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炒青(二合一)
红药恍忽地想着,思路不知飞到了那边,便连面前所见亦似含糊起来。
便连她本身也觉奇特,何故在如许的时候,倒是安静如此。
红药凝了凝心神,上前两步,亦向门外看去。
这是宿世未曾有过之事。
思忖间,余喜穗早拉着红药直往外走,一面走一面还往四下瞧,小声儿隧道:“快着些,别轰动了人。”
“这个呢,便叫做炒青,外头才时髦起来的。昨儿陛下叫侯总管给本宫送了点儿过来,本宫尝着也就那样儿。”
宫正,秩六品,乃是正端庄经的女官。
倾巢而出。
莫非是宿世那件大事?
她忙去廊下提来一壶洁净的井水,放在风炉上烧着,又回屋翻出一小罐茶叶。
换言之,宫正司现身,必是大事。
角门外便是东二长街,当此际,街面上一如往昔地空寂着,唯那街口转角到处,正行过一群女子,素衣翠裙、油伞双双,自如烟细雨中缓缓行过。
“对,就……就是如许。”她捧起茶盏猛灌了一大口,不顾那茶汁微烫,直着脖子咽了下去,抬袖向嘴边一抹,重重点头道:“这不关我们的事,我们甚么也没瞧见。”
回到屋中后,红药先去打来净水净面,又顺道去后窗瞧了一眼。
内安乐堂的人竟然也来了?!
蓦地,她的衣袖被人重重一扯。
人家有背景,现就能帮得上忙,而红药的背景,却远在皇城以外。
“内安乐堂!”红药失声轻呼,旋即缓慢掩口,目中涌出一丝惊骇。
宁妃懒懒道:“也不过图个浮名好听罢了,教本宫瞧着,委实不比那煎茶来得香。”
红药数着茶叶,向盏中拈了一小撮,想了想,又寻出个洁净的陶盏来,也向里头拈了一些。
“轰”,一语未了,门外蓦地一声惊天剧响,直吓得她后半句话又缩了归去。
她不露陈迹地打量了余喜穗一眼,却见她面色微白,两个眼睛却亮得怕人,既似惊骇,又似镇静。
算算日子,倒也差不离了。
余喜穗下认识地也喝了几口茶,惨白的面色,垂垂规复如常。
如同一群会动的纸片人。
这也全拜吴嬷嬷所赐。
如许想时,红药并未曾认识到,她现在的眼界,已然与余喜穗、吴嬷嬷之流分歧了。
一刹时,她想到了这个从话本子上看来的词。
她们举同一的油伞、著同一的衣裙,两人一排,温馨地行过平素空旷的街口,一排行过,便又是一排,似是永无绝顶。
数息以后,她才终是真正地复苏了过来。
红药目注于她,如水杏眸中,似有一种安抚民气的力量,一如她沉寂的语声:“余姑姑您听好了,我们甚么都没瞧见,也甚么都不晓得。哕鸾宫乃是三殿下的住处,我们尽管三殿下的事儿。姑姑说是不是?”
她这儿一通开门阖户地,若要惊动听,早轰动了。
这仿佛应是极美的画面。
说来也是巧,哕鸾宫的小风炉,便设在红药窗下,方才进屋时,她特地探头张了张,见那炉子上炖着一小锅热汤,也不知是谁的。
放眼皇城,再无第二局,司、监,有此穿着。
她眉头颤了颤,忙垂首道:“奴婢多谢娘……”
街口处此时行过的,已非白衣绿裙的宫正司女官,而是一群灰衣宫人。
她终究脱手了。
而宫正司的职司,便是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凡后宫有违祖制、犯下罪过者,皆归宫正司措置。
歇一拍,饮一口茶,若无其事地笑道:“这动静说不得下晌就能传遍了,姑姑说是不是?”
而待她清算洁净,又将屋中略略清算一番后,再当窗望去,那炉子上已然空了。
一面想着,她一面便由得余喜穗拉着穿过游廊,很快便来到了西角门。
几近是清一色四十以上的女子,俱是三等以上的服色,眉眼灰寂、神采冷酷,通身高低都透着一股暮气。
她这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总不能端着架子,由得人家小女人如此着恼,那样于公于私皆无好处,还不如早早修好干系,也显得她白叟家漂亮不是?
