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马放南山(大结局)
“陛下,老臣亦附议。”
一派死寂中,却见文臣行列里人影一闪,礼部尚书许敬宗已是大步抢到了殿中,朗声提出了自个儿的观点。
“既如此,那就依诸公之意好了,朕意已决,封陈曦为杭国公,晋太傅,准杭州养病,着将杭州行宫改成公主府,赐陈家为用。”
于陈子明而论,大唐繁华也好,强大无敌也罢,那都是早就已预感获得的事儿,与有荣焉之余,也自不会过分在乎,真正让他每日里笑口常开的是他陈子明有后了,不但有后,另有很多——陈子明本人子息未几,拢共也就只要一子一女,可其子陈舒倒是能生,二十年下来,竟有了七子八女,早已升任工部尚书的陈舒本身没太多的时候管束后代们,凡是满了三岁,不管男女,全都放到了杭州,交给陈子明去管束,对此,陈子明自是乐得含饴弄孙,也自不嫌烦,到了现在,除了最年幼的两个孙子还在杭州外,余者皆已入了仕,长孙更是已成了太原知府,其他诸孙也各有其位,无一在七品以下者,陈家不但没因陈子明的隐退而衰弱,鲜明已成天下稀有之望族,唯有萧、裴、崔等少数几个世家能相媲美。
哪怕瞧见了李恪的不悦,来济也自未曾稍有畏缩,没旁的,不止是因陈子明对其有提携之恩,更是因着前几日陈子明便曾慎重奉求过,为报恩故,哪怕能够会触怒李恪,来济也自顾不上那么很多了的。
诸般重臣里受过陈子明恩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些,先前是没人带头,大师伙不敢随便开口,现在么,有了来济打头阵,似吏部尚书李恒、户部尚书韩瑗等自是都乐得顺水推舟上一番,如此一来,朝议天然也就成了一边倒之势。
李恪的表情仿佛非常不好,面带笑容不说,问话的腔调也自降落得很,较着就是一派忧心忡忡之模样。
“子明乃朕之肱股,社稷之干臣也,今,其执意要请辞,朕甚是难决,卿等且都说说看,朕当何如之?”
“嗯,这主张不错,朕看着可行,诸公觉得如何哉?”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此议恐有不当之处。”
“陛下圣明,微臣觉得陈大人功高盖世,文武兼备,确是古来少有之圣贤也,其之离职,乃我朝廷之庞大丧失焉,实在令人扼腕,然,为陈大人病体着想,窃觉得当准其告病,依当年卫国公之旧例,加特进,留京安养,社稷如有大事,也好随时咨询,此,微臣之肤见也,还请陛下圣裁。”
李恪本正筹算顺势下最后的定夺呢,冷不丁被来济这么一打岔,眉头自不免便为之一皱,语带一丝不耐地发问了一句道。
说到孙子,孙子就到了,这不,就在陈子明感念不已间,他那年仅四岁的幼孙已是有若小鹿般蹦蹦跳跳地从远处跑了来,一边跑着,一边还奶声奶气地嚷嚷着,小面庞上尽是洋洋之喜气。
李恪本心是不肯让陈子明持续耸峙朝堂之上的,倒不是担忧陈子明会起反心,真正在乎的实在就一条——陈子明的存在,已然影响到了他李恪的权威,而这,是身为帝王所断不能容的,正因为此,陈子明的请辞,于李恪来讲,自是再好不过之事了的,但是李恪又不肯让陈子明离得太远,没旁的,如此多年的相处下来,李恪很清楚陈子明的才调与宏观才气,在国之大政上,李恪还想着倚重陈子明的本事,恰是出自此等考虑,他才不想让陈子明远去江南,题目是来济所言乃是正理,李恪虽是帝王,也自不敢强行驳斥了去,只能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将困难丢给了诸般臣工们。
固然已是六十出头的人了,可陈子明的身材却还是好得很,这一见爱孙跑了来,哈哈大笑着便迎上了前去,一把将小家伙抱了起来,垂怜地用袖子擦去了其鼻尖上的汗珠子,笑呵呵地便往不远处的陈府行了去,落日下,一道宽广的背影越拉越长……
