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铁扁担
一和尚说:“昨夜寺中长老说河中必有妖孽,能够是要捣蛋了,也不晓得悲伤人没有,以是才让我们下山看看。”
婆婆一家人见二人安然无恙,双手合什:“五台山的菩萨保佑你们没事的。”去帮着生火做饭,刚才他们村里人去处处找人,在河边捞了好多鱼,现在恰好能打个牙祭。
方奇问郑羽衣:“你出尘是在哪座山?”
方奇微叹道:“让你俩不吃肉不喝酒,能不能做到?”
苗苗问道:“我们刚从下来而来,你们这是做甚么去?”
方奇哂笑,“你们长老还真是马后炮,等你们来救,人早死光了。”
苗苗嘲笑:“秃驴真的无礼,你们如果真有慈悲之心,也该背些粮食去布施他们,而不是为师所差才跑去看看!”
郑羽衣倒是不让,“若你佛慈悲,昨夜就该来帮手了,何至于晴和雨注才下山?”
二马固然得了他俩的灵气得已化形,但是兽气并未去除,想让他们也到这般境地,恐怕还得靠他们自已去参悟。他俩翻身起来见方奇和苗苗浑身模糊披发着烁烁金光,从速纳头拜倒:“仆人,也野蛮野蛮我们吧。”
此时天气已经大亮,但是雨水还鄙人,二人摘了片荷叶粉饰在身上,固然两人身上都不湿,但是这么归去必定被人思疑。回到婆婆家中,公然见一大帮子村民正急着要到处找他们。
和尚扭过甚来,“请随我来。”挑起水桶往山上走去。
方奇见此人面孔,心生惊奇,忙叫住他:“大师留步,你命不过今晚了,还要如许豁命担水吗?”
方奇说:“罢了罢了,和尚也是有眼无珠,不消理睬,走吧。”
临走之时方奇又拿出一块银子给婆婆,“这是叨扰两日的留宿费,必然要收下,不然下次就不来了。”告别一家人,村民晓得了都来送行,一向把他们奉上路看不见为止。
寺院叫“瞻梵刹”,进了庙门,院子倒是不小,内里有几株古槐,担水的和尚挑着水桶又要下去,来到三人面前微一鞠躬:“三位请进殿吧,内里有人的。”
郑羽衣见这和尚挑的水桶比普通的水桶大了三倍,足有大半人高,那扁担也是奇长非常,还是根铁扁担,因说道:“此人必定会些工夫,这很多大的臂力。”
这二马得了野蛮之恩,天然喜不自胜,摇身一变又变回本形,驮着二人自灵府洞中奔驰回到河中,又自偏僻的河水中破浪而出往村庄里跑去。
见二人返来,一齐过来问跑哪去了,方奇便说昨夜水大,怕发了大水淹了村落,以是才跑出来看看。世人这才放心拜别,但是郑羽衣倒是气的够呛:“下这么大的雨,你俩跑出去也不奉告我一声,害的人家急疯了。”
方奇呵呵笑:“你当我们是泥捏的啊,哪有那么轻易死的。来此一世,便有一个任务,任务还没完成呢,不会白死的。”
下台阶之时,那台阶太峻峭,和尚便高举着扁担奋力上爬。抬头见台阶陡的实在有点离谱,郑羽衣的马必定是上不去的,好鄙人面便有人搭了间茅棚,她上前跟守茅棚的老头说要存放下三匹马,明日来取,拿出一块银子给他,反身跟着方奇他们爬上去。
一句话呛的这帮和尚哑口无言,点头道:“道友不成妄自负大,看你们穿着光鲜,想来也是养尊处优之辈,不成能会为百姓做甚么事的。”
三人酒至微醺才放下筷子,苗苗拍拍肚子:“哇,好饱,吃撑了。”郑羽衣更是高兴地大笑,她是个羽士打扮,是以婆婆一家人也不感觉奇特。
出了树林便见一座石桥,这石桥颇是狭小,仅容一马能过,上面便是绝壁峭壁,溪水自上而下喧哗流下,看着也令民气惊胆怯,到了桥上便瞥见溪水中有个和尚担水,方奇便扯起嗓子问:“那位徒弟,你们的山寺在那里,可容我们留宿一夜?”
其他几个和尚见他们穿着豪奢,怕获咎了朱紫,去山寺告上一状吃罪,相互互换了下眼神,单手合什说了声:“阿弥陀佛,罪恶罪恶,告别!”便仓促忙忙走了。
过了个山弯,公然瞥见前面有座寺庙,但是他们却一点想去拜见的动机都没有,又穿过一遍不小的树林,山川哗哗作响,愈往高处便愈发雾气丛生,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雨水一向下到中午才渐渐停了,中午用饭时婆婆的儿子还拿出野葡萄变成的葡萄酒给他们喝,这顿饭算是最为丰厚的,不但有大碗鸡,另有大盆鱼,更有家酿酒扫兴。
郑羽衣惊诧,“我又没出去,担忧甚么?”
至此二人都已经安然升至第八层境地,天意冥冥,直至现在这番奇遇,两人才终究有所冲破。联袂从内里出来,见吵嘴二马还在门口打闹,苗苗便说道:“起来吧,归去。”
郑羽衣一指前面一座小山:“那边便是了,望山跑死马,天气渐晚,明天是到不了的,还是找个处所歇息的才好。”
走了几里地,就瞥见前面来了一帮子和尚,这帮和尚夹着雨伞头戴斗笠,走路甚急,见他们三人骑马过来,便迎上来问道:“三位,你们但是从下山村来的?”
苗苗一边骑马走一边点头晃脑对劲洋洋,“啊呀,终究又做了一回大善人,好有成绩感呐。”
二马相视一眼,苗苗笑道:“不消难堪他们了,过来,我来野蛮你们。”吵嘴二马大喜,上前跪在苗苗身边,方奇明知苗苗是逗他们玩的,便也伸脱手来在黑马头上摸了摸,默念了一句咒语。
方奇心说,菩萨才不会管这些闲事呢,他们只会坐在台子上享用香火。
郑羽衣嘟起嘴:“你们倒是做大善人了,害的人家吓的半死,还觉得你俩被大水给冲走了呢。”
苗苗说:“这不是好好的返来了嘛,不消担忧我们,你该担忧自已才是。”
和尚不悦:“我佛慈悲为怀,并非诸事不问,你如何能够如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