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11: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梦中仗剑天涯
————————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器等) 30人 60马
——第三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骑军队*5(甲骑) 65人 130马
—————选锋第三营(突骑) 310人 930马
而更多的亲卫首级,则通过筹办将-正将阶层与传统批示体系下略显冗余的统领官相互转化活动。这也是统领官阶层具有强大生机的另一个首要原因。亲卫首级想升统制,需出亲卫体系任统领官统带一营(或任统制部副职),获得军功后,在扩编中(或补任)升任统制。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
————步军三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选锋第八将(突骑) 310人 930马
新体例下,一大队根基与之前的大什同,约五十人,一部约二百五十人,一将统千人。
——直属亲军统制部(成闵为统制,俗称背嵬军)约3700人约7500马
————————神臂弓队 105人
——第七统制部(岳超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进士都*4 420人 420马420骡
————步军X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二统制部(呼延通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统领官不详,此处不懂,待大佬考据。
兵力详细考据以下:
—————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
—————辎重第三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营批示至都头一级,多数是以各校尉阶分领,也就是书中近似于夏侯远之类军官,多以夏侯远的任职,自批示使至都头(于亲卫体系则是正将、筹办将等),皆有能够。
第五卷第十二章《回应》,总体例额以下:韩世忠部从3万晋升至3.7万;吴阶从3万晋升至3.8万;御营中军自5万晋升至6.5万,此中明白说王德部自1.5万晋升至1.7万,郦琼自1.5万晋升至1.8万,那么李彦仙应当是体例额自2万增加至3万,详细多少人不成详知;岳飞部自3.5万晋升至4万,张俊2.5万稳定,张荣1.5万稳定,李宝五六千众稳定;“曲端所领御营骑军从一万五千体例晋升到两万”;后备军1万,在江南西道。
因为靖康总崩溃,军队落空中枢节制,天然演变成以大将为核心的军制,而大将为了确保节制军队,使得将领亲卫体系大肆收缩,直至统军大将的亲卫高达一军(传统体例)之多。背嵬军作为韩、张、岳等大将亲卫军队,在获得朝廷承认后,终究在赵玖的统制官-统制部格外强化的背景下,获得了统制部的体例,与传统批示体系重新连络。
—————左什(大什长由资深什长兼任) 51人
——第五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三队(长斧) 105人
————————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马队) 30人 60马
——选锋军(标兵,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1000人约3000马
——第十二统制部(王善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七将 370人 730马 12骡
背嵬军体系(队-部-将-军)。
—————辎重第三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
因大将亲军多作为胜负手或主力军队投入决定性战役或战役,故在此不做阐发与申明。
—————军法都*4(甲士) 420人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
—————第十将 370人 730马 12骡
(4)批示,为根基战术单位,能够都为单位,聚散成阵,履行正面打击加侧击等较为庞大的骑军战术。
————————标兵队(马队) 30人 60马
—————步军三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一什(1什3伍) 9人
————————第一队(长斧) 105人
宋军传统各兵种,自军士到军官,常有三级通称。
2、绍宋中实施的军事体系
————————军法队 15人
————————标兵队(马队) 30人 60马
2、置将法与队、部、将、军的新体例。
——第十三统制部(张用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步军X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都(甲士) 210人
再诏,御营左军都统韩世忠、御营中军都统李彦仙、御营后军都统吴阶,合三路军十三万为河东方面军,以韩世忠为元帅,同一进发河东。此中伶仃给韩世忠的圣旨,要其马上发全军四万渡河。那么这里韩世忠部确认是4万,别的两家分派大抵是吴阶部5万,李彦仙部4万(各自较第十二章增加约1万体例)。
又诏,御营中军左副都统王德、右副都统郦琼、御营骑军都统曲端,马上发本部全军八万顺次向西。书中多次描述御营骑军全军三万众,取此说法,按骑军3万人,王德、郦琼各2.5万人计。
——第七统制部(傅选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
