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1.100 取之有道

陛下以“九锡”加蓟王。乃是以王莽故事,试之。

“嘶――”看过蓟王上表,陛下倒吸一口冷气。肉疼之情,溢于言表。

待群臣顺次观过,王太妃自帘后发问:“诸位觉得如何?”

三拒表书副本,已快马加鞭,传返国中。

何如民气隔肚皮。

诚如陛下所思所想:人,总有所求,或趋名逐利,或沽名钓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细细想来。蓟王当世豪杰,磊落开阔。所思故所想,所言故所行。表里如一,又何必讳饰。先前只增封三县,世人皆觉得恩薄。陛下欲加九锡,却拒而不受。只求再得二县,乃真脾气使然。

若求大汉江山,断不能给。若求裂土增封,自无可厚非。若求美人如玉,当多多益善。

因而,退而求其次。

时至本日,孟德虽一定再有机遇。然王莽已开先例。

“猜想,当无惊无险。”娄圭已想通统统:“不受九锡,另有所求。乃臣之道也。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如我主这般。”

楼桑令乐隐,仓猝起家相问:“娄府君何不明言。”

既表示对皇位“无野心”,又揭示本身“有所求”。

环顾群臣,这便和颜悦色,居高低问:“当增封那边?”

殿中诸谋主,亦肃容回礼:“得遇明主,亦是我等三生之幸也。”

洛阳朝堂。

六大谋主皆不在。蓟都尹乃国之智囊:“回禀王太妃,再取二县,指日可待。”

如此,虽不取陛下心头之肉,却也需陛下割肉放血。

君臣相知,莫逆于心。

蓟王索要“赐婚”、“增邑”。

经王妃一说,群臣纷繁觉悟。乐隐这便言道:“陛下所予,非我主所求,故不受。我主有功于社稷,理应得赏,故求之。”

万金堂内,张让等十常侍,各个交头接耳。蓟王三拒九锡,不正应了陛下情意。为何偷看陛下神采,竟如此之狰狞。

再一言蔽之:“无野心而有所求”,方是蓟王安身立命之道。无欲无求,死也。欲壑难填,死也。

陛下纵肉疼不舍,却也给的放心。

“蓟王……三拒九锡,真纯臣也。”陛下哆颤抖嗦,一声长叹。实在是疼啊……

敢问陛下,还再“加九锡”否?

蓟王之至心,究竟如何。不得而知。现在贵为王爵,位极人臣。稍后还当重用。不成不察。

蓟王有功理应得赏,亦是理所该当,受之无愧。

陛下命黄门令左丰,朗读蓟王上表。

转而再想。蓟王此举,当深得圣心。蓟王之真情意,字里行间,历历在目:孤不要陛下万里江山。然千里封国,多多益善。

故陛下以“加九锡”相试。若蓟王受领,乃犯人臣之大忌。如窦太后所言,今后必诸多设限。罗织罪名,莫须有构陷。轻则削县,重则除国。身故族灭。

换而言之。若蓟王不受九锡,再增二县,亦合情公道。

如此一来,皆大欢乐,君臣无间。

临乡,蓟王宫。

“知我主者,唯四丞也。”娄圭佩服。

百官交头接耳,并无贰言。

明知是火坑,又岂能纵身跳下。

备思前后。终换作一声长叹。普天之下,敢明目张胆,跟陛下还价还价者,唯蓟王一人耳。

思前想后,蓟王这便起家下拜:“得诸位大力相扶,乃备之幸也。”

曹节岂敢揽上身:“陛下三加,蓟王三拒。所谓‘事不成过三’。若再加九锡,亘古未有。何不开朝议,纳百官之言,再做定论。”

“加九锡”,本是对人臣最高褒赏。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皆加九锡而位极人臣。然自王莽始,凡“加九锡”之人或其子,颇多篡位者。

经一夜舒缓,陛下肉疼稍减。

那么,蓟王何所求?

王妃遂问道:“此中可有盘曲艰险。”

当然,亦不成逆来顺受。且蓟国君臣又深知陛下皇商本性,善好处互换。因而退而求其次,先索美人,再取封邑。人地分身,如何能不美。

王莽始作俑者,后被孟德父子,发扬光大。禅位前加九赐,成为逼末代帝王“禅让而篡位”之标配。后有西晋司马炎、南北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隋唐杨坚、李渊、赵匡胤……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此举,亦成为后代权臣称帝的根基形式。

然若蓟王推让不受,恪守臣节。陛下亦会心生警戒。因为在陛下看来,人总有所欲。有欲必有所求。无人例外。蓟王乃当世人杰,自也不会例外。若行虚情冒充,更需警戒。

一言蔽之:领受九锡,闪现野心;拒而不受,埋没野心。因而,受与不受,皆不能令陛下放心。陛下若不放心,蓟王又岂得放心。

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又说报酬财死,鸟为食亡。

“老奴领命。”曹节叩拜。

“此言甚善。”陛下这便点头:“明日早朝,将蓟王表奏公之于众。且看百官之意。”

王妃却已明白:“有功当取。然该取何物,又取多少,便是为臣之道。”

蓟王了得!

周时加九赐,无关帝位。直到王莽时,“加九赐”才变得别有用心。王莽欲篡汉,然时人皆觉得,汉朝乃天命所归,王莽本是汉臣,若冒然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国不正。国不正则位不稳。为名正言顺,王莽这才炮制加九赐,作为称帝的前置。加九赐后,王莽统统“如天子之制”,终究篡汉。

用后代的话来讲,这就是个坑啊。

如此庞大难寻的义理比武,差之毫厘的纤细拿捏,存亡一线的精准算计。自幼身居高位,称心恩仇的刘备,又如何能晓得。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王妃明见。”娄圭答曰。

蓟王,究竟是辅汉,还是篡汉。

“九锡”,周朝已见记录。《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后有注疏:“诸侯有德,当益其地,不过百里,后有功加以九赐。”周时,天子会授予在品德操守、武功武功等诸多方面,有极大成绩的诸侯,九种特别器物,便是“九锡”。

收到蓟王六百里加急上表。一眼扫过,曹节先长出一口气。稳住心神。待细细看来,又不由盗汗直冒。

一气呵成,通篇读完。饶是倒春寒夜,亦浑身大汗,如同水捞。

“至于,蓟王所求,尚书令觉得如何?”稍作喘气,陛下居高低问。

推荐小说:

农女有毒:王爷,请自重 |  穿书后她成了万人迷 |  嫡锁君心 |  美人不成双 |  帝凰之倾世绝宠 |  冥夫难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