严宫朴正视着她:“是陛下颁的旨。”
宁妃也唬了一跳,正欲直身,一个小宫女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没口儿隧道:“不好了,不好了,宫正司的嬷嬷来了。”
那些宿世时令她疲于对付、心力交瘁的争斗,在目今的她看来,便如窗外飘飞的雨丝,轻且踏实,风一吹,便散了。
但是,在瞥见那身翠裙的一瞬,红药的面色,亦变得如余喜穗普通惨白起来。
一面放茶叶,红药一面伸头往窗外瞧,那风炉厨子倒是旺,小铁壶的壶嘴儿已然冒出了热气,她便将茶罐收好,正要去寻茶托,蓦地闻声有人拍门:“红药,快开门。”
她转头去看红药,眼底尚余着几分惊骇:“你……你看出来了?内安乐堂的姑姑也……也来了,你说她们……”
宁妃缓缓站了起来。
所幸现在哕鸾宫并没几个婢仆,且此际又恰是上差之时,连红菱都忙着呢,后罩房更是空得很。
“这才对呢。”红药心下微松,上前替她续了些热水,柔声道:“我们一向坐着吃茶呢,待吃完了茶,便一块儿做针线,外头的事我们一概不晓得。”
宋掌事捧着只银漆托盘,陪笑道:“到底是娘娘,甚么都懂。奴婢方才闻着这茶盏里头香得很,还觉得是甚么呢,却本来竟也是茶。”
“给你你就拿着,那么多话何为。”宁妃似颇不喜,娇柔白嫩的脸上,浮起一个无甚笑意的笑:“宋掌事自来了本宫这儿,事事都要筹划着,辛苦得很,本宫最是奖惩清楚,这是你差事办得好,赏你的,接着罢。”
“她们不关我们的事。”红药厉声打断了她,面无神采。
“出事了。”她这厢话音未落,那厢余喜穗已经一头冲了出去,开口便截断了红药之语,随后伸手用力一拉她,声音压得极低隧道:“你跟我去西角门瞧瞧去,可有点儿吓人。”
她低下头,望着盏中浅碧色的茶水,酝酿了好一会儿,方才真正擎出一个甜笑来,举起茶盏歪了歪头:“这是甚么新奇喝的,味儿真不错,回味还是甜的呢。”
正说要去寻她赔罪呢,她倒先来了。
进屋后,红药先将余喜穗按坐在椅中,旋即转去后窗,提来铁壶,将沸水倾入备好的茶盏中。
回到后罩房,余喜穗便与红药分开了。
看来,还真是那事发了。
余喜穗颤抖了一下。
她们来做甚?
说出此言时,宁妃斜倚于妆台边,撑出一截藕臂支着下巴,满头乌发挽作慵妆髻,水绿的裙摆堆烟也似,长长拖曳于地,层叠纱罗间,是大朵的折枝宝相花,影影绰绰地泛着金碧沉光,也不知是拿甚么线绣的,富丽繁复,却又不觉张扬。
便在他们说话之时,宫正司的女官仍在一对又一对地自微雨中行过,虽人数浩繁,却不闻一声嗽声、亦无脚步声响,乃至就连她们面上的神情,亦在雨幕中变得恍惚难辨。
她回过神来,便瞧见了一张白得没有一丝赤色的脸。
饶是早有所料,然此际亲眼所见,红药仍旧倒吸了一口寒气。
余喜穗已然吓得有点傻了,青白着一张脸,浑浑噩噩被红药拉着一起回了屋。
这是徐玠上回托李九牛带来的,传闻是现下外头最时髦的炒青,只消取出十余片叶儿来,拿沸水一泡,便能直接入口,其香清幽、其味甜美,倒是比甚么煎茶、煮茶都要便利很多。
红药忙挑帘拨栓,口中笑道:“你不来我也正要去找你呢,我这里有点儿……”
余喜穗强笑了一下:“恰是这个话。”
宋掌事闻言,一脸地受宠若惊:“唉哟,这茶可贵重得很呢,奴婢不敢要。”
那宫人张了张口,却被另一个声音打断:
固然心下并不太吃惊,但是,如此浩繁的宫正司来人,还是吓了她一跳。
因气候渐凉,太后娘娘体恤她们这些下人,便命仁寿、哕鸾、喈凤三所宫殿,皆在那后罩房角门的墙根儿下设了风炉,以使这些婢仆也能吃上一口热的。
末端三字,细细轻柔,飞烟似地飘过宋掌事的耳畔。
还真是巧。
红药呼吸一窒。
而此时现在,那平素老是无人的路口,正一对一对地行过宫正司的女官们。
顷刻间,茶盏中白雾升腾,清浅的茶香四周环绕着,那微带苦涩的香气,令红药怦怦直跳的心,亦随之静了下来。
素衣翠裙,恰是宫正司特有的服色。
“奴婢请宁妃接旨。”
“甚么?”宁妃尚不及言,宋掌事已是白了脸,一把抓住那小宫人的胳膊厉声问:“你看清楚了?是宫正司的人?”