—————步军三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2)、兵种层面。大什,为根基兵种单位,如一大什均为弓箭手,另一大什为长枪手,另一大什为刀盾手。
——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840人 210马210骡
(5)、统制部,已可承担为雄师前卫、骚扰粮道、追杀溃军等具有计谋意义的任务,具有计谋才气。
—————选锋第二营(突骑) 310人 930马
—————标兵都(突骑) 65人 130马
—————步军一营(正副批示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
——第四统制部(姚政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军法官(虞侯2人) 2人
—————军法官(将虞侯) 1人
—————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
—————右什 51人
—————第五将 645人 15骡
————————步军都(甲士) 210人
—————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神臂弓队 105人
—————第四将 550人 12骡
—————第七将 370人 730马 12骡
2、御营右军行军司(都统张俊,副都统田师中)
—————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
—————————————兵士 1人
—————第五将 370人 730马 12骡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第六将 550人 12骡
总而言之,御营体制是一种靖康总崩溃后,赵玖为了节制军队,不得已连络汗青生长过程(比如大将军制下亲卫体系众多、高层军制混乱),尽量制造出的一种兼有让步与压抑的庞大军制。
—————第一将(正将、筹办将、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马 12骡
——直属亲军统制部(张宪部,俗称背嵬军)约4600人约7500马
—————第三将 370人 730马 12骡
(3)都,为根基作战单位,可布设锋矢阵、鱼鳞阵等根基作战阵型,阐扬骑军奇特作战效能。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
——直属辎重部(参议1人、参军6人,注1)约1200人 280马480骡
————————步军二队(长枪) 105人
—————选锋第七将(突骑) 310人 930马
————————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
——都(正副都头、掣旗各1人)总计65人
—————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
————————马队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
—————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
(1)、编伍层面。伍、什,为根基编伍单位,如行军为一队,宿营为一帐等。
————————厨子军 10人 1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
—————步军二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攻城时以刀盾手为主,长枪手在城下布阵庇护弓手保护,并保护大阵后投石机等东西。
——直属辎重部(汤怀部,参军6人,注1)约2200人 1200骡
1、传统四层批示体系:
—————步军一营(正副批示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
(4)、行军(矫捷)层面。部,(统制部)为根基行军单位,有独立辎重军队,可承担戍守时计谋方向任务(打击时不敷以担负计谋任务),可部分补缀战具,有独立可持续作战才气,独立计谋矫捷才气(单独长途行军)。
—————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
—————军法都*2 210人
从《武经总要》前集卷2看,北宋时的军训行列,普通都是枪刀居前,弓弩在后。这类行列式是靠近实战要求的。南宋也有近似记录。名将吴璘的军令规定:“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阵,甲军弓、弩手并坐。视敌兵距阵约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约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敌阵,即全军俱发。敌兵距阵约百步,令平射弓兵起立,用箭约射如初,然后全阵俱发。或敌兵直犯拒马,令甲军枪手密依拒马,枕枪撺刺。”由此可知,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以后,也无疑居于弓手和弩手之前,以便当敌骑冲阵之际,停止白刃战。
——直属亲军统制部(俗称背嵬军)约5000人约200马 300骡
骑军下分为枪骑(着铁甲,非重骑)、弓骑(着皮甲)两大类。
—————步军一营(正副批示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
(5)计谋层面。行军司为根基计谋单位,可承担一个(戍守时为数个)计谋方向的打击任务,具有自行弥补员额、征集粮草、打造补缀战具、临时任命处所守吏等才气。
