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二将争功
会后,杨俊、杨素二人探听得杨广竟将贺若弼、韩擒虎两员大将尽行收监羁押了,皆预感到这件事已有向不成清算之成果生长之趋势,遂见机地前后向杨广、高颖告别,带着三路元帅共同议定的中西两路将领的叙功奏章先行返回长安去了。
因建康距岭南路途悠远,杨广未比及冼夫人对陈叔宝的招安圣旨作出答复,即留下王韶在江左镇守建康,带领一班渡江伐陈将佐渡江北上,返回广陵,堆积杨俊、杨素三路行军元帅,共商此次伐灭陈朝以后的请功事项。
李玉儿满怀希冀地在广陵大元帅府中坐等了近百日之久,只等来了杨广一句“父皇索要之人已死于独孤公剑下”的答复,不免大失所望,草草清算了行装,返回长安向杨坚报信去了。
两员大将当中,起首是贺若弼对高颖发起将率先攻入建康的韩擒虎列于向朝廷呈报的叙功奏章中东路军诸将之首提出了激烈反对。
杨素目睹着东路军两员上姑息要当场撕破脸,闹将起来,忙冲杨俊使了个眼色,二人一同站起,抱拳向杨广、高颖提出辞职,带领着中、西两路将佐先行遁藏出了议事厅。
贺若弼指责韩擒虎虽率军渡江在先,但在渡江后未与南陈军队打过一个像样的仗,且是在获得杨广派军声援的环境下,操纵裴蕴说反任忠的机遇,偷机取巧,才先于他攻入建康城的。而他带领的这一支兵马不但在渡江后敏捷攻占了南徐州这座沿江重镇,更是仅以八千兵马在蒋山大败南陈十万兵马,可称得上缔造了三百年南北朝争伐史上的一个古迹,自应名列于东路诸将之首,决不心甘落于韩擒虎以后。
“高仆射当时也在建康城中,他可为末将作证!”贺若弼抱定了与韩擒虎争抢伐陈首功的态度,一张口又将高颖拉扯了出去。
固然如此,高颖以当朝首辅的身份被委以大元帅府长史的重担,担当着调和三路兵马的职责,当杨俊、杨素二人皆逊功自谦之时,仍然向杨广建言,在正式向朝廷呈报的叙功奏折上,仍须将杨俊、杨素二人的姓名列于前线。杨广出于对高颖的尊敬,当场也承诺了他的这一建言。
三路雄师伐陈兵马大元帅,晋王杨广在隋军进占南陈六郡三十座州城以后,又命南陈后主陈叔宝向岭南的蛮族首级冼夫人写了一道招安圣旨,向冼夫人申明南陈已为隋朝攻灭,不复存在,请冼夫人带领岭南蛮族改向隋朝称臣。
“高颖,你,你!”贺若弼见高颖如此包庇韩擒虎,气得浑身直颤,手指高颖,一时候竟说不出话来。
因东路军二将争功,使得三路元帅集会广陵,议叙伐陈军功的集会不欢而散。
“贺若弼,你指责韩擒虎放纵所部将士在建康城中劫掠财贿,**宫人、嫔妃,可有确实的证据?”杨广没想到贺若弼一点脸面都不给本身留,当着别的两路军中诸多将领的面儿就揭出了韩擒虎的老底儿,面沉似水地喝问他道。
同时,因高颖当场挥剑立斩了父皇杨坚密令本身索要的张丽华,杨广也趁返回广陵的机遇,将事情的颠末照实向李玉儿作了通报,请他先行返回长安,向杨坚面陈原委。
反倒是在随掉队行的议叙东路军各位将领的伐陈功劳时,两位率先率军渡江的大将贺若弼和韩擒虎之间产生了狠恶的争论,使得帅府议事厅内的氛围顿时变得严峻了起来。
自开皇九年除夕夜隋朝大将韩擒虎带领五百敢死之士宵济采石,至三月间宇文述、燕荣所部在吴州汇合,隋朝三路雄师以横扫千钧、摧枯拉朽之势,在短短不到百日的时候里,即一举荡平了南陈,实现了南北同一。
“本帅瞧你二人这般架式,一时候恐难以论出个是非吵嘴来。来人哪,且将贺若弼、韩擒虎二人即行收监羁押,待本帅还朝之时,由他二人去处父皇争功吧。”杨广不满地睨了高颖一眼,撂下这句话,起家扬长而去了,把个偌大的当朝首辅晾在了帅府议事厅内。
杨广身为此次三路雄师伐陈的全军主帅,未奉诏命,天然不得私行还朝,遂在广陵向父皇杨坚上了一道奏章,就如何措置南陈后主陈叔宝一事向杨坚作出叨教。
半个月后,杨坚的诏命下达至广陵,册封南陈后主陈叔宝为长城公,准杨广所奏,暂命王韶率军镇守江左,命杨广、高颖二人带领伐陈诸将高奏凯歌还朝。
杨广自从数月前亲临前敌,结识贺若弼以来,先是在他统领的地界遭到南陈采石戍主徐子建派出的刺客行刺,继而又在初入建康后得知贺若弼强抢陈叔宝至他的营中,欲将陈叔宝作为他的战利品向朝廷邀功请赏,是以对贺若弼本来就没留下甚么好印象,本日见他当着杨俊、杨素及浩繁中、西两路将佐的面儿,公开与韩擒虎争功,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场呵叱贺若弼居功自大,目中无人。
贺若弼也是出于一时激奋,误觉得杨广当众呵叱本身,便是意欲回护韩擒虎,冲口揭出了韩擒虎所部进占建康后,在城中放纵军士劫掠官方财贿,**宫女、嫔妃的老底,要求杨广依军令治韩擒虎的束缚部下不力之罪。
高颖听贺若弼要本身为他作证,证明韩擒虎确有放纵军士劫掠**的各种丑行,禁不住对贺若弼本能地生出一份讨厌,遂起家向杨广拱手赔罪道:“回禀王爷,某自跟从韩擒虎所部兵马进入建康后,开初两三日尽在台城催促诸军查封府库、向被俘获的南陈后主扣问南陈朝中之事,未曾亲眼目睹我军将士有在城中犯禁施暴的景象,倒是辅伯紧接着率军入城,趁某外出之际,将陈叔宝自台城掳至他的营中,直至王爷进城才放回。”
在杨广返回广陵三今后召开的三路元帅议功会上,杨俊、杨素两位行军元帅自知此次发兵伐陈,中、西两路雄师皆是侧应东路雄师渡江攻占南陈帝都建康而发,故而在为本身麾下将佐向朝廷报功时都表示出了非常谦让的姿势,将伐陈得以全胜的功绩大半皆归于了杨广的东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