。”刘备伸手相邀。
正所谓“民气向背”。
“然也。”袁绍终究道破答案:“趁太后上寿礼,毒杀王美人之人,便是金市胡姬酒坊庖人。”
“陛下喜食胡椒与胡麻(芝麻)。然何后不喜。胡庖做饼时,不知分量,故而少放。陛下食之有趣,便分与皇后及王美人。皇后不喜胡味,故只食少量,便弃在案边。而王美人久随陛下摆布……”袁绍一声感喟。
饮茶润喉。落杯后,袁绍这才言道:“玄德可知赐婚当夜,洛阳城中,乃出一桩大案。”
“回禀陛下,千真万确。”河南尹何苗掷地有声。话说在陛上面前,何苗还从未如此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