————————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器等) 30人 60马
—————第六将 645人 15骡
步军,设刀盾手,长枪手,长斧手,神臂弓手,弓手(重箭硬弓)。不再设普通意义上的步弓手与弩手。因神臂弓补缀及出产限定,对兵种比例对比停止了优化(详见后文),不复之前宋军一都60%-70%均是弓弩手的环境。(宋仁宗时,尹洙说:“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手共十三人,其他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盾)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
中层军制,则并行批示-都、将-部两套体系。
将校阶层描述较为清楚,也易推断:
大抵上,通过赵玖十年的权威压抑与鼎新,根基上同一了上层军制。目前绍宋中上层所实施的,自上而下根基上为行军司(御营前后摆布中军等)-统制部的体例。
(6)御营骑军行军司,完整计谋才气军队,具有多重计谋意义及才气。
————————亲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
统制官未详写,猜测多加防备使、团练使。
2、绍宋御营军兵种构成
——第八统制部(马羽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步军四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亲虎帐(马队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
—————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 65人 130马
注2:张俊部由几千人强大至两万五千人的过程中,兵员首要来源于淮东、京东等地新征募的流民,离中枢较近,故非直属统制部中,下两级的体例多采取更靠近传统的都-营-统制部。
——选锋军(标兵,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1000人约3000马
————————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
——直属第二统制部(解元为统制,俗称摧偏军)约4000人约7500马
—————辎重营(6都步军) 670人 50马 210骡
————————亲兵队 30人 60马
————————亲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
——第七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大什俗称队,长官称什将,普通由资深什长兼任,下辖5什步兵。
4、统制官、统领官体系。
—————标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
—————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
成闵(背嵬军),解元(摧偏军),王胜(副都统),呼延通,陈彦章,陈桷,许世安,董旻,岳超,傅庆。
一是将校,也叫军校、列校、军员、职员,其范围包含从厢的都批示使到都的副兵马使、副都头;二是节级,其范围包含都的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三是长行,即军兵。
—————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
——第四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统制部(庞荣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将 550人 12骡
——————————伍 5人
裁军打算没有流露员额,但从后勤与各地征兵范围显现,绝大部分新减员额仍然分给了韩世忠部、吴阶部、李彦仙部以及曲端的御营骑军。
(1)伍与什,为根基编伍单位,行军、宿营时等为根基单位。
——第六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十一统制部(李宝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厨子军 12人 12马12骡
厥后御营体系建立,赵玖强化了高层军制中的都统与统制官的阶层辨别,再连络基层体系,重新建立了根基阶层。根基将统制部员额数限定在2000-4000人(个别除外)。并追认统领官为正式阶层。
————————————伍 3人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
————————辅兵都 105人 50骡
通过与金军多年作战,在实际中宋军摸索出了很多经历,因金军多利用重甲硬弓,因而针对性的重新配置了各军兵种,设定以下:
注4:亲虎帐的体例体系比较矫捷,部分资格统制官能够具有更大的亲军体例。
————————第四队(长枪) 105人
打击时(马队只要打击,原地不动的马队还不如步兵),多以甲骑为前锋,弓马队为两翼或侧后,突骑为中军。甲骑阵型以4-8排(再厚了没成心义)不等。火线五十步外为跟进保护的轻骑、突骑。
————————厨子军 12人 12马12骡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
—————第四将 370人 730马 12骡
媒介:至建炎十年北伐,前军岳飞部4.5万,中军李彦仙部4万,郦琼部2.5万,王德部2.5万,后军吴阶部5万,左军韩世忠部4万,右军张俊部2.5万,水军张荣部1.5万,骑军曲端部3万,水兵李宝部5千。
