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挥鞭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

韩安国过往曾任梁海内史,梁王入朝请罪后,韩安国便被报酬太中大夫,为汉帝刘启幕僚,秩比千石,当今让他去做县令,是要贬官么?

两人的封邑但是在本来的都城,且不提是海上商路的中转点,光是东珠的首要产地就足以让各世家大族眼馋,另有诸多两地特产,与两人搞好干系,有赚没亏的。

欧贞鸣和邹馀善乐得眉开眼笑,他们府中的嗣子更是镇静不已。

天子刘彻却又是例外,指派了两位县令,任太中大夫韩安国出任温鹿县令,兰台令史主父偃出任福榕县令。

至于担忧两大骑营建反,那就太好笑了。

……

天子心中是甚么策画,群臣看得清楚,两位列候亦看得清楚。

东瓯王欧贞鸣封为温鹿候,食邑为温鹿城;闽越王邹馀善封为福榕候,食邑为福榕城。

欧贞鸣和邹馀善想着今后也会常住都城,与这些位高权重的“地头蛇”搞好干系大有好处,自也笑面迎人,来者不拒,乃至应下了数位重臣的邀约,筹算寻休沐之日过府饮宴。

早已看上的世家贵女,也有底气去和那些世家后辈争上一争,若实在争不过,还能够拼爹啊!

温鹿城和福榕城皆要开县设府,按理说两县的县令该有丞相府研议人选,由公府核定查对后调派,天子不会亲身指派此等低品阶的官员。

刘彻又是谕令登殿插手大朝会的中尉张汤,着他从中尉府抽调得力的部下,出任两县的县尉,乃至调派大量吏卒。

跟着西瓯和雒越各部一一被剿除,两国最后集结的二十万联军也慢慢抽调返国,停止大范围的斥逐,让他们带着家中妻儿长幼迁徙到豫章和丹阳两郡。

人才的培养不成能一蹴而就,要多给他们机遇,不怕出错,就怕一错再错,谁也不是生来就全知全能的。

韩安国的太中大夫替他保存,温鹿县令乃兼任,让他领两份秩俸,若这都不乐意,不睬解天子的良苦用心,好生替朝廷办差,那也就该弃用了。

他们虽给田胜和窦宪送了请柬,但可没真希冀他们会赏光,更遑论诸位亲王,他们压根就没敢往皇亲苑递帖子。

汉六十八年,正朔。

天子开大朝,于未央正殿受百官朝拜,万邦朝贺。

群臣皆是讶然,对陛下的用人颇是摸不着脑筋。

虽说两个半大少年不再是外邦太子,而是候府嗣子,但他们却晓得自个今后在长安世家后辈的圈子里必然混得更开,起码打群架时不会再担忧旁人拿甚么化外蛮夷说事,乃至拉偏手了。

四万马队刚好设两个骑军校营,虽别离号为瓯骑和闽骑,但两校的将士是打散后混编的,倒非真是纯粹的本族袍泽,较为近似胡骑而非羌骑。

刘彻觉着若也将之斥逐过分可惜,大汉连胡骑和羌骑都可收编,这四万马队也该归入旗下。

别觉得汉军将士好忽悠,甘心为国为民抛头颅撒热血的意志确切有,但那是在社稷危急存亡之际才会发作出来的,若想让他们玩命去开疆拓土,挞伐外族,那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买命钱才行。

大汉天子刘彻故作难堪,但“抵不住”两位藩王苦苦要求,文武百官齐声劝谏,也就顺势允了。

对南越国的兼并也在徐行停止,但还得等布山,苍梧和合浦三座大城尽数兴建完成,进而屯驻重兵,紧紧掌控岭南之地,才会正式对外宣布南越除国。

现下两国联军仅余四万马队,皆是东瓯和闽越最精锐的将士。

在瓯骑和闽骑将士眼里,这些新设备已是过往想都不敢想的,便连战马都可披上精密鳞甲,实在让他们感慨,过往他们还真是人不如马啊。

亲王们过往为了避嫌,除却刘氏贵爵府上的婚丧嫁娶会偶有列席,便连三公九卿生儿嫁女都是不会露面的,说得夸大些,要请到他们比请神仙还难。

主父偃则不似司马谈那种纯实际派,既是信奉大一统学说,就该多多实际,积累实务经历,去指导外邦归化恰是最好的机遇。

正朔过得不久,诸多大汉官吏和将领纷繁从长安出发,别离赶赴诸越之地,完成东瓯和闽越内附的善后事件,正式将两大藩国归入大汉版图。

毕竟另有大汉西南边另有夜郎,滇国和哀劳,另有后代东南亚那些矮黑人,岭南不成能不屯驻兵力的。

天子刘彻却为两位列候开了惯例,允其可常住京师,并可将家中亲眷乃至麾下僚属皆迁来长安安设。

整编完成后,两个骑营皆临时在合浦安营屯驻,等候停止全部换装,改换的盔甲兵械虽不比屯驻京畿的五大骑营般精美,但皆同于胡骑和羌骑。

两大骑营的校尉早已指派,便是本来东瓯和闽越两军各自的主帅,刘彻并不筹算改换,就如羌骑仍由羌将自行率领,免得影响统御力。

朝廷往两校派监军也只为平常的相同和传达朝廷诏令,倒不会对两校的平常军务指手划脚。

戋戋燕徙喜宴,便得赵王登门道贺,诸位亲王送了贺礼,这得是多大的脸面?

