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银子!银子!
徐晋点了点头,客气地问道:“夏大人,疆场的缉获可都盘点完了。”
夏言翻到帐本的最后一页,答道:“值钱的财贿实在很多,但现银合计才三万七千五百余两。”
夏言发起道:“总督大人,要不赏银临时先发放一成,待下官命人把缉获的财贿出售换成钱银后再发放两成,余下的待战事结束了再兑现。”
别的,让徐晋感到欣喜的是,昨晚绍兴卫的表示固然不算凸起,却也主动参与了冲锋陷阵,全卫斩首总计五百余级,还俘虏了三百余人,战果固然远不及江西军和五百营,但也是一种庞大的进步,一支军队的胆气只要能提起来,战役力也会随之直线上升。
夏言不由难堪隧道:“那只能派人去扬州城把银子运来了,不过下官不得不提示徐大人,扬州府衙堆栈中的现银也未几,并且南京军火局已经运走一半作为锻造燧发枪的支出了。”
徐晋赶紧摆手打断道:“银子,本官只想晓得一共缉获了多少银子。”
夏言微愕,摇了点头道:“尚未!”
以是,赏银绝对要足额发放,并且还要当即兑现,而死伤者的抚恤就更加不能缺。
时价中午,宁波府城的临时总督衙门内,书房中,徐晋把刚写好的奏本笔迹吹干,装进特制的牛皮纸袋中,封上火漆,又加盖了总督大印,然后命人八百里加急奉上往都城。
以是徐晋非常等候绍兴卫的演变。
徐晋不由剑眉深锁,俄然脑中灵光一闪,浅笑着问道:“夏大人用过午膳了没有?”
嘉靖二年八月初四凌晨,直浙总督徐晋率兵奇袭,一举击溃围困宁波府城的两万余王直部倭贼,斩杀超越五千人,俘虏三千余人,仅余贼首毛海峰率约五千残兵逃回了甬江下流的定海县城。
话说徐晋自七月初五接到圣旨钦命,担负直浙早督已经足足一个月了,而期间战局一向没有色,并且还持续恶化,朝中质疑的声音四起,当初反对徐晋的官员更是纷繁上书弹劾徐晋无能,要求召徐晋回京问罪,并由王守仁接任直浙总督。
很快,宁波府城中的士绅名流都收到了徐晋的请谏,乃至是家资丰富的商贾都接到了聘请。如果是夏言相邀,估计一大半官绅都不会理睬,但是徐总督相邀,谁敢不给面子?
别的,昌国卫和观海卫的表示也让徐晋非常不测,特别是观海卫,固然战死了两百多人,但也斩首九十六级,而昌国卫才斩首十七级,己方却死伤一百多人。
以是说,不但明军需求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徐晋也需求一场大胜来证明本身,而宁波府城这场大捷无疑极其及时,信赖徐晋这封捷报一呈上去,那些瞎逼逼的大臣也该闭上嘴巴了。
更何况现在本地一线变更的军队超越十万,每日的军费开支也是流水普通,户部那边已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实在让人头疼啊。
固然从明天到现在都没歇息过,但徐晋写完这封报捷的奏本后还是倍觉神清气爽。这段时候徐晋差点没被本地卫所的阿斗兵给气得要吐血,现在总算出了一口浊气,有种说不出的镇静。
夏言不由无语,向来行事剑走偏锋的徐大人估计又筹算“劫富济贫”了。
春季最大的特性就是日夜温差大,昨夜下雨时秋寒凛冽,本日白日阳光狠恶如火,仿佛刹时又回到了炎炎夏季。
话说徐晋为了鼓励官兵奋勇杀贼,开出了极高的赏格,一颗海盗人头代价五两银子,一个倭寇人头代价十两银子,而贼首的人头则倍之。这一战全军一共斩杀和俘虏近九千人,也就是说,徐大总督起码得筹办六七万两银子,如果再加上死伤兵士的抚恤,没个十万两银子怕是下不了台。
“下官拜见总督大人。”夏言行至跟前施了一礼,对徐晋的态度较着尊敬了很多,很较着,经此一役,徐晋在夏副使心目中的声望大大地晋升了。
“那下官这便去办!”夏言说完回身行了出去。
徐晋不由笑了笑,看来此次宁波府所遭受的波折,倒是让宁折不弯的夏大人变得练达变通起来,如果以往的他决然不会参与这类事的。
夏言赶紧取出一部帐本翻开道:“回总督大人,已经全数盘点结束,此战共缉获粮食六万五千石有奇,战马五百三十二匹,佛郎机炮三十门,刀剑……”
此战,明军一举重创了王直部的主力,缉获极新的佛郎机火炮三十门,西洋火绳枪一百二十杆,别的另有粮食、马匹、兵器、财物等一多量,可谓是一场畅快淋漓地大胜,极大地提振了明军的士气,也极大地动慑了那些首鼠两端的处所士绅。
徐晋不由绝望隧道:“才这么点儿,还不敷发放赏银啊。”
徐晋判定地摆手回绝了夏言的发起,现在首战得胜,恰是要大肆鼓吹,进一步进步兵士作战主动性的关头时候,如果赏银不敷额兑现,无疑会伤害兵士的主动性,更何况,本身这个大总督第一次承诺就打扣头,这脸还往哪搁?威望还要不要?
徐晋点头道:“恰好本官也未曾吃午餐,如许吧,本官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访问本地的官员士绅,你且看那家酒楼合适,把场子包下来,然后以本官的名义把城中的士绅名流都请来一聚。”
徐晋伸了个懒腰行出版房,便恰好碰到夏言风风火火地进了院子。夏副使现在双眼充满了血丝,不过看上去倒是精力奕奕,估计这就是所谓的人逢丧事精力爽了。
以是不到一个时候,以是收到聘请的士绅商贾都吃紧忙忙地赶来了,生恐来晚了会惹得总督大人不快。
不管如何说,观海卫和昌国卫能主动反击,并且有所斩获,无疑也是一种进步,现在恰是用人之际,以是徐晋并不筹算再究查他们一开端悲观怠战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