打击时,则长枪手在前,长斧手次之,1列刀盾手继之。火线约50步外,1列刀盾手庇护弓手保护慢慢向前推动。
—————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
(2)队,为根基游弋单位(标兵除外)。
—————第五将 370人 730马 12骡
宋军传统上兵种有两大类,即骑军与步军。
统领官阶层:御营军制建立后,除追认外,多以一统制部的副职或资深营批示任命为统领官。实际上不属于军队体例体系的任何一级,但因为疆场批示权、亲卫体系,以及资格营批示的存在,仍然遍及存在,并且相称具有生机,并作为晋升统制的后备力量。
——第三统制部(黄佐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辎重营(4都步军) 460人 50马 21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420人 210马210骡
3、御营左军行军司(都统韩世忠,副都统王胜)
————————马队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
————————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
———————————————兵士 1人
—————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
————————第二队(长枪) 105人
—————标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
——都(正副都头各1人,辖2大什)总计105人
—————第八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直属辎重部(参议1人、参军6人,注1)约2200人 1200骡
————————亲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
—————辎重营(3都步军) 360人 50马 210骡
—————辎重第三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3、大将体制下的亲卫体系及阶层:
1、御营前军行军司(都统岳飞)
王安石行置将法今后,禁军构成了队-部-将-军的新体例。新体例中的“军”为一支军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之“军”,非牢固体例,即新体例实际仍只要队-部-将三级,作战时将多少将编组起来,再分为前后摆布各军,另有选锋军等,各军战时委派一将担负统制官(此处可看出统制官非常设)。盖因陕西路为黄土高原地形,难以展开雄师会战,前期宋又推行结硬寨打呆仗的浅攻掘进气势,导致宋夏实际交兵均以千人至万人范围为主,故不长设较大抵例。
——第二统制部(李逵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此时为建炎六年底,也就是说待裁军完成后,建炎七年初,御营员额总计3.7+3.8+6.5+4+2.5+1.5+2=24,总计二十四万整。
——第八统制部(傅庆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神臂弓射程:《梦溪笔谈》卷19说,这是“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首,自投归朝廷”。另一说则是由百姓李宏研制。神臂弓实际上也是一种弩,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没半簳”,足见其劲利。“熙宁初,造神臂弓成”,宋神宗“御延和殿临阅,置铁甲七十步,俾卫士射,未有中者”。寺人张若水“自请射,连中彻札”。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样粗笨,只用一人发射,易于推行,“施于军事,实有奇功”。
—————————军法押官 1人
宋军骑军都以下编成:
—————第二将 645人 15骡
注5:在大部分统制部中,参军常常从随军进士中遴选,但也不乏暮年投身军旅的文士。
—————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
—————左队(正副队长各1人) 30人
因御营骑军中,甲骑为全新组建,轻骑统领李世辅对官家忠心耿耿且军功卓著,兵员来源党项人多为新征服或延边熟蕃,故团体从上到下整编较为顺利,根基规整化。
靖康后天下军事体系崩溃,上层军制混乱见效,为了抵当金军,诸路州到处乱设制置使、经略使,对于乱世军头,不管是正规军残存,还是处所土豪、义兵等,到处罚发统制官、统领官,近似于现在非野战军体系的总队-支队-大队,统制官下辖员额不定,统领官下辖员额不定,普通以一部设一统制,如韩世忠出场就是统制,统制官下独立领兵就封为统领。统制官-统领官体系正式登上汗青舞台。
————————标兵队(马队) 30人 60马
—————选锋第一营(突骑) 310人 930马
注2:踏白军是都统直属亲卫体系渗入军中最较着的一处,总领者常常是一名正将/统领官。
————————厨子军 15人 15骡
基层军制,因基层军制鼎新难度不大,且窜改较小,与汗青曾有体例基秘闻符,架空以下:步军均为都-大什-什-伍,一都105人;骑军为都-队-什-伍,一都65人。
——第九统制部(王刚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四将 370人 730马 12骡
注1:员额每五千人设一个辎重营体例,因为范围不等,约莫由一名直属都统的资格统领官或正将或统制官带领,直属于都统军部。
