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决定成就
他就是朗科公司初创人邓国顺。
朋友不由问他:“你读了三年书,现在和在万宝冰箱厂有甚么不同?”
合法大师都觉得读完获得硕士文凭的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更高薪酬的事情时・・・
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
他不竭地跳槽,别人底子不明白这个年青人到底是喜好钱而跳槽,还是只是为了跳槽而跳槽。
在新加坡的日子,他前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
他来到遐想公司,获得的月人为只是300元,厥后公司才给他涨到400元。
开端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糊口。
一小我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身分决定,而是受他本身所定的目标所制约。
那次创业九死平生,很多报酬他不值,有好事情,有好出息,为甚么总要把本身从浪峰推向谷底。
但是,他胜利了。
和之前看到的胜利事例仿佛有着很大的分歧。
在朗科的每个会客室里,都无一例外埠挂着一个镜框,内里写的是一样的21个字:成为挪动存储和无线数据通信范畴的环球抢先者。
有人以为胜利依靠于某种天赋,某种魔力,但是,从邓国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胜利的身分实在把握在我们本技艺中。
他又一次炒了本身的鱿鱼。
他笑而不答。
厥后,他还进了驰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
在新加坡,他熟谙了一名同业,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在本地创办了公司。
对于邓国顺的胜利,几近能够用“古迹”来描述,他一次次把本身推向“绝境”,每次都从绝境中脱颖而出。
而对于其他软件工程师来讲,这类代价的软件底子不配享用如许的技术办事。
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串连起来,你就会发明,他一开端的目标就十清楚白,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胜利的基石。
更令人感到不成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候,只如果他承接的停业,即便是几千新币的软件,用户一旦在利用中呈现题目,他便会放动手中的事情敏捷赶到。
一年后,他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遐想事情一年的学习事情简历,招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其中国口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称于一万元群众币的薪酬。
这是个与众分歧的胜利。
但三个月后,他却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事情,分开单位去读中科院的研讨生。
1989年,一名年青人从中山大学毕业,招聘到万宝冰箱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