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最后一批遣返的是仍旧囤积在邯郸的上百个弥补营,他们在整场大战中并没有阐扬甚么感化,在待命了大半年,然后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不过固然没有经历过烽火的浸礼,军事参谋总署高低军官们都以为,对他们的动员还是值得的,毕竟大半年的虎帐生涯,是会让很多农户后辈脱胎换骨的,将来如果需求的话,这批弥补兵一样是能够立即拉出来的力量,是以,他们的弥补营番号并没有撤消。
真要提及来,或许这便是燕军的特性之一。或许换做旁的军队,直接裹挟着降卒,拼集起一支雄师,用不了半个月工夫就直接南下了。但燕军却分歧,从李诚中开端,一向到最基层的都头、队官、伙长等,不把手头上的事件理结清楚,不将这支军队规复过来,就感觉浑身不安闲。
颠末作训司的尽力,二十天以后,这些牙兵被整编为一百三十七个弥补营,随时等候着进军河南。
李嗣本和李存进归降的表章来得很快,各遣宗子携精锐牙兵前来高平,说是随军着力,实在就是为质。李诚中对此欣然采取,让他们到晋州军入耳命,至于二将本人,则被要求驻防原地。至此,全部河东算是落入了燕军手中。
周坎的打算是,起首整训六七万投降的牙兵精锐,整训的目标以“整编”为主,“练习”为辅,只要达到将其分离体例成各支弥补营,再让他们体味燕军的军事条令便可――背诵都不必,晓得就行!
从天佑二年十仲春下旬开端,燕军的大裁军一向停止了一个月,直到天佑三年元月尾才结束。此次大范围的裁军,燕军一共裁撤了二十万河北军兵、十五万河南降卒,极大地减缓了粮食压力,同时因为河北军兵回返故里,河北的出产力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规复,对于仍旧集结在上党地区的燕军来讲,所获得的支撑力较着更高了。
十万多人分批从滏口陉返回河北,然后各自支付了一笔丰富的赏钱,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他们固然回了家,但弥补营的番号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名字仍然在各支弥补营的名册上,一旦有事,很快能够再次堆积起来。
不过李诚中也实在不敢担搁了,到一月尾的时候,他终究收回号令,雄师开出河东,进军河南。
当齐军和岐军分开太行陉的时候,全部上党地区都成了燕军的新兵练习营。环绕着石后堡、土门岭、长平村、寺庄、高平、界牌岭、壶关等要点,两边建立的大小营寨、要塞和堡垒超越上百个,这些军事设施略加整饬,便可直接拿过来利用。是以,在李诚中的唆使下,军事参谋总署将上述设施全数归入作训司统领,建立了作训司第六座新兵练习营,也是规制最为庞大的一座,定名为上党新兵练习营。
作训司紧接着又开端了第二次整训,这一次整训就比较正规了,与河北新兵练习营体制不异,练习期为三个月。十万降卒开入各个指定的营地,被一个个教官带走,开端了他们全新的军伍生涯。
为此,作训司从上党大战中的伤兵里征募练习教官,并将河北五大练习营中的练习教官告急抽调一批赶赴上党。
第二批遣返的是驻扎在邯郸的预备旅,在燕军的体例中,预备军也是常备兵种,一县为一营,一州为一旅。这五六万预备军一向屯于邯郸,防备着相卫方向,是上党战事狠恶之时,包管河北安然的首要力量。现在战事结束,他们也接到了虞侯司的调令,各自返回地点的州县。雄师堆积在一起,所耗糜的粮秣是分离归去因地就粮的三倍,让他们回到各州,能够极大的减缓邯郸的粮食压力。
一场大战下来,诸军皆疲,且需求应对的战后扫尾事件过分庞大,以是李诚中一向没有下达南下的军令。军事参谋总署各级军官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埋头于招降、整编、裁汰、粮饷、辎重、打算等一应事件;各支主力军也在舔着伤口,召开各级军功评断、推举有功将士,理顺被打乱了的上下级建制,遴选和弥补缺额士卒。一时候,竟然抽不出身来抢占河南。
搜刮梁王的结果并不好,整整一个多月,都没有梁王等人的踪迹,这也不出李诚中的预感,毕竟在如许一个期间,想要寻觅一支百来人逃兵的行迹,是极度困难的。
固然减少了三十五万人,但燕军的战力并没有遭到多大影响,目前,上党地区的燕军以颠末弥补后的九大野战军团为主力,然后是颠末扩大的辽东保安军、幽燕保安军和晋州军,能够直接拉出来野战的军队达到十五万。除此以外,另有一百多个由梁军牙兵降卒整编的弥补营,以及仍在上党新兵练习大营整训的十万梁军降卒。