——第一统制部(副都统王贵本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步军以一大什为单位设立兵种,如左什为刀盾手,右什为神臂弓手等。一都2大什,一营5都,除亲兵都外,总计8大什,普通2大什刀盾手,1大什长枪手,1大什长斧手,3大什弓手,1大什神臂弓手(射速较慢且补缀不易,没法大范围配置)。外加亲兵都与标兵队的100余名马队。作战时普通2列刀盾手在拒马后(如偶然候设置拒马),1列长枪手次之,1列长斧手次之,3列弓手次之,1列神臂弓手最后,可排挤50*8的阵型正面作战。
—————第三将 550人 12骡
—————第六将 370人 730马 12骡
————————步军都(甲士) 210人
————————辅兵都 105人 50骡
————————亲兵队 30人 60马
————————步军都(甲士) 210人
—————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
1、军制体系,鼎新与承认既定究竟并存。
人数: 45000人牲口: 20000马、4200骡
1、传统四层批示体系、置将法、亲卫体系生长头绪。
—————选锋第一营(突骑) 310人 930马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
—————步军四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三将 370人 730马 12骡
—————亲虎帐(马队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注1:御营左军起家为西军,直属两部(背嵬军、摧偏军)中,多以置将法编成。
—————第一将(正将、筹办将、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马 12骡
————————马队都(中装甲骑) 65人 130马
————————骑军都(甲骑) 65人 130马
————————辅兵都 105人 5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步军二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一统制部(王胜部)约4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二将 550人 12骡
——选锋军(标兵,俗称踏白军,1人3马,注2)约620人约2000马
人数:约40000人牲口:约7500马2700骡
—————————第三什 9人
附:御营前军十五名统制官名录
—————辎重第二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附:御营左军统制官名单
按上述,一都为百人(约数,下同),一营为四百人(骑卒)或五百人(步兵),一军为2000-2500人,一厢理应有员额两万至两万五千人,实际上很难达到。
——第十统制部(刘文舜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器等) 30人 60马
—————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第一部分:体例体系初探
步军下分为枪手、刀盾手、弓手、弩手四大类。
实际上,北宋中前期,厢作为体例意义已经名存实亡,多作为番号标记或临时编组雄师利用,如童公公的龙神卫四厢批示使。
田师中(副都统),胡清,张子盖,张宗颜(已因败绩贬职),扈成,刘宝。
————————步军三队(刀盾) 105人
————————第五队(长斧) 105人
————————厨子军 10人 12骡
————————步军一队(长枪) 105人
—————选锋第二营(突骑) 310人 930马
—————亲虎帐(马队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
————————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马队) 30人 60马
(3)、战术层面。都,为根基作战单位,部属起码有两个兵种搭配,共同起来具有根基作战才气(单一兵种没法独立作战,如弓箭手近战才气不敷,刀盾手没法防打击,长枪手没法独立面对长途打击)。
第五卷第三十七章《夏雨》裁军旨意清楚无误,到秋后,御营前后摆布中骑水军,满额三十万众,且不包含水兵。
—————第四将 645人 15骡
—————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右队 30人
3、基层军制与阵型体例
—————进士都*4 420人 420马42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3、骑军体例根据及战术目标:
————————厨子军 10人 10骡
—————选锋第三营(突骑) 310人 930马
—————辎重第六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步军都(甲士) 210人
—————第一将(正将、筹办将、掣旗各1人) 645人 15骡
注3:军法处之前遍及性归属将领亲卫,前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大量参与此中。
骑军以都为单位设立兵种,如一都甲骑,另一都为弓骑,一营甲骑中,仍有承担核心鉴戒、窥伺任务的突骑(轻骑)一都。一营四都,或三都甲骑一都轻骑,或一都甲骑(亲兵都)3都轻骑。
————————步军都(甲士) 210人
—————进士都*2 210人 210马210骡
——第二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统制部(许世安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厨子军 10人 10骡