要说感慨,陈子明心中的感慨当真多得数不堪数,二十年来,大唐不但扫平了周边诸国,更是以海军以及新军远征八方,前后荡平了全部亚洲,权势远及欧、非,乃至连美洲都已踏上,带返国中的奇珍无数,大唐已然成为了天下共主,无数小国前来朝圣,环球皆以成为大唐之民为荣,在朝近三十年的李恪也就是以成了千古最巨大的帝王,当然了,这统统的统统,陈子明都只是看着,却鲜少再管朝中之事,哪怕李恪特地派人来问策,陈子明大多数时候都是保持着沉默,独一颁发定见的就是在对美洲的征服上——陈子明体贴的不是战事本身,而是物种的汇集,在他的建议下,玉米、番薯、土豆、花生等大量南美的优良作物引进了中原之地,粮食产量就此年年攀新高,大唐的人丁繁衍也是以蓦地提速,从贞观末年的四千五百万不到剧增到了一亿两千万之多,开历朝历代所未有之乱世。
陈子明在朝二十余载,为相十数年,弟子故吏浩繁,旁的不说,能得以跻身重臣之列者,便有一大半曾受其提携之恩,从豪情上来讲,诸般臣工自是都不肯见陈子明正值盛年便告病归去,题目是生老病死乃天之主张,半点不由人,诸般臣工们虽不肯,也自不敢说要强留,一时候对李恪的发问,还真就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了。
“好,好,好,回家用饭去,来,爷爷抱。”
能成为顶级朝臣的,天然不会是痴顽之辈,这一见李恪与许敬宗在那儿一唱一和,又有谁会不清楚圣意是怎生回事,因而乎,奖饰之声顿时便大起了,可就在此时,却见中书令来济大步抢到了殿中,亢声提出了反对的定见。
“陛下明鉴,卫国公当年乃是腿疾,只是不便于行罢了,留京安养自是无妨,然,陈大人此番之病倒是劳累成疾,关中夏旱冬寒,实倒霉陈大人之疗养,窃觉得当准陈大人去杭州保养为好。”
许敬宗话音方才刚落,李恪也不等诸般臣工们有所反应,便已紧着表了态,而后么,方才假惺惺地扣问了下诸般臣工们的定见,毫无疑问,许敬宗所言本身就是李恪的意义,这两位较着是套好了的。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来大人所言不无事理,为陈大人之身材着想,还是准其前去杭州为好,若得陈大人病愈,则社稷大幸也。”
李恪的恩旨既下,诸般重臣们自是不会有甚贰言,齐齐奖饰也自属理所当然之事,却也无甚可多言处……
二十年畴昔了,自打分开长安,定居杭州,已是整整二十年了,哪怕每日里总流连在西子湖畔,可对西湖之美,陈子明倒是如何也看不敷,凡是无事,总要在此清闲上大半日,或是钓垂钓,或是遛遛狗,要不便是陪妻妾们泛舟湖上,日子当真过得有若神仙普通利落着,眨眼间,二十年的光阴就这么畴昔了,快得有若白驹过隙普通,真叫人感慨万千不已的。
永隆六年八月初九,陈子明以病体难愈为由,请辞尚书左仆射之职,帝不允,亲至陈府,温言欣喜,言称让陈子明多多歇息,朝廷之事不急,统统可待病愈以后,再行计议也不为迟,陈子明当场虽是诺诺,可隔了几天,却又再次上了本坚辞,帝再次不准,数今后,陈子明又上了第三本,还是对峙要请辞,言曰关中干热,倒霉养病,恳请能准其携家去往杭州涵养,待得病愈,自当再回朝效力,帝无法,召诸般重臣以议决之。
“陛下圣明!”
“哦?爱卿所言之不当安在,嗯?”
“唔……卿等都议议看好了。”
陈子明病了,还病得不轻,饶是一众太医国手们常驻陈府随时问诊,可月余的保养下来,病情却还是不见有太大的转机,这等动静一经传出,天下为之震惊不已,去陈府看望者不计其数,便是连李恪这个帝王都屈尊亲身去了几趟,可除了好言籍慰以外,倒是谁也无甚旁的体例可想。
众意难违之下,李恪虽有所不甘,却也不好再固持己见,略一沉吟以后,便即下了最后的定夺。
“爷爷,爷爷,奶奶喊你回家用饭了……”
蒲月的西湖无疑是最美的季候,半湖碧绿的荷叶间,朵朵或红或白的莲花开得正艳,落日下,晚风吹过,荡起一湖的波纹,值此良辰美景,揣上壶美酒,于湖边的柳树下垂钓,自是再利落不过的事儿了,当然了,这须得有钱又有闲,不然的话,又哪能享得其间之乐,毫无疑问,陈子较着然就是这么个主儿,天然不会错过这等美事,哪怕半晌下来,也未曾钓到多少的鱼,可这等闲情逸致倒是可贵得紧。
……
“陛下,微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