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1.82 年末大赏

“臣,无贰言。”黄忠告道。

王太妃又言道:“先前迁升事件,蓟王亦有王命送达。左国令且宣诏吧。”

“擢升新昌长陈群为新昌令。秩千石,‘铜印黑绶’。”

城令崔琰,功不成没。

“臣,领命。”

“擢升雍奴长钟繇为雍奴令。兼领王宫行人。秩千石,‘铜印黑绶’。”

“二位国相觉得如何?”见百官无贰言,王太妃遂看向高居中二千石位的两位国相。

比如,范阳令管宁,便是“蓟西尹”的上佳之选。

且从资格而言,崔琰又高出诸如阳乡长崔林、新昌长陈群等少年长吏。出任一郡之守,合法适合。

“臣,领命。”

楼桑令乐隐,起家答道:“臣,首推南广阳令崔季珪。”

“臣,领命。”

蓟国因水而兴。巨马水路经年不冻,商船来往如织。南广阳城、港,富庶可比楼桑。两座坚城各纳公众,万五千户,及五千户。南广阳一地,有民二十万余。亦是督亢秋成之重镇。

位列千石俸摆列当中的崔琰,亦难掩冲动。蓟国四师,六大谋主,右国令等人,皆不常在。二千石位列,现在只要蓟都尹娄圭一人独坐。能与之并列,何其幸也。

钟繇屯田千里,移民不竭北上。年前又安设邺城妇孺数万,因此达成双食俸之线。

南广阳城与南关城,一上一下,一西一东,恪守巨马水路。二城居中而守。又可经纵横水网,驰援各城。立城之处,乃距北岸数里之遥的一座荒丘。居高临下,合适守备。现在,荒丘早被重楼盖满,鳞次栉比,直伸到巨马水边。反正五里,表里三重。

如上所言。编户过万,口过十万,便可擢升为令。户破二万,口破二十万,可食双俸。

“臣等,服从。”众臣肃容下拜。

“臣觉得,可由诸城令长,相互保举,再由王太妃、王妃甄选。”耿雍答道。

投向崔琰的目光,亦多有羡慕。须知,撤除得食二千石俸,六百石王宫行人亦升为千石王宫舍人。两项相加,食俸七十五万六千钱。堪比食中二千石之九卿。再加春腊二赐,近乎百五十万。皆是蓟国上币,四出文钱。实在是……高俸。

“臣等,领命。”

不等乐隐落座,世人便纷繁点头。

“擢升阳乡长崔林为阳乡令。秩千石,‘铜印黑绶’。”

南广阳港与南广阳城,隔巨马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港口亦有护城河环抱,并围建障墙,本是一座障城。后因并六县为国,南广阳退居国中,不再守备国境。因而南广阳港亦经多次扩建,现为南广阳港城。凡港城,皆附属南港下辖。

“擢升南关长吕常为南关令。秩千石,‘铜印黑绶’。”

《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法)掌其出入者也。”掌理王宫用谷之政务,计其人数多寡、爵秩高低,以定禄食用谷之多少。

“臣,领命。”

“喏。”左国令士异,这便从袖中取出蓟王圣旨,朗声朗读:

“臣等,附议。”

“喏。”

“臣,领命。”

“蓟王出征在外,诸君当同心勠力,保我国境,护我万民。”王太妃言道。

王太妃悄悄点头:“如此,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简而言之。城长,秩三百石;县长,秩比千石;城令,秩千石;县令,亦秩千石。待并三县为郡,设“尹”,秩二千石。县长、县令皆是暂设,今后当撤除。因刘备欲分封诸子为县侯。当时,则需置家丞、国相。并县后,各县令长,当酌情晋升为“尹”。

“擢升泉州长邴原为泉州令。兼领王宫行人。秩千石,‘铜印黑绶’。”

“臣,领命。”

故钟繇、华歆、邴原,皆喜食双俸。

“四方馆可有动静传来?”王太妃又问。

“擢升三台长胡辅为三台令。秩千石,‘铜印黑绶’。”

也便是说,王宫内官,亦各有合作。并非虚职。

并六县为国时,为辨别县长与城长。刘备将县长俸禄晋升为比千石。城令则由比千石,擢升为千石。且与百官有言在先:只需编户过万,口过十万,便可擢升为令。户破二万,人丁破二十万,可食双俸。

“右丞可有合适人选?”王太妃问道。

“王傅觉得如何?”王太妃又看武将第一人。

“臣,领命。”

“冀州百姓,丰衣足食否?”

“无出不测。开春后,陛下当昭告天下,再增三县。三县属吏,工匠,农夫,是否足备?”王太妃再问。

“擢升长安长甄逸为长安令。秩千石,‘铜印黑绶’。”

所谓“品高俸不薄”,恰是如此啊。

如前所说,为行高薪养廉。刘备将王宫内官俸禄,亦做辨别。

泉州如南广阳。一港一城,因水而兴,繁华鼎盛。加上甘宁、胡玉、郭祖等,已悉将家眷迁入,送邴原轻松达线。

“擢升安次长华歆为安次令。兼领王宫行人。秩千石,‘铜印黑绶’。”

参照蓟都尹的设立,将一郡政务交由娄圭打理,可谓人尽其才。蓟国一县扩六县,又增为九县。若雍奴薮屯田毕,可再增二县。便是十一县。且蓟国人丁稠密,已有近二百万众。富庶可比一大州。正因公众堆积,故一县民政,可比数县之巨。三县为郡,合法适合。

“封范阳令管宁,西林令阎柔,益昌令卢节,容城令卢俭,平曲令刘涣,南广阳令崔琰,为王宫行人。”

世人纷繁看向千石首席。

门客食俸四百石。行人食俸六百石。舍人、洗马、门大夫,食俸千石。庶子、少师、王傅,皆秩二千石。

凡有同僚出列,便惹百官赞叹。

耿雍起家答道:“大雪封路,并无大贤北上。”

“已调配结束。”耿雍再答:“北新城,本就是幽州最南之县,民生安宁。东二十里樊舆亭,乃北上灾黎堆积之地。已在南易水港口,设流民大营。高阳乃北地坚城,可为蓟南重镇。听闻三县归蓟,高阳灾黎纷繁返乡。高阳城中亦设流民营地,日日施粥布施,未曾断绝。文安有大泽,径百余里。屯田极佳,却非循吏不成牧守。臣等窃觉得,此三县若再配蓟国南部数城,可增设置‘蓟南郡’,置二千石官为好。”

安次县内安设有二十余万上谷乌桓部族。若非马邑,草场等督造稍稍滞后,华歆也早已撞线。

“粮秣已转运毕。冀州属吏正分批运抵各城营地,充足哀鸿饱食。只是黄巾逆乱,为造构造诸器,将城内房舍尽数裁撤,若要重修故里,尚需光阴。便是六位国主之王宫亦未能幸免。皆残破不堪。诸国相来函,急需我国良匠代为重筑。”耿雍再答。

“如此,右国相且手札陇右,待蓟王决计。”王太妃言道。

“臣,领命。”

推荐小说:

撩神记 |  无敌剑神,从觉醒不死身开始 |  奔跑吧,反派boss! |  末世:我的房车无限进化 |  老婆反人类,在线急等!(末世) |  撩骚王妃:王爷,硬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