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德妃。”
现在才七月初,间隔安王和云阳的婚期尚远,倒是不消多虑。但恭王的婚期,已经快了。他此时问起几个皇子公主的婚期…
德妃沉默半晌,倒是没有躲避或者惶恐,很久方道:“陛下,臣妾只是一介妇孺,对太子殿下不甚体味,也不敢妄作评价。”
而现在龙泉宫中,朱红殿门开启,重重帷幔以后,有倩丽的身影坐在榻前,微微俯身的行动带开端上珠翠玲琅脆响。两旁宫人垂首而立,不敢言语。
宣武帝微微扬眉,有些不测。
宣武帝俄然又问:“你感觉,太子如何?”
德妃双手交叠,垂眸静道:“臣妾乃寒微之躯,本应青灯古佛了此平生,承蒙陛下垂怜,隆恩宠遇,已是臣妾毕生不敢期望。臣妾只要感激惶恐,怎敢再有所求?”
德妃一怔,而后笑道:“陛下何出此言?”
当然,外界另有种说法,就是皇上被德妃节制了,不得见别人。但若如此,那让太子主理朝政的圣旨,就不会存在了。
德妃笑一笑,眼神暗淡下来。她起家,缓缓跪下。
究竟圣心如何,真正让人难以测度。
不到三十的女人眉眼如画,气质婉约,举止文雅,似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娥。她轻言软语,安抚着龙榻之上,年过半百耳鬓斑白的帝王。
“年初臣妾听贵妃娘娘提及。”德妃轻声接过话,“恭王的婚期定在八月初八,安王十月二十六,都是钦天监按照两位王爷的生辰八字测出来的黄道谷旦。”
宣武帝回过甚来看她,“对。”
德妃和顺点头。
而她只是一介宫妃,皇子们的婚事,由不得她插手干预。
宣武帝观她神情,虽一如既往的沉寂淡雅,却较着多了些冷酷,心中约莫了然。
“咳咳…”
“朕只是随便问问,你无需有所顾虑。有甚么话,大可直言。”
德妃的语气,可贵的有些游移。
德妃缓缓抬眸,看向龙榻上端倪已显衰老的帝王。
德妃也不故作扭捏谦逊,重新坐下来。
宣武帝调转目光,道:“朕病了的这些日子,宫里怕是不安宁。”
宣武帝含笑看她,也不催促。
语气柔婉,一贯的平和淡雅,宠辱不惊。
宣武帝也未再逼问,而是道:“长曦年纪也不小了。”
宣武帝笑笑,也不晓得是否信赖她此番说辞。
话到此,她便不再多言。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语气淡淡怅惘和感喟,侧首看身边的女子,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语气中竟有些感慨。
当初荣秋是如何死的,她比谁都清楚不过。当年那一箭,原是射向宫墨的。若非荣秋以命相护,宫墨又那里会有本日?她也不消勉强责备,入宫伴驾,步步惊心。
宣武帝提起太子,必定也会遐想到鲁王。
他俄然开口,“你可有所愿?”
德妃不动声色,心中却已转了千山万水。
“陛下是问…太子殿下?”
“起来吧。”
“陛下容禀。”
德妃目光一闪,和顺道:“是。”
有风吹出去,帷幔微微闲逛,烛火跟着摇摆,昏黄浅晕,垂首而立的宫人们更加寂静,连呼吸都轻不成闻。
公然,宣武帝紧接着又道:“另有长信,他是长兄,若非荣秋红颜早逝,他早该立室了…”
德妃沉默。
“嗯。”
德妃回道:“陛下,云阳公主的婚期在腊月十九。”
帝王缠绵病榻,朝臣群情纷繁,后宫也不安宁。中宫皇后,以及代管六宫的皇贵妃,月余来却不得见圣颜,唯有德妃一向侍疾在侧。这不免让民气中不解。
宣武帝半阖着眼,道:“皇贵妃代掌凤印多时,素有威望,她性子暖和,也不会与你难堪。有她在,朕放心。”
“陛下克日看着气色好多了,想来不日便可病愈。”
本朝祖制,皇室除嫡公主外,庶出公主唯有谈婚论嫁之时才可册封。客岁八公主赐婚武安侯府世子师奇,封号云阳。
德妃仍旧不予置评。
宣武帝面色有些蕉萃,端倪间也少了几分昔日的锋利与严肃。
德妃沉默。
德妃娥眉微蹙,踌躇一会儿,方才低低道:“臣妾入宫前乃深闺女眷,未曾见过太子殿下,只是因侄女心鸾…才略有耳闻。”
“哦?”
“这是臣妾的本分,也是臣妾的幸运。”
宣武帝目光一闪,“你这是做甚么…”
“朕记得,老八的婚期要到了吧。”宣武帝想起儿子们的婚事,“另有老九,若非客岁边线开战,他们俩早该立室了。”
宣武帝笑意浅淡,“你入宫近两年,一向经心极力,恪守本分,又为朕孕育一子,功不成没,却从未开口向朕求过甚么。以是,朕很猎奇。”
宣武帝嗯了声,又问:“云阳呢?”
宣武帝细心看她,看她斑斓得空的容颜,看她碧水清波的眼睛,看她嘴角浅含笑意…唯独,看不进她的心。
宣武帝没发明她的非常,道:“明日让皇贵妃过来一趟。”
杯碗碰撞声微响,然后又是女子轻柔的嗓音,带着安抚。
“若臣妾说,别无所求,陛下信么?”
按下心中波澜,她神情更加和婉安静。
太子本年二十七,正妃空悬多年,独一两个侧妃。而在他头上,另有个皇宗子鲁王,已近而立之年,府中尚无妻妾。
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缠枝牡丹翠叶熏炉中淡淡熏香掩不住氛围中飘散的药香,寸寸入骨。
太子已代理国政,由此可见皇上圣心所属。但又极宠德妃,未免对其过于偏疼。不然皇后也罢,起码身为众妃之首从未有过行差踏错,且孕有皇子成年的皇贵妃,如何着也应陪侍在侧才是。
“德妃。”
德妃道:“有贵妃姐姐摄六宫事,陛下不必忧心。”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