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周天下

第70章 县君问对

“周君谦之过火。地虽十里,亦十里之宰。君家虽前有大贤、后有豪杰,但是以你管理横路的才调而言,或许尚不及前贤,但涓滴不逊平辈!……,客岁,你随伯铉(即周鼎)来见我,自求为任职亭部,说不肯为案牍劳形之吏,而愿为昂首做事的亭部,并举了陈留仇季智作为例子。诚恳说,我初不觉得然,以今观之,君非大言,果有干才。……。周君,你可知我本日请你来是为何事么?”

周澈老诚恳实地说道:“买桑、修墙、安抚孤寡诸事,我虽出了点钱,但大部分用度都是乡亭许阳所出。澈不敢掠人之美。”

周澈与先前那位谈谈说说的县吏,在另一个县吏的带领下,绕过听事堂。

他说的很诚恳,的确累,但累得欢畅。黄琰为之一笑,说道:“‘百姓若能安康,累亦乐在此中’,说得好!周君在横路不敷三月,而隽誉已多次传入县中。比来我又听闻,周君自家出钱,帮助里民买桑苗、修里墙,安抚孤寡。若天下为吏者皆能如君,何愁百姓不能安康,天下不能承平?”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澈之心愿,只求百姓安康,固然累,乐在此中。”

县吏引着周澈进入“寺舍”,最早是浅显吏员的住院,一间一间的单人房。

他两人过来时,周澈正背对着听事堂,没有瞥见,此时闻言,转过身来。他必定不会将苦衷说出,答道:“……,见落叶萧萧,有感而发。”

前几年归天的范滂,桓帝朝年间在郡府中担负功曹,与大名士郭林宗亲善,无一不是当时豪杰。

黄祖将周澈送到县衙官寺门口,两人作揖相别。

从县衙官寺出来的时候,周澈并不悔怨,倒是代县君送他的那位油滑县吏有点为他遗憾,说道:“县君要拔擢你为门下主记,周君却如何回绝了?我知君有弘愿,横路虽好,只要十里之地,那里能比得上帮手县君,主宰百里之县呢?……,周君,要不你归去再考虑考虑。”

“蒙县君厚爱,澈真才疏德薄,不敢担负此信赖之职,怕误了县君。”周澈作揖深拜道。

……

因为周澈很少休沐回家,故此刚才在与黄琰告别时,黄琰特地准了他一天假,交代他回家看看。周澈不是个矫情的人,固然回绝了接管拔擢,但对黄琰的这个美意并没有完整回绝。分开县衙的大门,上了大道,正筹办往岐阳里去,劈面来了三四小我。

“仇季智为蒲亭长时,以德化人,考城令王涣闻其名,署为主薄,当时问他了一句话:‘你在任亭部的时候,听到别人的错误后,不给他定罪,却用德行来感化他,莫非是贫乏像鹰鸇一样的威猛心志么?’……,周君,你晓得仇季智如何答复的?”

“好吧。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如此,我就不强求了。”黄琰略带绝望道。

再后边,即县君的居处了,一个三进院落,清算得非常整齐,院中有树、有菜畦,房屋略显陈腐,但很洁净。院门口有门卒保卫,入内有家奴服侍。

前边是办公的地点,后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寺舍”,官吏们居住的处所,一个是监狱,囚系罪犯的处所。因所谓“廷者,阳也,阳尚发展;狱者,阴也,阴主刑杀”,以是,监狱在“县廷”的北边。“寺舍”与监狱遥遥相对,其间有高墙、过道、天井相隔。

紧接着,周澈听到了“啪啦、啪啦”的声响。他微昂首,见正榻上跽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长须男人,未着官袍,穿戴玄色的便衣,头上戴高冠,手中拿了一卷竹简,刚放到案几上。——那“啪啦、啪啦”的清脆响动,便是竹简落在案几上收回的。

“江夏黄祖,我字敬忠”

“戋戋一亭,十里之地,些微成绩,怎敢当此佳誉?澈家长辈,祖,少卿、宣光公,皆明净谨慎、美质贞亮;澈家平辈,伯若、仲渝,无不英才卓跞、志怀霜雪;澈家长辈,叔达诸人,亦皆沉敏有识、磊落奇才。澈何德何能?不敢当此佳誉!”

“哈哈。……,周君,请进吧。”

“然后呢?王涣又说了甚么?”

一个暖和的声音随即响起,应道:“请入坐。”

“我门下主薄不缺,而主记方才因病告归。君如成心,我虚席以待。”

这个三旬男人便是本县的县令,江夏安陆人,(今湖北安陆)姓黄名琰。

“季智答曰:‘以我之见,鹰鸇虽威,不如鸾凤之美’。”

周澈这不是第一次见他了。黄琰早在来任之始,就去岐兴里拜见过周家的长辈、名贤,在周乘家与周澈见过面。厥后,周澈求为任职亭部,两人又见过一次。这一回乃是第三次见面。

“县君厚爱,澈实惶恐。”

后边是县丞等长吏或靠近吏的住院,有的独居一院,有的两三人合住一院。

“君谬赞,愧不敢当。敢问君之大名?”

