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
李世民晓得于志宁入宫必是为太子之事,但他千万没有想到,于志宁的反应竟如此激切,上来便要清辞身兼的东宫官职。
贞观六年李世民驾幸岐州,身不在长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监国。当时李承乾办事颇得章法,有条不紊,深得李世民赞成。
论主次,李承乾是君,于志宁是臣,于志宁天然不便随便指责李承乾之失,故而于志宁便借助去官之说觐见,禀奏李承乾之过。
于志宁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半夜宿青楼,整日只知喝酒取乐,每到白日读书之时,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态,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内殿熟睡,现在太子的课业已月余无甚长进,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李元昌!
于志宁回道:“臣此次入宫特来向陛下请辞太子左庶子一职,还望陛下允准。”
近些天来,太子李承乾经常夜出东宫,在数位侍从陪侍之下前去平康坊撷玉楼夜宿,整夜未归。
难怪于志宁上来便要去官,本来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于志宁这是借去官之说奏太子之失来了。
这世上向来不乏功德者,李恪带着仙娘刚回临江宫,动静便传了出去,传进了长安。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存眷vx公家【书友大本营】便可支付!
夜宿青楼之事,本是风风行动,如果在平常官员,哪怕是产生在皇子身上都算不得甚么大事,但恰好有两小我是个例外,一个是天子李世民,而另一个便是太子李承乾。
于志宁性子最急,当于志宁查出李承乾连夜宿于青楼的时候,心火大盛,乃至连写奏折的工夫都等不及了,立即便进了宫。
李世民怒拍桌案道:“太子胆小妄为,竟敢行此荒唐之事,朕定要彻查到底,究其首恶。”
在李世民眼中,李承乾本为灵巧之人,行事安妥,现在俄然有此作为,天然是有奸佞谗言,误了李承乾。
乃至李世民为了种植李承乾,一度着陆德明、孔颖达、长孙祥、褚亮等一众鸿儒之臣教诲李恪治学,可谓用心良苦。
公然,于志宁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问道:“不知太子所为何事,竟叫仲谧如此大动兵戈。”
自打当初李元昌同李恪难堪后,李世民对本身的这个胞弟早有不满,现在又事涉李承乾,李世民对李元昌的不满便更甚了。
于志宁官拜中书侍郎,李世民倚重他,故而命他身兼太子左庶子一职,传授太子课业。而中书侍郎乃中书省佐贰官,虽只正四品,却位列宰辅之位,在朝落第足轻重。
不过李恪为亲王,大唐亲王多霸道,只要不去逼迫良善便是算是贤达了,再加上李恪早有风骚之名在外,这些事情传到了长安,长安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当作一段风骚佳话听听也就是了,算不得甚么大事,动不了李恪的筋骨。
李世民一拍桌案道:“汉王久在京中,每日只顾带着太子胡乱厮混,岂是闲事,朕马上便当下旨,以汉王为兴州刺史,外放处所,不得随便还京。”
李世民听得于志宁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之言,蓦地一惊,面露讶色地问道:“竟有此事?”
李恪以李世民所赐之一万亩永业田为抵,博得美人芳心,这等作为,如果在平凡人家,绝对算得上是式微祖上基业的败家子了。
于志宁身为太子左庶子,上奏此事本就是为借李世民之手纠李承乾之失,并无半点摆荡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意义,听得李世民这么说,也赶紧道:“太子贤德,绝非荒唐吃苦之人,臣觉得此事以后定有小人撺掇。”
于志宁一脸正色道:“太子少儿恶劣,臣自问教之无方,不敢当此重担,特来向陛下去官。”
于志宁所谓请辞,原也只是办事的手腕罢了,非是决意如此。
李世民对于志宁问道:“仲谧可知是那个每日伴随太子前去?”
于志宁回道:“汉王李元昌。”
李世民听了于志宁的话,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如果平常,于志宁入宫拜见李世民,禀奏要事,必是以中书侍郎自称,现在于志宁自称以太子左庶子,所奏之事天然就是干系李承乾了。
“臣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拜见陛下。”于志宁一进殿中,便对李世民俯身拜道。
兴州远在汉中,相距关中数百里,李世民将李元昌遣去汉中为官一是为惩戒李元昌,二便是为敲打李承乾,要他好自为之,勿要再行错事。
于志宁乃国之重臣,他急于入宫必有要事,于志宁求见的话刚递进宫中,李世民便在甘露殿中传见了于志宁。
李世民正在批阅新送进宫的奏章,一听得于志宁的称呼,便模糊猜到了于志宁求见所为何事。
并且现在长安城中天子李世民的心机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还在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闻言,微微有些惊奇。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请辞,忙问道:“不知产生了何事,仲谧何故请辞左庶子?”
于志宁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其曾祖于谨乃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于义乃前隋上柱国、潼州总管,是地隧道道的关陇门阀后辈,也是李世民留给李承乾的干臣之一,李世民对于志宁在东宫的作为自是寄予厚望。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于志宁,他们的立意终归是好的,只是他们却不知,李承乾绝非逆来顺受之人,本日之事不过是李承乾荒唐的开端,而非结束。
于志宁回道:“太子垂死女色,念栈青楼,已持续数日夜不回宫,宿于妓坊,长此下去,如何了得。”
一次能够,两次能够,三次也能够,但于志宁不是瞎子,李承乾夜不回宫的次数多了些,于志宁天然就看出了端倪。
李世民抬了抬手,表示于志宁起家,问道:“此时恰是清政之时,仲谧(于志宁表字)不在省中理事,入宫但是有要事?”
李世公众皇子中,论贤名,以李恪为最,但李承乾虽贤德之名不及李恪,可论及睿哲聪明,也不在李恪之下。
李元昌同李承乾走的极近,又记得李承乾信赖,李承乾对李元昌的话几近是言听计从,乃至都听不进了于志宁的奉劝,于志宁早有不满,借此机遇,天然就将李元昌抖落了出来。
此事李承乾做的埋没,再加上李承乾身份在此,旁人也不敢多言,故而长安城中鲜少人知,但东宫属臣于志宁身为太子左庶子,东宫门下坊主官,李承乾的行迹又岂能全然避地开他?
于志宁为李世民气腹,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于志宁便是天策府处置中郎,颇得李世民仰重,竟以太子教业相托。
可就是如许一个李世民本来寄予厚望的太子,竟干出了这等荒唐之事,李世民的心中怎能不惊,怎能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