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魔(2)
千年古都,古都千年,也是一部玉的汗青。它曾经集合了多少珍宝,哺育了多少巧匠,缔造了多少古迹!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该山大玉海”,已见元多数玉器行业的端倪。这件大玉海,原在琼岛广寒殿中,是元世祖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贮酒器,以大块整玉雕成,沉雄广博,气势澎湃,重三千五百斤,可贮酒三十余担,为世所罕见的巨型玉器和艺术珍品,用时十五年砥砺而成,从金至元,跨了两个朝代!明朝官府的御用监广召艺人进京,琢玉行业日趋繁华,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已达鼎盛,并且停止明白合作,琢玉、碾玉、抛光都有专门的作坊,日夜为皇室官府赶制玩物、金饰和日用品,凡瓶、炉、卤、鼎、觚,金饰、服饰、车饰、马饰,餐具、酒具等等无所不包,还在快意馆设雕事情,专为玉玺、玉册刻字。清朝末年,内忧内乱,玉器行业趋于低沉,至第一次天下大战结束,欧洲、日本经济复苏,对工艺品的需求刺激了北京的玉器出产,构成了自18世纪末叶开端的玉器出口贸易的**期间。到了民国初期,北京的珠宝玉石店已有四十余家,揣摩玉石的作坊三十余家,古玩铺百余家,在崇文门外的花市一带和前门外廊房二条、三条、炭儿胡同、羊肉胡同,整天不断于耳的是“沙沙”的磨玉之声,玉器行手工艺人已达六千之余!比较闻名的作坊有:崇文门外的宝珍斋、东四牌坊的德宝斋、羊市大街的富润斋、廊房二条的魁星斋,随之又崛叛逆珍荣、天珍斋、济兴成等等。当时的奇珍斋还在暗澹运营,名声甚微,底子有力跻身于强者之列,只在廊房二条开一个小小的“连家铺”,前面两间门脸儿,算是作坊,背面连着几间房屋,百口居住。因为店小,虽有一块由“玉魔”白叟题字的大匾,却一向没在门前吊挂,除了有买卖来往的行里人,普通人只当这里是浅显住家。
“成。”卖主儿一言为定,“您就筹办燕徙吧!”
梁亦清停动手里的活儿,回过甚去看了看,那托在荷叶上的樱桃,像是盛在翠盘里的玛瑙,就说:“嗯,都雅,赶明儿我就照如许做一件儿!”
“哎呀!”侦缉队长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由惊叫起来,“您就是奇珍斋的韩老板?久仰,久仰!怪不得……”他并没说出怪不得甚么,两边却都内心明白,哈哈一笑,接着说,“这屋子归于您手,真是货卖识家了!”
侦缉队长心中窃喜总算把“玉魔”的阴魂甩出去了,至于这位韩老板此后如何备吃惊扰。他就不管了;韩子奇暗自光荣终究把这位瘟神侦缉队长请走,他倾慕已久的“博雅”宅得其所哉。
这些日子,恰好北都城很不平静。三千多名门生跑到**前集会、游行,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本公使章宗祥,放火烧了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宅子,还把章宗祥痛打了一顿。前几天“博雅”宅的老先生来看玉,慷慨激昂地提及这事,说是中国人去插手巴黎的战役集会,要求打消袁世凯跟本国人签订的“二十一条”,收回青岛,堂堂的“克服国”的这个要求却被回绝,才变成了门生们“外争国权,内惩民贼”的行动。老先生发了一通“治国无人”的感慨,梁亦清听得似懂非懂,他只会治玉,哪会治国?也没法安抚老先生,只闷闷地谈了一阵子玉。玉的行情起落,干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干系到奇珍斋的存亡……
实在,当时的奇珍斋主梁亦清。倒是一名琢玉妙手,瓶炉杯盏、花鸟鱼虫、刀马人物、亭台楼阁、舟车山川,无一不精。平常一块璞料,他能一眼看破藏于此中的玉质好坏;剖开以后,因材施料,随形而琢,常常化腐朽为奇异。但梁亦清固然技术高强,却本性木讷,不擅言辞,又无文明,没有本领对付买卖场中的寒暄和争斗排挤,足不出户,只会埋头做活儿。他的产品,供应各家古玩玉器商店,更通过汇远斋的蒲老板批量远销外洋,都卖了好代价,他却只从订户手中收取预订的代价,任凭人家*他的技术赢利,也不抱怨,安贫守摊,本小利薄,*两只手不断地做,保持一家人生存,多年来奇珍斋并无生长。梁亦清年过四十,膝下无子,老婆白氏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跟着白氏的模样儿,一个比一个斑斓,肌肤白润,像是用羊脂玉雕成的,长女名叫君壁,次女名叫冰玉,都是非常贴切的好名字,是梁亦清请那位学富五车又癖好古玩玉器、住在“博雅”宅中的老先生给起的,梁亦清和白氏为喊着便利,平时便呼作“壁儿”、“玉儿”,视为两颗掌上明珠。壁儿和玉儿相差八岁,小的还在盘跚学步,大的就已经能帮忙白氏持家了,洒扫庭除、铺床叠被、缝补缀补、洗衣做饭,都是一把妙手。壁儿还比母亲白氏更胜一筹,资质聪慧,善于心计,家里的表里开支,都比母亲还稀有,虽不识字,却全凭默算,安排得井井有条,方才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近是梁亦清的小小“账房”。偶然梁亦清前面的活儿忙不过来,壁儿便打打动手,待客、收款、送货,乃至帮父亲做一些破料、量材等等简朴的活儿。梁亦清却从不让她上“水凳儿”,一则是因为这琢玉的苦活儿原不是女孩儿干得了的,二则是技术人向来“传儿不传女”,女儿学会了技术,归根结底是人家的。眼看着奇珍斋后继无人,梁亦清常常不当着壁儿的面向老婆感慨:“唉,可惜是个女儿,如果个儿子……”
货卖识家,这对于买卖两边都有一种名誉感。成交以后,皆大欢乐。
侦缉队长的确被惊呆了,谁见过如许的卖主儿?他说出个价儿来,人家一个子儿不还嘴,当天就给一万,买卖行里哪儿有过如许的先例?预付三成的订钱就说得畴昔了!这小我……他有多少钱?他是谁啊?