进了头层院落,站在二院门外,那位有点老气的县吏笑道:“县君自任本县,除君家名流与袁、刘氏贤人外,从不在寓所见客。特别是对本县的吏员们,如有公事,皆在听事堂访问;若为私事,俱闭门不纳,周君可谓是第一个被县君请来住处相见的了!”

................

现在的这位县令,家世衣冠,亦为一时之选,族中有前辈任过三公。---他的族祖父黄琼,拜议郎,迁尚书仆射,又外任魏郡太守,生性至孝朴直,尊德重道,延熹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追赠车骑将军,谥忠侯。

县吏寂然起敬,说道:“君不以亭部为轻,不以主记为重,言出必行,有始有卒,真古之矗立独行者、今之豪杰之士也。”

“君之美意我心领了,但还是那句话:去亭部是我主动要求的,从就任到现在还不满三月,桑苗、备寇诸事都只是刚开了个头,尚没有扫尾,因为清贵的主记之职就将此职舍弃,仓促离职,既非‘义’,也有损贤人的教诲:‘有始者必有终’。……,且待澈将横路管理稳妥,再说此事不迟。”

黄琰最早那句话本就是摸索他的,此时听他照实相告,更加高兴,笑道:“那乡亭许阳倚仗阳翟黄氏为背景,夙来放肆乡里,恶名传遍县乡。周君任职横路,不到三个月,不但将本亭部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感化外亭豪强。……,周君可知,现在县人都奖饰你有‘导人向善’的高贵品德!并夸奖你扬了周氏高名!”

“王涣因此说道:‘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遂以一个月的俸禄,帮助他去太学读书。”

“是。”

仇季智的故事,周澈非常熟谙。早前,陈松也曾以“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这句话来鼓励过他。

黄琰把案几上的竹简往外边推了推,笑道:“又不是初度相见,周君何必多礼?快快请起。”叮咛侍从把周澈引到右边的坐塌上入坐,高低打量半晌,说道,“比起前次相见,周君似有清减,也晒黑了。……,如何样?在横路亭还适应么?是不是累坏了?”

“周君,你家学渊源,自不必去太学肄业,但我虽鄙人,却也想学一学王涣,不使他专美在前!……,我本日请你来,便是为了此事。”说到这里,黄琰含笑看着周澈。

正感慨间,先前的那两个县吏返来了,闻声了他的话,一人问道:“周君为何慨叹?”

听事堂后是户、法、决、仓、贼等等诸曹办公的处所,又从中穿过,来到后边。

虽说现在朝政被寺人把持,大兴“党锢”,但是黄琰不是黄琼的嫡派,是庶出。以是不在党锢之列。

汝南郡贤士辈出,能来此地当县令的非名流不可。如孝安朝的王堂,汉安帝出巡时,朝廷一些权贵奥妙谋反,欲拉拢王堂。王堂回绝,称本身接受国恩,不成为权贵所屈,因而弃官返乡以死相守。他以“守正”为人所称道。

公然是想拔擢周澈。主记是“门下五吏”之一,乃是上官的靠近之臣。从亭部一下被拔擢为主记,可谓“一步登天”。周澈心道:“是接管,还是不接管?”

“皓粼兄!客气了。”

那县吏说道:“周澈君方才弱冠,正如红日东升,就像那青青的园中葵一样,大好的日子在后甲等着呢,何必学垂暮老年,做如此慨叹!”

说话的这个县吏年有四旬了,语气显得有点老气横秋,周澈没活力,恭谨应道:“是。”

……

另一个县吏较为油滑,岔开话题,笑道:“二君,不要感慨了,还是先去面见县君吧。”

进了二院门,经走廊,来到右边堂外。周澈跟着他们两人在门口脱下鞋子,垂首恭谨入内。只听得油滑县吏说道:“禀县君,横路亭周澈到。”

这会儿听完黄琰的话,贰心中想道:“听这话风,似是想要拔擢我?”抬起了头,望向黄琰,说道:“仇季智是陈留先贤,澈才疏德薄,不敢与他比拟。王涣为政严猛,倒是不及县君宽大。……,县君言欲如王涣,不知是何意义?”

“不知,请县君示下。”

周澈不急着入坐,先拜倒在地:“横路亭父周澈,拜见县君。”

“我字皓粼。见过敬忠兄!”

黄琰没有直接说,而是问道:“君曾举仇季智为例,定然晓得仇季智的事迹了?”

推荐小说:

混世穷小子 |  亿万姻缘:捡来的男人 |  最强修真奶爸 |  君权为上 |  客人全被吃掉了 |  出狱天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