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无人可用
悄悄握拳,曹芳轻抿嘴唇,缓缓开口道:“众爱卿,现在大司马、大将军出征在外,老太傅一病不起,徐州之变,可有良策应对?”
朝堂之上,本来文武之事都是钟繇和司马懿来定夺,现在两人都不在朝,武将当中只要车骑将军最大,蒋济不得不通盘考虑。
阴云密布,雷声滚滚,一场暴雨从弘农囊括而来,压在洛阳上空,暴风骤雨,残虐无度,巍峨澎湃的帝都,在浩浩天威面前也显得纤细无助。
“遵旨!”
“对了,再犒赏胡家三百金觉得安设之用吧,”顿了一下,曹芳又弥补道,“胡将军也南征北战,为国效命,纵使被刘封欺诈,也不能叫贰心中绝望,接送家眷之人要以礼相待,不得怠慢。”
“哦?”曹芳微微一怔,旋即面露忧色,忙道,“快宣!”小黄门领命而去,朝中文武大臣都面面相觑,武安侯恰是曹爽,自从扬州之战返来,曹真病逝以后,曹爽便守孝在家,再不过问朝事,怎会俄然来早朝?
“刘封?哼,欺人太过!”提起刘封,曹芳也显得愠怒起来。
“陛下,徐州垂危,抢先调兵扼守要道,以防东吴西进,可调青州之兵,命刺史胡质死守下邳,阻断泗水水路,东吴水军强势,要防其自淮水而来。”
“蒋爱卿,可另有人能统领中原雄师?”曹芳眉头再次拧成了疙瘩,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事理他还是懂的。
众文武听到曹芳如此思虑周去,都不由暗自点头,固然这些犒赏可有可无,但却让臣子们心中欣喜很多,就算胡遵将来真的兵器相见,也会念及圣恩,不至因而以而挟恨在心,反而抨击魏国。
御史大夫郑冲也适时地站出来,他本就是夏侯渊推举的官员,夏侯霸被俘,他也想尽快救援返来,并且夏侯霸技艺高强,又能冲锋陷阵,的确要比吃了败仗的胡遵首要很多。“唉,眼下国难当头,也只好如此了,”曹芳无法摆摆手,固然他在置气,心中不忿,但眼下已经没法迟延,只能忍了这口气,叮咛道,“传旨下去,将胡遵一家男女长幼尽皆用车辆送往长安,由潼关守将满
。
宠交代。”
不过曹宇毕竟手中另有精兵强将,就算不能扫平外寇,起码也能保住并州不失,但徐州一旦丧失,便危及兖州、豫州,扬州淮南之地天然也不保,如此一来,东吴便能踏足中原,成为劲敌。
龙椅之上,年仅十二岁的曹芳面沉似水,惨白的脸上挂着与他春秋不相称的绝望和气愤,眼睛望向大殿外的雨帘,深吸一口气。
“陛下,现在恰是用人之际,先换回夏侯将军,再命大将军调派几员上将来中原主持大局,或可从长计议。”
顿了一下又道:“陛下,现在中原局势危急,诸葛亮在南阳集结数十万雄师北上,纵使有大司马镇守,也恐兵力不敷,唯有从北方调兵,防患于已然,方为悠长之计。”
眼下情势告急,恰是用人之时,以现在朝堂上的评价来讲,夏侯霸的感化明显要超越胡遵,并且夏侯霸还是皇室宗族,建国功臣夏侯渊的宗子,身份也比胡遵要高贵很多。
“朕也有此意,”曹芳眉头紧皱,又问道,“只是鲜卑入侵、乌丸蠢蠢欲动,外族不成不防啊!”
车骑将军蒋济闻言出列答道:“青州可调五万精兵。”
蒋济奏道:“陛下,乌丸先前被鲜卑轲比能打击,尚未成气候,幽州兵马足以防备,可调冀州兵马渡河南下充备中原兵力,撤除大将军调用河间等地兵马,冀州还可抽调十万精兵,如此防备中原足矣!”
“陛下,武安侯于宫门外求见!”正会商之时,俄然小黄门仓猝进殿禀奏。
太常高柔闻言奏道:“陛下,高傲将军与大司马走后,朝中文武能领兵者皆以出征在外,中原地区若无大将统领调剂,恐有百万兵马,也难抵挡东吴入侵。”
两边已经互遣使者三次,刘封最后不闻不问,如果魏国分歧意,归正胡遵父子和夏侯霸都不会放人,曹芳更不敢把胡家人如何,归正他也不亏损,倒让魏国高低束手无策。
夏侯霸被擒,他也曾让河东太守赵俨前去谈判,但愿能用赋税换回夏侯霸,但刘封的复书却让人目瞪口呆,他要用夏侯霸加上秦朗二人,调换胡遵高低一家人三百余口。刘封的企图再较着不过,劝降夏侯霸明显是没有能够的,但把胡遵父子三人关在长安的敬贤院,其意再较着不过,如果能用夏侯霸和秦朗换回胡家三百多口人,胡遵父子恐怕也只能断念塌地地跟着蜀军了
仅仅数日时候,曹芳前后接到司马懿的加急密信,还不等派兵,徐州刺史已经派人来求援,东吴水军从海上偷袭射阳,并表里夹攻攻占广陵,水路一旦翻开,东吴便可长驱直入。
与此同时,曹宇的三十万雄师在并州半年交战无果,却在司水被刘封大败,退往界休,而鲜卑军也击败匈奴兵,往晋阳开进,动静传来,朝野震惊。
“军中现在都为年青将领,并无领兵经历,”蒋济微微点头,踌躇半晌才道,“陛下,不如便承诺刘封的要求,将胡遵一家人送往长安,换回夏侯将军,由其前去徐州领兵,定能抵挡东吴兵马。”
雨声如注,黑云压顶,即便是早朝,明光殿中也掌了灯,龙柱上的庞大油灯在一阵阵冷风中摇摆,金碧光辉的宫殿反而显得暗影幢幢。
大殿当中,文武微躬着身躯一语不发,一个个面庞凝重,眉头紧皱,有熟悉的低头相互互换着眼神,都看到相互眼中的震惊和无法。
曹芳微微点头,问道:“青州能调多少兵马?”
半晌的沉默以后,大中大夫韩暨先站了出来,面对三路雄师打击,即便魏国兵多将广,也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曹宇出征时之时,更是调走了很多文武和精兵。
“遵旨!”有黄门在一旁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