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当皇子一同对待
早在六年前,宇文峻就已封王,只因当时只是一个虚衔,上头又有棣亲王在,以是世人一贯只唤他“峻小王爷”。
这是将宇文峻当皇子一同对待啊!
宇文峻点头,接太小寺人奉上的香,行叩拜之礼,将香插入香炉,这才掀袍在他面前跪倒。
光阴仓促,又是一年,恰是春光恰好!
坤元殿位于前后宫之间,是皇宫的典仪之所。
宇文峻也微觉不测,却只是剑眉淡挑,跟着昂首,说道,“臣谢皇上隆恩!”
侯楠报命,说道,“母亲放心,楠儿晓得!”眼底不由闪过一抹落寞。
此言一出,阶下众臣顿时一片嗡声。
卫东亭见几个女儿都是满脸镇静,不由皱眉,说道,“这皇宫不比府里,有甚么行差踏错,另有娘娘替你们讳饰,此次如有讹夺,恐怕只要一死!”
平常女儿家的及笄之礼,只是女子的事,而男人的授冠之礼,也只是男人的事,从不大肆庆贺。
天子宇文青峰一袭极新的绣金龙袍,缓缓踏阶而上,先在殿前向六合行过大礼,才在台心一立,扬声道,“请峻小王爷受冠!”
宇文青峰接过金冠,两名小寺人上前,替宇文峻挽起长发,宇文青峰亲身替他将金冠戴上,微微点头,说道,“峻儿,本日以后,你就已是成年男人,该当有所作为,有所担负,再不是一个孩子了!”
莫寒月微微含笑,说道,“爹爹不必担忧,姐姐们学这好久宫里的端方,想来不至于行差踏错!”
而相府中旁的蜜斯又那里想到此节,闻讯都是大喜过望,嘁嘁喳喳商讨那日所用的衣裳金饰。
“请峻小王爷受冠……”
“嗯!”莫寒月微微挑唇,点头道,“爹爹放心就是!此次进宫,姐妹们所用的金饰,一利用府里配制就是!幸亏姐姐们都不是第一次进宫,谨慎一些,断断不会有甚么讹夺,也只十二mm初度进宫,十一留意就是!”
抬开端,目光向阶下的满朝文武扫去,朗声道,“依皇室端方,皇子十八授冠,开府封王,入朝议事,本日,朕就封宇文峻为峻王,掌管礼部!”
实在,不要说皇室中人,就是平常府宅的公子,弱冠以后,也大多顶冠。所谓的授冠之礼,就是由父老停止一个典礼,意示成年。
众姐妹本来在兴头上,被他一说,顿时想到两年前上元节开罪之事,都是不由一窒。
转向侯楠道,“这几日,你辛苦一些,购置几套极新的金饰,精美些的平常金饰就是!”
想当初庶女们第一次进宫,他和侯氏千思万想,才想到让卫盈莲一起守着这个傻子,恐怕她在宫中出丑肇事。到头来,她倒是步步平顺,旁的庶女却接连出丑开罪。
而走到本日,又有几人还敢将她当作傻子?卫盈荷等人昂首,都向莫寒月望去,十二蜜斯卫盈倩小声唤道,“十一姐姐!”
三月二十,峻小王爷年满十八,要行授冠之礼。
宇文青峰点头,伸手相扶,说道,“起来罢,朕膝下无子,峻儿长成,今后我大梁江山,还要有所倚重!”
“请峻小王爷受冠……”
卫东亭抢先回神,忙掀袍跪倒,大声道,“皇上贤明仁德,万岁千万岁!”
莫寒月闻讯,不由大为惊奇。
大多官员毕竟在朝多年,闻言也马上回过神来,跟着跪倒,大声道,“皇上仁德,万岁千万岁!”
……
到现在,反倒让她看顾起旁的姐妹来了。
这话说出来,自个儿也感觉别扭。
宇文青峰为示对宇文峻的恩宠,亲身授冠,群臣到贺还说得畴昔,如何还要宫中大宴,命诰命、蜜斯们伴宴,岂不是奇特的很?
“请峻小王爷受冠……”
算来,上一次伴驾,还是三年前的万寿节上,那一次以董侍郎侄儿董诚之死闭幕。
寺人一声远过一声的传报声向殿别传去,不过半晌,就见峻小王爷身穿紫色蟒袍,玉带围腰,长发却垂在身后,只以紫金抹额束发,踏进殿门。
等宇文峻踏上高台,宇文青峰微微点头,说道,“峻儿,本日是你的大日子,先给六合上柱香罢!”
卫东亭点头,干咳一声,说道,“十一,到时你千万看顾些你的姐妹!”
三今后,文武群臣如常早朝,议政以后,随天子前去坤元殿,为峻小王爷的授冠典礼观礼。
身侧寺人总管袁宏圣扬声赞道,“峻小王爷授冠之礼,请皇上授冠!”
本日授冠之礼,为他正名本就在道理当中,可这掌管礼部,却令朝臣大为不测。
如何,不经意间,阿谁被他扣为人质的少年,已经长大了吗?
三日前,天子金殿传旨,要为峻小王爷亲身授冠,命满朝文武观礼庆祝,随后宫中大宴,四品以上官员家眷伴驾。
宇文峻昂首,与他定定对视,点头道,“多谢皇叔训戒,宇文峻服膺!”
固然事隔两年,想到当初越制的事,仍觉心惊,侯氏点头,说道,“不错,那衣裳也倒罢了,金饰再不准乱戴!”
畴前年上元节戴金饰越制,跟着皇后滑胎以后,侯氏对这些庶女更加瞧不上眼,禁足以后,宫里教端方的嬷嬷归去,侯楠又向侯氏进言,请来各种教习徒弟,教庶女们琴棋歌舞,端方礼节。两年来,都拘在府中,不准往各府走动。
固然有卫、侯两府的极力提携,卫敬飞此时也不过是御林军中一个小小的六品校尉,如许的宫宴,侯楠无缘进宫。
目光平允端凝,竟然一改平日的不羁狂放,宇文青峰一见,不由内心一紧,谛视半晌,才悄悄点头,说道,“如此,我也算对得住你的父王!”
看到踏阶而上的少年,宇文青峰眉心微跳,唇角却挑出一抹暖和的笑意,向他定定谛视。
此时,全部坤元殿刷洗一新,大红地衣辅地,旗号顶风招展。高高的石阶两侧,寺人分立,高台之下,群臣会合,两侧侍卫、御林军扼守,既显昌大,又添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