但将以下均为实际统兵且牢固统属干系的体例。书中曾描述,吴阶就做过泾源路第一正将。但置将法利用地区非全数,至靖康前,仍与都-营-军-厢(此时名存实亡)并行。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第二部分:各军详细番号体例清算
——第一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六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王贵(副都统),张宪(背嵬军),汤怀(领辎重部),李逵,黄佐,姚政、庞荣、李山,马羽,傅选,王刚,王善,张用,刘文舜,李宝(病关锁,与水兵都统同名)。
————————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马队) 30人 60马
—————步军二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北宋传自五代的传统四层批示体系为都-营-军-厢,据《武经总要》前集卷1《军制》和卷2《日阅法》的记叙,“大凡百报酬都,五都为营(批示),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或隶殿前,或隶两侍卫司”。但究竟上并不会整齐齐截。真宗时,已有一军辖十批示的,有的军,上面却独一1-2批示(如云骑军等)。以是,军作为营(批示)的上一级是确实无疑的,详细员额却不必穷究。国度博物馆藏有“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批示第五都记”等铜印,表白了自都至厢的番号。
—————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4、绍宋御营军阶层初探
——第六统制部(董旻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附:御营右军部分统制官名录
注3:之前遍及性归属将领亲卫,前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进士入都)大量参与此中。
但遵循神宗朝假想,将为一地设一将,体例也非牢固命,非千人定额,当然厥后没有实际履行下去,详细待考。
——第六统制部(李山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军法都*4(甲士) 420人
—————辎重营(5都步军) 570人 50马 210骡
———————军法押官 1人
各行军司都统,根基都加节度使衔。
注1:张俊为原西军(种师道亲卫小校)出身,故直属亲军体例仍采取原将兵法的队-将-部-军体例。
注6:大部分营批示在具有资格和军功后会获得副统领职衔,少部分会获得统领职衔,用于疆场临时批示、驻地军务主次分担等。
—————第一将(正将、筹办将各1人) 550人 12骡
另,作为体例的军,与作为军队名号的军,并不是一个意义。作为名号的军,大抵表白了该军队的来源(征募地)、体例特性(如带骁、捷等字则多为骑军)等。
注2:王胜作为资深副都统,对2统制部有直接批示权,且本部为4000人摆布。
1、传统宋军兵种构成
—————辎重第六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第四统制部(陈桷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840人 210马210骡
————————辅兵都*3 105人 50骡
3、绍宋中的兵种构成
——第九统制部(王胜另一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二什 9人
—————第八将 370人 730马 12骡
2、步军体例根据及战术目标:
营(批示),(550人摆布)为根基战术单位,上面骑步各兵种齐备,可共同作战,独立完成战术号令。一批示下辖有马队100人摆布,长枪手2大什,刀盾手3大什,弓箭手3大什,可独立完成布阵。
————————厨子军 10人 10骡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辅兵都*3 105人 50骡
—————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 360人 50马160骡
——第三统制部(陈彦章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人数:约25000人牲口:约7500马2700骡
—————第九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第六队(长枪) 105人
(未完待续)
————步军四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三将 645人 15骡
骑军,设弓骑,突骑,甲骑,侧重加强对甲骑军队的扶植,首要兵器也由同一制式长枪改换成了马队锤(骨朵)和可破甲的槊(锋刃长而较长枪重)等,副兵器由刀剑改换为了锏、鞭、短柄锤等重兵器,弓骑军队不再以弓为首要作战兵器,改成首要由蕃骑编成,并同一配矛用作搏斗兵器。甲骑着满身甲,有身甲、披膊、臂护、垂缘、膝裙、兜鏊等,马甲主如果护胸、护颈,不像铁浮图那样满身马甲;轻骑上只有身甲为铁制札甲,其他都为皮甲,蕃骑满身根基都是皮甲(除掩心、头盔外)。而步军中的骑卒多承担标兵感化,普通上身着半身铁甲,下身皮甲,马着护颈,皮质胸铠。
第五卷第四十二章旨意,有诏,御营前军、右军、水军、水兵,合四军九万整发河北。应当是前军4.5万,右军2.5万,水军1.5万,水兵0.5万。
———————什 10人
附:宋军步军都以下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