东瓯和闽越皆是除国,却未设郡,仅在两国都城设县开府。

东瓯都城瓯城,为后代的温州,故改名为温鹿城;闽越都城东冶城,为后代的福州,则改名为福榕城。

家中亲眷也纷繁通过大汉邮驿传来家书,皆已获得军眷虐待,由官吏帮着迁徙安设,在豫章郡治南昌周边定居,分的官田皆在彭泽之畔,是大片泥土肥饶的上好良田。

四万马队,还是没有领地属民的孤军,就似无根浮萍,造反?

刘彻不是列席朝会,便是召见各位封疆大吏和刘氏贵爵,还得考虑诸越之事,宫里更有个怀着身孕的婆娘要哄着,真真忙得是昏入夜地。

长脸,太长脸了!

赵王刘彭祖更亲身登门,并代表诸位亲王奉上贺礼,国舅田胜和大行令府上的嗣子窦宪亦登门来贺,这实在教欧贞鸣和邹馀善受宠若惊。

当然,恰当的助力还是要为他供应的。

过往欧贞鸣和邹馀善为外邦藩王时,大汉群臣可不敢与之多来往,免得犯了忌讳,现下他们成为大汉列候,可就没了那些顾虑。

更着已回京复命的太尉李广研拟,向两县各调派万名边军将士,耐久屯驻。

依常例,大多列候都必须常住其封邑,无天子诏令不得随便出封邑,更不成随便入京。

归附大汉没甚么不好的,有吃有穿,有精美兵械,有丰富粮饷。

高祖刘邦曾明言,异姓不得再为诸侯王,故东瓯王和闽越王皆只能赐爵列候,位秩同于刘氏列候,居异姓列候之上。

因着今岁正月入京朝贺的世家浩繁,故而两位新晋列候的燕徙宴场面昌大,尤是江南各郡县的世家大族多是由家主亲身登门道贺。

红口白牙就引得将士用命,袍袖一挥就让万民拜伏,那是小白汗青文才有的情节,真当大汉臣民傻啊?

实在相较汉军将士而言,瓯骑,闽骑乃至羌骑,无疑更轻易满足,胡骑倒还受了汉军不小影响,对加官进爵还是有些念想的。

瓯骑和闽骑的将士们也不傻,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诸多整编事件才得以更加顺利的停止下去。

疯了不成?

大将军郅都颇是对劲整编的进度,向远在长安的天子陛下快马呈报,包管能在阳春三月前完成两大骑营的换装整备,还请陛下尽速调派数位汉将前来作为两校监军。

主父偃这兰台令史倒是平调,但从京官调去做偏僻之地的县令,也是带着贬谪的意味,何况弱冠之年的主父偃没措置过实政,真能主政一县?

骑营将士们得了家书,自是欣喜不已。

东瓯和闽越不似铁血尚武的大汉,没甚么军功爵,故而没多少贵族肯刀头舔血,亲身上阵杀敌的,此番远征南越的将士多是贫苦出身,吃得饱穿得暖,家中有屋有田,就非常满足了。

刘彻自不会向群臣多作解释,这两个皆是闻名后代的大牛人,若连两个归化的外邦都城都打理不好,今后也就别想再获得刘彻重用了。

欧贞鸣和邹馀善倒是东风对劲,往北阙甲第的侯府正门挂上御赐的牌匾,恰是燕徙入住,还接连大摆喜宴。

每岁正月皆是天子最繁忙的时节,今岁更是如此。

刘彻看好幼年的主父偃,就如同昔年看好东郭咸阳和孔仅,天然要为他供应生长所需的机遇和营养。

因此刘彻让欧贞鸣和邹馀善向联军将士公布最后的王令,让他们今后接管大将军郅都调派。

两人在长安城过得津润时,东瓯和闽越先前抽调出去征讨南越的雄师则早已接到他们公布的最后一道王令,正在南越接管整编。

两位列候可收封邑属民租赋,但不得设官治政,商税也仅能依呼应比例收取,朝廷的大农府会抽取大头,两位列候亦不得另行加征。

散了大朝,殿内群臣皆是纷繁恭贺两位新晋的列候,急着与二人攀友情。

老欧家和老邹家现下是要钱有钱,要背景有背景,要爵位又有爵位,除了老刘家的贵爵嗣子,跟其他世家拼爹,必是不会输的。

实在没有万邦,西域那些寡民小国的使臣乃至国君皆由大行令窦浚访问打发,有资格登殿觐见的就外邦藩王就唯有东瓯王和闽越王,何况两人还当殿呈递了举海内附的国书,献国于朝已成定局。

他们本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此时更是干脆,忙是跪伏顿首,谢主隆恩。

推荐小说:

最强仙庭 |  道姑花事 |  我想和你做好朋友 |  一剑惊风雨 |  恶魔总裁:娇妻就要宠上天 |  极限特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