在怀约联军的军官和兵士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开端向军事参谋总署提出诉求,要求将称呼停止变动,赐与和其他八军近似的号角。传闻李诚中本人正在考虑,但事涉河北对关外的大政,还需求细心考虑才行。
如许的经历,使得燕军成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各族联军,固然仍以汉报酬主,但此中充满着浩繁的胡人。胡人和汉人并肩作战,几近不分相互,不知不觉间处理了军事参谋总署苦思冥想的胡汉军士融会题目。实在仅就近况而言,颠末上党之战后,怀约联军已经和其他八军没有甚么本质上的辨别了,军制上已经完整类同,独一分歧的,只是兵种的构成――摆布厢别离为马步厢,也就是马步混成军团形式。
燕军在与诸侯联军的上党决斗中大获全胜,一举毁灭了梁军数十万主力,这一战实际上奠定了李诚中争霸天下的根底。既然决定争霸天下,岐国和齐国天然是不能任其存在的,是以李诚中也不会答应郭启期和王师克率部以“联军”的身份攻伐河南――打完河南紧接着就要逼迫所谓的“齐国”低头,至于岐国,也不成能任其下去。
上党练习营的包容才气能够高达五十万之巨,但要拿来停止军事练习,也就在十万以内,可就算是十万,作训司也整训不出来,因为教官的数量严峻贫乏。
李诚中干脆将郭启期和王师克招来,正大光亮的将本身的企图说了。他表示,天下盘据百五十年,战乱不休、生灵涂炭,这类情势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燕军的企图是规复大唐江山一统,再立中心威权。他让二人各自率军返回,奉告岐王李茂贞和齐王王师范,要么就各自整武备战,筹办好燕军的讨伐;要么就去国号,从射中心调遣,但能够保存李茂贞和王师范的王爵,为子孙后代换一份家业。
如许无疑会降落这些精锐牙兵的战役力,但却能最大程度的包管燕军批示体系的顺畅运转,也算有得有失。
是以,天佑三年的正旦直到元宵,燕军都是在上党度过的。这段时候里,李诚中一共只签发过两道对外的军令,一是调和河东各州,搜刮梁王一行的踪迹,并派出数千马队驰出太行陉,在都畿道撒开大网,封闭梁王逃入河南的通道。另一条军令则是向晋阳的李嗣本、雁门的李存进招降,让他们速速易帜。
郭启期和王师克各自率部分开了上党,燕军将太行陉放开,任其自去。王师克将沿黄河向东,直回青州,郭启期则沿河而上,去往凤翔。两人走的时候都表情庞大,看着壮硕威武的燕军,想着自家的将来,心头百转千折,一起感喟不已。
与作训司集合整训军队相反,虞侯司则开端大范围遣返军士。不是说李诚中筹办马放南山,而是保持军队的耗损太大,打了大半年,河北的出产已承遭到了严峻影响。虞侯司起首遣返的是囤积在上党地区的两百个弥补营,这十万多士卒有的插手了战役,有的还没上过一线,但不拘如何,老是在疆场上待过,应当让他们回家了。
当时的环境是,有甚么兵就弥补甚么兵,甭管你是胡族还是汉人,一道号令下来,拉上去直接充分疆场。特别是跟着高平以南、界牌岭防地争夺战的日趋白热化,很多戍守各处山头的燕虎帐垒丧失惨痛时,大量的契丹、渤海、新罗、室韦、库莫奚、杂胡等各族兵士都遵循就近原则,直接填了上去。
与天下甲等主力的大范围会战,对于燕军来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浸礼,进一步考证了燕军批示体系在大兵团、大疆场上的调剂和构造才气,理顺和处理了很多之前未曾发明的批示题目。同时,对于各支一线主力来讲,也是不成多得的磨合机遇。
虞侯司尽力共同,将建功的士卒抽调过来,临时任命了一多量队正以上军官,他们的任务不是带领兵士作战,而是将这支降军带领妥当,弥补的时候也不是遵循燕军正规弥补营那样,一队一队团体例弥补,而是分分开来,碰到兵员缺额的时候就立即弥补,缺一个弥补一个,缺两个弥补两个。
薄河泉一战中,岐军郭启期部和齐军王师克部临阵反叛,攻陷陵川,也算是为封闭诸侯联军立了一个小功绩。故此,李诚中没有究查他们之前与梁王联袂,共同北伐的罪恶。
遵循军事参谋总署最后的安排,从关外草原、渤海、新罗等地征募的弥补营是独立设置,并且筹办独立成军的,优先弥补的工具也是怀约联军如许胡人居多的军队。但是跟着战事的逐步鼓励,当上党疆场分化为高平和襄垣南北两大疆场,进而呈现跳出河东的大范围外线作战时,如许的假想便已经没有人去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