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首辅

第784章 狐狸尾巴

现在,徐晋正坐在书房的案后,手执一支炭笔在账薄上写列着式子,堂而皇之地计算今后大明每年应当从倭国压迫多少吨的银子。正所谓凡事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应当有个限度,如果压迫过甚了,无疑即是杀鸡取卵,并且轻易引发抵挡;如果压迫少了,倭国便会逐步强大起来摆脱大明的节制,以是说,这个度的掌控是个技术活。

徐晋皱了皱剑眉问道:“你们织信家属那几座银矿的年产量真有八十万两?”

这时,织信美子却从地板上站起来,目光炙然地盯着徐晋道:“织信家属多年来积储了两百多万银子,织信盛久本日运来了二十万两,那么家属的库房中起码另有一百五十万两,徐晋君,只要你助我坐上家主之位,那么这些银子都是你的,并且剩下的四百万银子,本人也承诺十年内还清。”

徐晋轻皱了皱剑眉,不动声色地握住了腰间的双筒燧发枪以防不测,此女技艺高强,虽说吃了软骨药,但不得不防。

徐晋看着双眸中似有火焰在跳动的织信美子,不由悄悄惊奇,看来此女的野心确切很多啊。

织信美子自傲隧道:“只要抓紧开采,织信家属那几座银坐产量翻一翻不成题目,并且,不止我们尾张国有银矿,我们的邻居美浓国更多,只要给我一年的时候,我就能把美浓国拿下,十年还清四百万银子完整不成题目。”

徐晋搁下炭笔,昂首如有所思地核阅着织信美子,后者此时正面无神采地跪坐在书案前的地板上,发明徐晋在看她,当即仰起脸来,目光夷然不惧地相迎,挑衅的味道甚浓。

徐晋哂然一笑,狐狸终究暴露了她的尾巴,织信美子说了这么久,不过是想本身出兵替她报仇,夺回家属的节制权,嘿,这家属内斗起来还真是蛮成心机的,淡笑道:“你这发起听起来仿佛不错,不过,本官如果出兵拿下了尾张城,织信家属库房中的银子天然是本官的,并且,你刚才也说了,织信家属名下的几座银座产量不过戋戋三十万两,你凭甚么有信心在十年内还清四百万银子?”

徐晋宿世看过一部关于白银货币的记载片,片中便提到在明清期间,日本国事天下上最大的白银出口国之一,很长一段期间的年产量均超越百吨,顶峰期间乃至达到两百吨。至于嘉靖年间,日本国的年产银量是多少,徐晋倒是不记得了,估计也就几十吨的模样,毕竟正处于战国期间的日本,各地军阀都忙着混战,哪故意机集合力量搞出产?

以是我敢必定,没等你的舰队达到,他们就已经跑了,你最多不过是获得一座空城罢了,并且他们分开之前必定还会把境内的银矿给炸塌掉,让你一无所获。

徐晋剑眉挑了挑,他固然早就料定织信盛久所报的年产量八十万两有水分,却没想到水分这么大,足足相差了近三倍,看来这老贼的胆量挺肥的。

这时织信美子又幸灾乐祸般道:“织信盛久虚报产量不过是为了临时稳住你,好放他们父子二人安然分开罢了。我敢包管,织信盛久归去后,必定不会把剩下的八十万两银子运来。”

织信美子这番话固然很有点事理,但徐晋也不是痴人,天然不成能就全信了,尾国事织信家属的封地,辛辛苦苦运营了几十年,不成能说放弃就放弃的。

织信美子眼中闪过一抹恨意,嘲笑道:“他们当然惊骇,要不然也不会造反杀了我父兄,拿着人头跑来这里向你摇尾乞命。不过,六百万两已经远超出他们的底线,他们还不起,天然不会再傻到给你白送银子。

你们明军固然强大,但就这点儿兵力,要守住九州岛还嫌不敷,底子不成能长时候占据尾张城,等你们一撤,他们再返来重新开矿便是。”

但是合法徐晋凝神防备时,却见织信美子缓缓地解开了腰带,并且翻开了和服和衣衿。徐晋一个激凌,眼神都有点直……

织信美子毫不粉饰眼神中的调侃答道:“你被织信盛久那老贼骗了,家属那几座银矿年产量加起来底子不到三十万两,撤除各种开支,每年红利也就十万两摆布,以是别说十年,就是四十年也还不清六百万两银子,利钱你更是想都别想。”

徐晋食指小扣着案桌,衡量着到底要不要顺势出兵把尾张城也拿下,不过正如织信美子所讲,以明军目前的兵力要拿下尾张城并不难,但要长时候占据却很难。因为尾张城位于倭国中州岛西南部,间隔九州岛太悠远,明军如果分出人手驻扎,战线拉得太长,轻易被仇敌各个攻破,时候一久必定会出题目的,得不偿失。

徐晋沉默了,双手十指交叉互叉,脑中缓慢地衡量策画着得失,就在此时,忽闻香风劈面。徐晋悚然一惊,赶紧昂首望去,本来不知何时,织信美子已经行到书案前。

徐晋目光一凝,淡道:“莫非他们就不怕本官的舰队开进伊势湾?”

天之道,损不足而补不敷,以是这世道向来不会让任何“人事物”完美无缺,也向来不会对任何“人事物”赶尽扑灭。比方大明和日本这两个国度,大明固然幅员广宽物产丰富,但是银的产量并不高,恰好大明又是一个银本位国度,对银子的需求量极大,海内的银矿产量底子不能满足本身;反观日本国,它固然是个资本极度匮乏的岛国,偏生它的银产量倒是极大,大明相称一部分白银都得从日本国入口,如此一来,日本便即是扼住了大明的经济命脉。

当然,那织信盛久确是个狠角色,从他能够判定造反,并且胜利夺权便可见一斑,如许的人物做出弃城撤退的行动也不敷奇。别的,织信盛久虚报数倍的白银产量,也让徐晋颇感恼火。

明朝的一斤即是十六两,一两大抵是三十七克摆布,颠末端一系列的计算,徐晋得出一百万两银子约重三十七吨,估计已经相称于倭国目前一年的银产量了。那么题目来了,六百万两就相称于两百多吨,倾全部倭国的产能也要六年才还清,织信家属还得起吗?

推荐小说:

绝世鉴宝医圣 |  三国:曹氏逆子 |  错吻豪门:不做你的恋人 |  宫女日常 |  长相思3:思无涯 |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