“那您就再出两千!”侦缉队长摸透了对方的心机,天然就不客气了。
“樱桃,这是樱桃啊,爸,您吃几个解解渴!”
“叨教大名……”
民国八年,方才入夏,廊房二条街口已经响起应时的鲜果、小吃的叫卖声:“……供佛的哎桑葚唻!”“大樱桃唻!”“好蒲子,好艾子,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儿的大粽子唻……”
韩子奇的奇珍斋,是消逝了的汗青的稀释,是世上珍奇和人间聪明的结晶,是一个惹人羡慕、诱人切磋的谜……
梁亦清头也没回,只说;“那些汉人吃的,可不能买!”
买卖说成绩成了,侦缉队长没推测会这么快。“您得等我搬利落了再搬出去,”他担忧卖主儿半截儿发觉了他的奥妙而变卦,“您不也得筹办筹办钱吗?”
没想到对方二话没说,答复得利落,只要一个字:“成。”
“您贵姓?”仓猝中他又反复了前面已经问过的话。
梁亦清放下活儿,起家走出里间,昂首一看,也觉惊诧,这一老一少,他也并不认得。
不日,屋子腾空,“博雅”宅便成了奇珍斋主的府第。
韩子奇的奇珍斋,当时已是名满京华,提起“奇珍斋”三字。如同提起“同仁堂”、“内联陞”、“瑞蚨祥”……不晓得的人,只能怪本身孤陋寡闻了。所分歧的是,奇珍斋不是运营丸散膏丹、市匹鞋帽、煎炒爆烤,它的货色,是与衣食住行毫不相干而又惹人谛视标古玩玉器、珠宝钻翠,位于正阳门外大街路西、大栅栏以北的廊房二条。这一带,如果追溯到元多数期间,并不是繁华闹市,当时的米市、面市、鸡鸭市、缎子市、帽子市、铁器市、金银珠宝市都集合在北城。明朝今后,贸易中间南移到了正阳门内的棋盘街一带。永乐初年,官方在四门建立店铺,称为“廊房”,分三等租给客商,资金薄弱的便选为“廊头”,廊房头条、二条便是自当时始。到了清朝,前门外一带便大大富强,超越了前朝,“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烈繁华亦莫过于此”,店铺林立,摊位满街,四方客商云集,日夜游人如织。所谓“东贵西富,南城禽鱼花鸟,中城珠玉斑斓”,这“珠玉斑斓”的“中城”便是指前门外一带繁华的贸易中间。而斑斓当中闪闪发光的珠王,则是集合在廊房头条、二条的古玩玉器行业,那是三百六十行中的奇葩,人间商品中的珍宝,“金银有价玉无价”,这是尽人皆知的。先秦的和氏之壁代价十五座城池;南北朝时东昏侯赐给爱妃的一只虎魄钏,代价一百七十万两;元朝大德年间的一粒红宝石,代价十四万锭;清朝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曾估价五百万两……与这些比拟,奇珍斋老板韩子奇用一万块表大头买一座屋子,也就不必令人咂舌了,丢下这一枚石子,并没有试出他的水深水浅!
