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试用官
朱慈烺接着又道:“本宫不但要行官考,要裁汰无能之官,并且还会高薪养官!少安,你是进士出身,授官就是从七品、正七品的衔,按照新制定的薪俸体例,月俸有20两,别的另有300亩职田。
“少安,”朱慈烺笑问道,“你对这份支出可对劲?”
“呵呵呵,”朱慈烺笑着,“起来,起来发言。”
再次,各地混吃等死的大小官员另有很多,临时也不插手官考。因为朱大太子手头堪用的文官实在太少,如果考得太凶都考没了也不可啊,官总得有人当吧?
当然了,也不是统统的官都得担忧“下下”,朱慈烺也没那么不通情达理。
而徐尔默前面要见的,则是直隶通州的贡士阎应元。
你现在落籍在和州,职田也在和州支付......和州虽在江北,但也是富庶之地,300亩的职田一年总有一百到一百五十石白米的租子。加上一年二百四十两的俸禄,算是相称不错了。”
他一天津人,在东南没有财产,现在固然落籍到了和州,但那不过是挂个号,便利高中后支付职田罢了。在和州处所上,他还是个没有根底的外来户。
当然了,新官不但面对官考这个新体例,他们的俸禄也是新体例!
“少安,”朱慈烺接着又道,“你既然选答了‘清流物议如何为国所用’一题,又提出了体例,想来是情愿为本宫去打理喉舌、笔杆的。”
朱太子的官还真不好当!不但不大好贪赃枉法,连混吃等死都不答应——竟然有末位裁汰制!年考下下就得升级乃至夺官裁汰!
“对劲,太对劲了,臣伸谢......”雷少安立马起家,又要叩拜谢恩。
瞥见雷少安站起家,朱慈烺又笑道:“少安,你的进士出身是毕生的,只要不被锦衣卫和都察院抓了,是不能革去的。不过本宫授予你的官职却没有那么坚固了......从崇祯十八年开端,本朝的文官也要慢慢实施试官制和末位裁汰制了。
雷少安赶紧起家给朱慈烺叩首,“门生伸谢太子殿下天恩。”
一家长幼想要过好日子,就得跟着太子爷去清算东南本地不从命的士大夫!
一个方才入仕的七品官能拿到这个数,如何都算是高薪了!
三是如何招募民团练勇并使之能战——这是为江北、河南、山东各县招募县令的题目。
看着雷少安叩拜后拜别,朱慈烺又拿起贡士名录看了看,下一个是凤阳戚元弼——此人是戚金的三子。戚金是戚继光的族侄,幼年时跟从戚继光交战,屡立军功,一起升到总兵。厥后因病辞职,回了本籍之地凤阳定远隐居。后又因为后金崛起复出,在浑河之战中捐躯。他的三个儿子元功、元辅、元弼都居住在凤阳定远。此中元功、元辅都在朱纯臣的守备司任官。而戚元弼是个举人,此次也来考恩科了。因为没有交白卷,以是就高中了......他口试的选题是“如何招募民团练勇并使之能战”,看来是想去凤阳府当县令了。
一边说话,朱慈烺一边在雷少安口试的卷子上写了“翰林院庶吉人,从七品衔”这十个字儿,然后递给雷少安。到此,一场面试就算结束了。
扣除以上这些,现在被“考”的官员首要就是克难新军体系中,没有爵位的中初级军官;登莱恩科出身,在大元帅府或内阁六部等中枢衙门中任职的初级官员;都察院体系中的御史;崇祯十八年恩科得中的新科进士;崇祯十七年玄月今后入仕的属于吏部、兵部统领的统统官员。
甚么?翰林院庶吉人!?
“好!好!答得好!”
所谓试官制,就是正式授官之前,先利用三个月。三个月后,又吏部会同上官考核政绩,合格者转为正式官,授予官阶并发放全额俸禄。在试官期内,则授予同官阶,发半俸。
至于你在东林总会的差应当如何当,本宫转头会和你说的。你现在先去吏部把官凭、官服甚么的都领了,再去翰林院入职。试用期从下个月月朔算起,如果堪用,三个月后就给你授田。”
答得好!朱慈烺对劲地点点头——他说情愿为“太子喉舌”,那就是把本身置于太子翅膀的职位了。并且他的出身也决定了他的屁股必然是和朱慈烺坐在一块儿的。
“门生情愿为太子殿下之喉舌!”
朱慈烺看着面前这个“克难义从”出身的天津学子,笑容满面地点头——这家伙是“克难出身”,是本身人,靠得住啊!唔,长得也不错,斯文儒雅,像那么回事儿。
“好,”朱慈烺又赞了一句,“你是义从,又是东林(是朱慈烺安排入东林的),又有真才实学,本宫赐你进士出身,名列第四甲!”
排在戚元弼上面的是松江徐尔默,他是徐光启的孙子,本来只要秀才功名,为了考此次的恩科捐了上千石大米,买了个举人。明天口试的选题是“官屯军田如何办理收租”,别的他还自荐了一门“绝学”——精通西洋数国笔墨!这倒是个可贵的人才!
挑选题目多少和答题程度的凹凸,就决定了贡士是黯落还是高中,是第几甲第几名。
四是如何收取商税、关税而又不伤及工商百业之本——这是为江南各县招募县令。
其次,那些拥兵自重有地盘的当然也不考了。人家是挂靠的“加盟商”,不造反不当汉奸就不错了,考甚么呀?
150石白米在南京的售价起码300两白银,再加上240两的官俸,比及雷少安过了试用期,他的年入就能达到540两,均匀每个月都能有45两银子。
朱慈烺明白他的心机,笑着道:“现在朝廷要鼎新官制,庶吉人没有以往那么高贵了。给你安排这个官职,是因为你要任职的是东林总会......东林总会不是朝廷的衙门,而你又是朝廷的官员,以是得有个衙门,就搁在翰林院了。
根基上的原则就是老官老体例,新官新体例!
而末位裁汰则是吏部会同上官对某官停止年考,年考为下下者,或者升级,无级可降就夺官裁汰!并且下下的考评数量是有定额的,克难伯爵以下者,每十官必有其一!”
别的,他如果在南京仕进,朝廷还会供应免费的房舍。
起首,克难伯爵以上的功臣是不必插手官考的。他们是“拿股分”的功臣,只要别让锦衣卫和都察院揪住大错(少贪点朱慈烺也得包庇),把爵位弄没了,就是再无能,也得给个闲差养起来的。
二是官屯军田如何办理收租——跟着军屯卫所数量的增加,需求很多官员去办理,这方面的人才缺口也是极大的。
雷少安愣了愣,用一副吃惊的神采看着朱慈烺。
而最可骇的是“下下”的评分还是有目标的,十官必有其一啊!
插手口试的贡士必须在四道考题中拔取起码一题作答,当然也能够挑选更多的考题直到全选。
朱慈烺摆摆手,“不必拜了......你若对劲,本宫就授你翰林院庶吉人的官职。”
而面前这位雷少安只选了一题,一二三甲是无缘了,不过第四甲的进士出身还能够一搏。
明天口试的题目不止一道,而是有四道,一是清流物议如何为国所用——这道题目就是用来招募朝廷的鼓吹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