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编户分迁
陈长文乃蓟国“少年长吏”之俊彦。只需圩满文安大泽,二千及冠,指日可待。
阿翁答曰:乃王上返国。
因而乎。“通行之法”,如光武所言:“谚言:‘贵易交,富易妻’,情面乎?”
蓟王之以是能成为本日之蓟王。正因胸怀大义。
三岁看老。
蓟国自上而下,霸道治国。国富民强,理所该当。便是所谓“邦有道”。举国皆富,唯尔等贫贱,当知耻而后勇啊。举国皆贫,唯尔等繁华,亦是尔等及全部国度的热诚啊。看吧,我们的“实际环”亦无懈可击。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顿信手烹来的农家饭,亦是可贵甘旨。
笔笔“非同平常之平常”,还觉平常。有句话如何说来着。
“长文免礼。”船面已设筵席。刘备伸手相邀:“座。”
岸高水低。尤显稻禾高长。放眼望去,黄中透青。稻浪随风,谷香劈面。另有无数屉舟来往穿越,田中稻作收割机,割稻如飞。便是已收割殆尽的田块内,亦有农夫起网,捕获禾鲤。待饭时,舟上陶瓮顺次开启,清蒸白米,蟹膏浓汤,香传十里,直令人垂涎欲滴。
遥见蓟国横海纛,等待多时的文安令陈群,遂乘舫舟前来,为刘备拂尘。
“谢王上。”陈群起家落座。
小时候便是平常之人。想平常之想,走平常之路,为平常之为。
正因事关严峻。故刘备未让蓟国水军前来护驾。只派来座舰游麟号,与蓟国名产船队同业。
刘备问及一地民情治政。
“陈群拜见主公。”虽早有筹办,然拜在王被骗面,陈群亦不由得心驰神驰。比起那些道听途说的蓟王盛名,自幼浸润在蓟国这片奇异膏壤当中的陈群,对王上的贤明神武,身临其境,更深有体味。
从小到大,又是多么的分歧平常。
亦不过是平凡人等,泯然路人罢了。
陈群谦虚接管。
福共享,难同当。义也。
打算也已得二位国相首肯。
如前所说。种田十倍利,经商百倍利。贩子能接受高出农夫十倍的代价。采办良宅美田,便可落户蓟国。对于各地豪商而言,落户蓟国的利好,实在是多到难以复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文安境内滏水、高阳水、南易水、滹沱、泒水等,诸水交汇,散为大泽。径百二十里。待屯田大成,堪比督亢秋成。
“易”,迁也。换言之,繁华以后,当从贫困的小村庄,搬家到富人堆积的城中去。如此一来,左邻右里,皆是富人。自但是然‘贵易交,富易妻’。另娶一个门当户对的繁华之妻,如此方得以安枕。
陈群对答如流。
大到一个邦国,小到一个村庄。皆如此。全村皆费事无依,独一人整日大鱼大肉。此人不但未福,还需日夜提心吊胆。日防夜防。谨防村中饥民,翻墙夜入,谋财害命。
便是长大,又能如何不平常。
告别陈文长,船队持续北上。西折掘鲤淀,再入巨马水,驶向南港。
话说自楼桑分户析产,户数破万。各城便连续有子分户。良田一顷,如何够分。何如城内、城外已无立锥之地。领兵在外的刘备与一众重臣商讨后,创建了“编户分迁”轨制。
即便如此,仍趋之若鹜。
特别是长年不冻的巨马水路,乃蓟国黄金航道。漕运的便利高效,远非牛马输运可比。千石大船,来往如梭。将“蓟渠”称为蓟国血脉亦不为过。
百里大泽,已去少半。文安县境,安设流民十万余。辟田一万顷。加上原有齐民,已近二十万口。何如县城毗邻大泽,境内并无多少城邑。陈群已对比钟繇,筹办在境内新筑数城,用于安设不竭涌入的流民。
孺子亦有模有样,躬身施礼。待船队驶离,问阿翁,船上是何人?
刘备曾命都水令钟演,在前任根本上,构筑一条“东北——西南”向漕渠。将境内由东而西:易水、泒水、滹沱水、巨马水、圣水、?水、沽水、鲍丘水、浭水九条大河,枝津更数不堪数的庞大水系,融会贯穿,连成一体。
简言之。只需是蓟国编户齐民,待家中诸子长成、婚娶。留一子担当家业(多是宗子)。余下诸子,皆分迁出户。就近安设在邻近诸城。亦可得良宅一座,美田一顷。良宅作价十万,美田作价五十万。若家不足钱,可一次采办。若无充足货币,可向赀库举债。分期了偿。
蓟国沃野千里。新纳诸妃,虽有耳闻,却皆是初见。窦氏亦是如此。久居深宫,常日里只能俯瞰临乡城内美景。能以真脸孔示人,不过是随送亲船队奔赴洛阳那次罢了。今伴夫同归,幸得一观。
稻收如火如荼。河道内稻香扑鼻,屉舟来往如梭。沉甸甸的稻穗,青黄相染,堆满船舱,溢出船头。船尾踏舟的老农,喜笑容开。船上幼孙遥见横海纛,仓猝出声相唤。
蓟国房价,已破百万。美田一亩,更作价十万大钱。换言之,非我蓟国编户,采办一样数量的良宅美田,需付出蓟钱六百万。十倍于蓟国百姓。
闻千里稻香,何必到督亢。
只恨蓟国一年一熟。一季辛苦,立冬前后,当见分晓。稻收时节,蓟国水军涓滴不敢怠慢。舟船尽出,巡查各处水网。路上亭舍,亭父更是寸步不离。夜夜提灯,来往十里官道不提。
古往今来,事理稳定。
换言之。一个费事的国度,呈现巨富。乃是全部国度的热诚。百姓皆富,才是霸道。
然另有一种“非常之法”。便如刘备这般,领楼桑宗人、临乡百姓、蓟国百姓、乃至天下万民,同繁华。
看我蓟王,一起走来。
坐享统统糊口之便。涵盖就学,救治、失业等诸多方面。而唯有蓟国豪商才许专营的盐铁、茶马等,皆不再设限。更关头是,安然无虞。眼看天下大乱,蓟国欣欣茂发。千万资财,定要保护全面。
“蓟渠”、“蓟钱”、“蓟马”、“蓟茶”、“蓟垫”、“蓟锦”……凡以国号相称者,皆利国利民。
督亢秋成,近在天涯。
“(南易水)东至文安县与滹沱(水)合。”船入蓟国渠,行至文安县境,即闻稻香扑鼻。
老农稳住船舵,起家施礼。刘备亦招手表示。
“营城第一人”之蓟王刘备,这便谆谆善诱:筑城被选阵势高突,水网交会之地。如此一来,各城称呼,亦随之肯定。山南水北曰阳。诸如:滏阳、易阳、滹阳、泒阳,诸如此类。因地制宜,若与旧县重名,只需在名前另加“东、西、南、北、新”便可。
此令一出,举国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