两个女儿这才伸出玉笋似的手指,谨慎翼翼地拈起樱桃,送到嘴边,嘬着那甜甜的、酸酸的、凉凉的甘旨。梁亦清望着那两张玉盘似的面庞,缀着樱桃的鲜红一点,心中又是一幅丹青,满身的颓废就都消弭了,转过身去,持续他那艰巨而又冗长的揣摩。
“敝姓韩。”
下半句话就不说了。老婆白氏这时就怀着深深的愧意低下头去,仿佛还不甘心:“为主的慈悯……”信赖真主迟早还会赐给她一个儿子,固然本身已颠末端生养春秋。
现在,梁亦清上了水凳儿,便把统统烦恼抛在脑后,心中只要玉了。
“韩子奇。”
梁亦清手不断工,叮咛壁儿去开门,归正他晓得不管是老主顾上门取活儿或是送款,壁儿都是认得的。
侦缉队长不由得悄悄吃了一惊:这小我早就相中了这处所了,不看就买,好痛快!这不管对卖主儿还是卖主儿,都举高了职位!侦缉队长内心欢畅,看来这屋子确切是好啊!如果不是阿谁“声音”在贰内心闹腾,没准儿这会儿就不舍得卖了。但是,非卖不可,他不管如何也要躲开这个鬼处所,能遇见这么个至心想买的主儿决不能放过!他在内心把本来想好的代价又加了两成,才说:“跟痛快人打交道,咱不来虚的,你给一万袁大头吧!”
侦缉队长又是一愣,想再抬价,已是不成能了,灵机一动,又弥补说:“可有一条,韩先生!我卖的只是屋子,二道门里的那四扇黄杨影壁,可没打在里头,我得搬走!”
中间的玉儿早就馋涎欲滴,父亲不脱手,却不肯先尝。梁亦清垂怜地笑笑:“我瞧瞧就成了,你们吃去吧!”
“这……影壁也是屋子的一部分嘛,”卖主儿沉吟着说,“我买这房,也买这影壁,代价能够筹议。”
梁亦清一家,是坚信真主的穆斯林。在偌大的都城,回回民族的子孙只占人丁的极少数,玉器行业当中就更少了,这或许就是梁亦清之以是深居简出、与世无争、以一种与生俱来的防备心机把本身封闭起来的启事吧?
壁儿领着玉儿,闻声从奇珍斋出来,就去追卖樱桃的车子。那小小的独轮车上,搁着柳条大笸箩,垫着块蓝布,装满樱桃,中间摆着一罐清例冽的井水,卖樱桃的男人一面呼喊“大樱桃唻!”一面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这气象,只消看上一眼,清冷鲜美便沁民气脾,不能不买了。壁儿递畴昔两大枚,卖樱桃的男人便拿起一只小小的白瓷茶盅,盛起两盅樱桃,倒在绿茸茸的鲜荷叶上。壁儿接过来,却不急于咀嚼,领着馋馋的玉儿,回了家。
“等几天倒是不碍事,您尽可安闲,”卖主儿说,“钱嘛,您现在便能够派人跟我到柜上去取一万,算是订钱吧,余下的两千,等您搬完了,再清账。您觉得如何?”
他做活儿的手工磨床,叫做“水凳儿”,说来极其简朴,只是四条腿支起来的一张“凳面儿”,一边装着转轴,带着磨玉用的“坨子”——砂轮形状的刀具,一边挖着洼槽,盛着磨玉用的金刚砂,洼槽头上开一小口,上面三角形的支架上托着一只水盆。梁亦清做活儿时坐在一只机凳上,双脚踏动水凳儿上面的踏板,动员凳面儿上的横轴,那坨子便转动起来;他左手托着玉件儿,凑在坨子锋利的边沿揣摩,右手不断地蘸起金刚砂,抹在坨子与玉件儿之间,为了降落摩擦的温度,需求不竭加水,“水凳儿”之名便由此而来。东西固然粗陋,工艺却非常庞大,一个五件儿,从粗磨到细磨,要不竭改换各种型号的陆子,逐步递进细致的程度,“活儿”形状各别,周遭不一,凸凸凹凹,都*艺人的手上工夫,操纵起来,手忙脚乱,却必须全神灌输,一丝不苟,两只眼睛像被磁石吸住,一颗心像被无形的绳索吊住,乃至于连呼吸都极轻极缓极均匀,了无声气,“沙沙”的磨玉声袒护了统统,融汇了统统,他做起活儿来就把人间万事万物十足健忘了。
梁亦清正在埋头做活儿,壁儿在他身后悄悄地喊了声:“爸,歇会儿,尝尝鲜吧?”
内里俄然有叩门声。
梁亦清一惊,仓猝答礼,也是右手抚胸,微微躬身:“吾而来坤闷赛俩目!”
壁儿翻开了外间的大门以后,出去的倒是两个陌生人。一老一少,老的年约六十开外,高大魁伟,面如古铜,广额高鼻,一双深陷的眼睛炯炯有神,颌下蓄着一部乌黑的长须,头上缠着红色的“泰斯台”,身穿一件不蓝不灰的!日长衫,赤脚穿一双草鞋;少的是个男童,十多岁的模样,个头儿不高,面色黎黑,端倪清秀,剃秃顶,穿一身不辨色彩的旧布衫裤,袖口、膝盖打着补丁。这两位陌生客,一副流浪汉的架式,壁儿一愣,不知该如何打发,“哦”了一声,转头说:“爸,您来!”
这时,那老者朝他微微躬身,右手抚胸,道了一声:“按赛俩目而来坤!”
他察看着对方能不能接管这个数量,并且筹办还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