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博士披香
“宣帝时,有披香博士淖方成,白发传授宫中,号‘淖夫人’。”士异答曰:“披香殿,乃前汉宫阙。班固《西都赋》有:‘茞若椒风,披香发越’之句。披香博士,便是在披香殿,传授后宫礼节之女博士。见宫人渐多,太妃亦将王宫,仿前汉摆列五宫。设:昭阳、翱翔、增城、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等宫室。披香殿,便设在南宫当中,乃传授王宫礼节之所。‘穆夫人’,便是首任披香(殿)博士。”
诸如王傅黄忠,与摆布国相,皆是民爵二十等“关内侯”,授田九十五顷,得九十五宅。
事不宜迟。得蔡少师手书,刘备遂命门下督郑泰,携厚礼,本日出发。自南港逆流而下,横渡渤海,前去东莱,徵辟郑玄。
面前之人,恰是身份讳莫如深的一亿贵女。
陈家一门六子,俱入太学坛。难兄难弟之陈谌亦被蔡邕举为“王子祭酒”。
想想亦无妨。居于深宫,撤除蓟王靠近之人,外人素未会面。穆夫人安然自是无虞。
博士祭酒,乃博士之首。掌,传授经学;备,参谋应对。食俸一千石。统领蓟国太学坛,诸多太学博士,及附属于各城学馆的五经博士。换言之,蓟国太学坛,已建成一个完整的讲授体系。太学之下,乃是分设在各城的“学馆”、“校馆”。
“高密郑康成。”蔡邕答曰。
刘备先前曾命人将紫渊六国馆,改建成蓟王子馆。王子祭酒,便是将入王子馆,传授诸王子学业的授业之师,与博士祭酒并称。食俸一千石。民爵十等“左庶长”,授田七十四顷,得七十四宅。
穆夫人举手投足,文雅崇高,绝非常人。必定久居深宫。话说,此时敢以真脸孔示人,却不知是否与党锢已除有关。
刘备幡然觉悟:“但是北海郑公!”
“本来如此。”刘备欣然点头。话说,贵女姓穆?
一言蔽之。蓟国的地步和宅地,皆与民爵相照应。地盘、宅邸并非能随便买卖。特别“低爵不能上买”。
“无妨。”蔡邕笑答:“换成旁人,必不肯就。然如果王上相召,郑康成定不能拒。”
二百五十亩蓟国美田,实在是太值钱。
“夫人免礼。”刘备收拢思路。
“太学古而有之。周时曾设五太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我国在北,当以‘上庠’名之。”
如前所说,时放学、校有别。设在郡(王国),则称为“学”。设在县(侯国),则称为“校”。
“少师且说来。”刘备大喜。
“然也。”蔡邕笑答。
刘备问道:“少师何故知之?”
听完蓟王所言,蔡邕笑答:“王上所言极是。太学之令,当食俸二千石。称‘太学令’或过分直白。何不称‘上庠令’?”
蓟国又有分歧。校馆,为适龄儿童开蒙,属于蒙学。学馆,为青少年持续研读,属于行学。学馆、校馆,设馆长一人。另设五经博士、六艺博士等,数人乃至十数人不等。开设《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灵宪》等课程。
馆长食俸六百石,博士食俸四百石。国中学、校,皆统归太学坛掌管。蓟国太学坛,则由博士祭酒,及众太学博士,共管。蓟国适龄后辈,先入校馆,再退学馆,后升太学坛,成为“太门生”时。依汉制,蓟国太学坛亦分设策试之法,择其良好者,补缺国中官吏。蓟国今有十一县。城邑浩繁。能三百石退隐,已是浩繁太门生梦寐以求。即便不能,百石少吏,亦衣食无忧。百石少吏,民爵第五等“大夫”。据大汉《田律》、《户律》:授田五顷(250亩),得五宅。
蔡邕发明雕版印刷,“蓟书”亦成蓟国名产之一。现在,左伯纸产量大增,蓟国已全面进入纸质誊写期间。如厕暖水冲刷,从不消纸。
“与太学博士同,食俸六百石。”士异答曰。
蓟王行事雷厉流行。蔡邕亦不做对付,这便答道:“老臣倒是可向王上,保举一人。”
蓟王心有所思,身有所动。这便问计入东宫授业之蔡少师。
如此大贤,隐居东莱。近在天涯,如何能不令人垂涎。
蔡少师乃大才。刘备谦虚求问:“敢问少师,何为上庠( xiáng)令?”
刘备欣然点头。
“下妾拜见王上。”贵女身披华服,满头珠翠。虽做妇人打扮,却还是处子之身。莫问刘备如何晓得。臂上朱砂,便是明证。话说,刘备旁敲侧击,皆未能窥破身份之冰山一角。莫非是……先帝妃子。
“正如华大夫‘大医治世’。郑康成广授门徒,亦为经学治世也!”蔡邕一语中的:“今时本日,王上已是天命所归。又是汉室正宗,郑康成若不能佐王上,再续大汉鼎祚,百万言‘郑学’,终不复所用也!”
“喏。”士异领命。
王子祭酒之上,另有蓟国四少师坐镇。王子馆的规制,明显要高于太学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注儒家典范,以毕生精力清算古文献,后代称其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同一期间”。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继马融以后,为汉朝经学集大成者。
“何为披香博士?”刘备倒是初闻。
今,博士祭酒,乃陈少师宗子,难兄难弟之陈纪。于党锢时,发奋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与弟陈谌俱乃至德称。除四位少师外,乃众望所归。
“能传授汉宫仪之人,又岂能等闲视之。当与博士祭酒同。”刘备言道。
只是……“如此大贤,岂肯屈就?”刘备心有不安。
见蓟王略显游移,左国令士异,遂进言道:“穆夫人乃太妃礼聘之披香博士。”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汉末经学大师。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及《左传》等,后从大儒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客耕东莱,聚徒讲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祸起,遭监禁。杜门注疏,用心著作。
蓟国九令五尹,人选呼之欲出,已在路上。蓟国四少师,即将转去王子馆。因而,蓟王筹办将太学坛主官,晋升为二千石俸。位在博士祭酒之上。或可仿效各校“馆长”,另设“太学令”一职。
“本来如此。”刘备欣然点头,便又问道:“首任上庠令,蔡少师心中可有合适之选?”
刘备却终未能想出是何来源。
“披香博士,食俸多少?”刘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