那是一道极平平的语声,跟着话音,一群白衣绿裙的女官鱼贯而入,一个个面色端肃、行动敏捷,很快便将偏殿大门堵塞住,而正当中阿谁腰悬铜牌、神采冷酷的中年女子,恰是严宫正。
“来,喝一口茶,压压惊。”她将茶盏硬塞进余喜穗手里,本身亦捧起茶盏,浅啜了一口。
语毕,不紧不慢地展开掌中捧着的明黄锦帛,安静隧道:“娘娘,跪下罢。”
微有些烫嘴的热茶,在口中打了个转儿,再自喉头落入腹内,暖意如一道热流,遣散了方才那一幕带来的惊骇。
“快来,在这儿瞧。”余喜穗的声音更加地轻,冲红药招了招手,抢先蹲了下去,凑在门缝处往外瞧。
红药一时大骇,想也不想缓慢将门阖上、插牢木栓,一应行动轻悄而又敏捷,而后,拉起余喜穗便走。
莫非,皇后娘娘这是要下死手了么?
临去前,她似是有些不欢畅,约莫是觉着红药没帮她一起对于红菱,小脸儿拉得足有三尺长。
几近与此同时,钟粹宫中,宁妃亦正说着与红药不异的话。
她打了个暗斗。
不知何故,她总感觉,这一刻,本身才是个小宫女,而红药,则是那皇城里打过滚儿的大里手,那一行一止,端是沉稳。
红药见状,既觉无法、又有些好笑。
“我……我瞧着,如何也有百……百来号了。”红药颤声说道。
不知出于如何的起因,她很不肯看到三公主靠近别的宫人,一旦发明了,便总要想尽体例把人撵走才好,是以哕鸾宫非常平静,后罩房到现在还空着起码一半儿,红药现在亦是伶仃一个屋住,却也不必再为红菱而夜夜惊梦了。
余喜穗用力咽了一口唾沫,启唇时,语声微颤,干涩得像是正在冒烟:“我方才一瞧见她们就去叫你了,你瞧,这是多少……多少人哪。”
红药笑弯了眸子:“这个呀,叫做炒青。”
红药顺势望去,霍然色变。
余喜穗人还不错,动静也通达,红药不想与她生份了,待会儿少不得捧茶登门,说上几句软话,做个小、服个低,把事情圆畴昔。
是余喜穗的声音。
再者说,红药进哕鸾宫奉侍三公主的目标,亦非为了争抢甚么名头职司,因此,这些许龃龉,在她看来没有一点意义。
她和余喜穗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言至此,将一根纤纤玉指向旁点了点,浑不在乎隧道:“你拿去喝罢,这茶本宫喝不惯。”
出事?
红药几乎被她逗乐。
便在这个刹时,那群灰衣人中,有一人忽地转首,幽冷阴沉的两道眸光,直扫了过来。
看着那张精美而又洁净的脸,被那柔嫩而又果断的眸光覆盖着,余喜穗下认识地点了点头。
广大而华丽的裙摆在她的足边展开,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
“谁颁的旨?”她问道,拢在袖中的手竟没有一丝颤抖。
“红药你你你你……你瞧,那是不是……是不是……”余喜穗的嘴唇不断颤抖着,颤抖的手指向门缝处。
想必,这便是皇后娘娘的手笔。
相较于宫正司的女官,这群灰衣宫人予人的感受,格外阴沉。
宋掌事面色惨白,手指一松,被她抓着的那小宫人立时趁机溜去了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