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与谁共江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200万户就是凭借朱慈烺的耕户了......如果将来朱慈烺将全部东南统统的军屯、官田都归入军屯卫,那么他节制的地盘很有能够会超越8000万亩,耕户将会达到400万户,每年收取的地租将会达到3200万石!
“要收多少租子?”郑芝龙问。
如果四千二百多万亩都能照着这个标准收取,那么统共就能收到2100多万石白米。此中的一成用于各级军屯卫、军屯所的开消,一成用于运输费,其他都上缴大元帅府......差未几就是1600多万石吧。”
并且东南的田并不都种稻米,另有相称数量是种棉花、种桑树、种茶叶、种油菜的、种蔬菜、种果子的。种经济作物可比种稻米赚很多!
可题目是东南这边另有很多士大夫“租”了军田和官田,然后一粒米都不交上去的......所谓的“侵犯”,实在就是以租种的名义停止的。
此时现在,月明星稀,晴和无风,秦淮河两岸,恰是灯火灿烂时。三庙门内泉国公府的天井之间,花厅以内,郑芝龙一身儒衫,踞坐席上,问出的倒是这么一句话。
郑森道:“大人,那100万亩的奁田给不给?”
别的,这五千余万亩中的八百多万亩又分派给了克难新军的将士和南下的克难功臣。余下的四千二百多万亩,则由大元帅府军屯卫把握。这段时候正在停止清算,要用六个月时候厘清佃租干系,还在制定通行版的佃租条约......还将和统统实际租种地盘的耕户,签订佃租条约,并且要求耕户定时纳租,不然就将中断条约,实施驱佃!”
光是这4200多万亩地盘上的耕户就不下200万户了......佃租条约一签,这200万户就置于军屯所的庇护之下了。
“地盘有五千余万亩了......”钱谦益苦笑道,“此中三千五百多万亩是从金陵勋贵、勋臣那边抄没来的。余下的则来自四个两淮盐总和淮安、扬州、凤阳、应天、镇江、滁州、和州、太划一州府的军屯官田清算。
“未几啊!”郑芝龙笑道,“东南的地盘都是一年两季,抹平丰年荒年上田下田,再扣了种粮,所得的均数如何都有一石半百米吧?再少那就是偷懒了......一石半交五斗,还余下一石米。要租我家的田,交那么点租子可不可!”
这几位当中,钱谦益是郑森的教员,黄斌卿则是郑芝龙的福建同亲。而张名振则是南京的勋卫出身,虽没有参与玄月份的南京“阉党之乱”,但还是因为家内里并吞了军屯田,被右班御史找了个茬,罢去官职成了钱谦益的门客。固然衣食无忧,但倒是和宦途无缘,并且家里的地盘也丢了七八成,当然是一肚子愤懑。
“是未几!”钱谦益道,“他们本来要交的租子,每亩不会少于一石,但是朝廷却得不到几斤米。”
郑芝龙吐了口气,笑着对郑森道:“明儿就带茶姑去拜见吧......也让千岁爷看看你妹子。”
对于真正租田耕作的民户、军户(现在也免除军籍)而言,如许的租子绝对能够喊皇恩浩大了。
钱谦益道:“上田收七斗米,中田收五斗米,下田收三斗米......均匀一下,约莫就是五斗米。
要不然如何占?直接把军田、官田划到私家名下做出地契?那是不可的,鱼鳞账册上如何做?
别的,朱慈烺设立的军屯所直接和耕户签订佃租条约的做法,也让东南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不好的苗头。
“是啊!”郑芝龙点点头,笑道,“出海但是又苦又险,也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人没得体例,才冒着奇险拿命换银子。如果有了百十亩的水田,谁还肯跑船出海?”
郑森接着道:“大人,孩儿感觉,千岁爷把泉州赐给咱家,对咱家是大有好处的......这泉闽贩子但是遍及南洋啊!有了泉州,咱家就掌控了泉闽贩子的根,就能魁首南洋了。”他顿了顿,“不过上海开埠之事,可就忧喜参半了。”
郑森道:“儿子上归去舟山时曾路过上海,发明那边有一条既深又宽的吴淞江注入长江入海之口。不管长江口有多大的风波,吴淞江内都风平浪静。并且吴淞江两岸地形开阔平坦,水网纵横,吴淞江的另一头又通往姑苏,流入运河......真的是得天独厚啊!一旦开埠,十年以内就会超越安平,成为天下第一港!如果以天下第一港为依托,朝廷说不定能办起能够纵横七海的海军。”
不过这也就是对于咱这类没多少气力的武夫......现在翻山鹞(高杰)、黄闯子和武昌侯可都还手腕重兵,占有州府之地,清闲欢愉的很!”
“给!”
东南的田,只要不是梯田、坡田,一亩产米两石的均数都有。如果租地主家的田,一石米的租子绝对是不会少的。军屯田只收五斗,那绝对是个优惠价。
此时和他共处一室的,就是号牧斋的钱谦益,字虎痴的黄斌卿,字侯服的前任浙江石浦海军游击张名振,以及郑芝龙的宗子郑森郑大木。
现在另有些东林党人想和朱家共东南,看着吧......等东林大会开起来,就该晓得谁主谁仆了!”
“牧斋先生,虎痴,侯服,大木,你们感觉,现在这东南半壁,谁和朱家共之?”
郑芝龙又瞧了眼儿子,郑森笑着:“翻山鹞和黄闯子也没跑,鞑子一打来,他们的那点气力很快拼光,将来就是金陵大族翁。不过咱家不一样,咱家的根底在海上。而千岁爷节制将士的体例是授给地盘,实在就是隋唐府兵和国初老军户的门路......但是靠分田分地是得不到海员的,海员如果变成了农夫,都不出海了,另有甚么用?”
固然他们不是军籍,但是通过军屯所,朱慈烺还是能够直接从他们中间征募兵丁!而军屯所的权威,也能够让他们免于被其他士绅和官吏剥削。
以是朱慈烺一旦将军屯官田的清算推行到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等东南省分。那么东南士大夫可就要丧失惨痛了!
郑芝龙眉头皱着,又望了老朋友黄斌卿一眼,黄斌卿笑道:“虎痴的话也有些事理,太子爷的确有手腕......我的那点操船仆人,现在都归了长江海军。起码都能拿五两银子的正饷,加上杂七杂八的赏银,一年总有七八十两,还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郑芝龙问出这句话,公然换来了张名振的一声嘲笑:“谁能共与之?一夫罢了!起初吴家爷俩还觉得能够朱与吴,共东南......厥后呢?一通分田分钱分娘子,吴家的那点气力,都叫太子爷给吞了!现在谁还认老吴家?也就是吴家的傻丫头真能讨太子爷的欢心。传闻挺着大肚子还能专宠房闱。
现在军屯卫不管耕户种甚么,一概都是三到七斗米的租子。并且没有分外的分摊、赋税、徭役、加征。
而朱慈烺多了3200万石,东南的士大夫和勋贵的口袋里每年就会少掉起码4000万石......4000万石加上400万户,东南属谁,不是明摆着吗?
郑芝龙看着儿子。
郑芝龙悄悄点头,不置可否。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一向笑而不语的钱谦益,笑道:“阁佬,千岁爷手头把握多少地盘和耕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