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两手备
“何事也?”
荀爽给荀贞来过信,在信中略微提到过此事,——荀爽提此事倒非为“夸耀”,而是为揭露董卓的残暴无道。是以,荀贞晓得此事。
伊阙诸关的胡轸部本有三万步骑,经前番一战,折损了数千,今又得董卓弥补数千,也就是说,胡轸麾下现还是有三万高低的部众。董卓给胡轸弥补的多是步兵,这申明董卓此次给胡轸弥补兵马并不是为了让胡轸打击、奔袭,而应是为了加强伊阙诸关的防备。
“以卿之见呢?”
荀贞沉吟说道:“董卓给胡轸弥补了数千步兵,多为步兵;胡轸遣数千人马出关南下。文台,你从中看出了甚么?”
“几千人吧,能够不到万人。”
三辅一带现有皇甫嵩、盖勋的旧部,合计三万多人,皇甫嵩、盖勋虽被董卓调离了军中,可这三万多将士中必有很多偏向皇甫嵩、盖勋的,故此,为防万一,董卓也不成能只遣万余兵马从驾去长安。
孙坚亦觉得然,说道:“这么说来,董卓应是遣了两万兵马去了长安。”
孙坚大笑说道:“我亦觉得然也。”
荀贞沉吟了下,考虑说道:“‘分出一半,遣去长安’,这应不成能。”
荀贞把之前获得的那道“胡轸遣五千兵马出关南下”之军陈述诉了阴修。
临出门,荀贞又反复了一遍孙坚刚才说过的话,对阴修说道:“公请先在阳翟安居。公若如欲返乡,则请稍待,胡轸今遣部南下,或是去击鲁阳,或是来击我颍川,不管他是要往那里去来,颍川往南阳之路暂皆难通,且等情势清楚,候其败归,我与文台再遣精卒护送公归。”
荀贞笑道:“如果董卓给胡轸弥补的多是马队,那胡轸此次遣军南下,就确有能够是为来击我颍川,可既然董卓给胡轸弥补的多是步兵,那其企图便显是为加强伊阙诸关之防备,其所防者何人也?在我看来,防得就是我和文台啊。如此推之,他既要防我,那么此次南下打击的,应便是鲁阳了。”
“可有闻董卓遣军去河内?”
“我来阳翟前,传闻董卓刚增兵伊阙诸关。”
他对阴修说道:“阴公,公与大鸿胪等诸公出洛,必定劳而无功。昨日贞之说了,公此番既然出了洛阳,离了虎穴,便干脆不要再归去了。公如想留在颍川,我这郡府任公居住,公如想回籍,且待胡轸那五千董军退回伊阙诸关后,我与贞之便选精兵护送公归。”
阴修的这一叹也不知是出於至心,还是拥戴孙坚,不过这些都不首要,荀贞和孙坚两人对此也都不在乎,他二人的心机现都在洛阳的军事摆设上。
“一面集结兵马,遣人去与袁公路通动静,预备与之联兵击敌;一面叫乐校尉严守阳城、轮氏一线,不得使轘辕关董军有一兵一卒出境。”I752
大鸿胪韩公,这说的是颍川人韩融;执金吾胡毋公,这说的是王匡的妹夫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公,这说的是吴修;越骑校尉王公,说的则是王瑰。
阴修不知他两人在说些甚么,莫名其妙,遂开口相问。
孙坚问道:“董卓遣了多少兵马从驾去了长安?”
“卿族父离洛伴驾西去长安前,我与卿族父经常相见。”说到这里,阴修微蹙眉头,略带担忧地说道,“董卓残虐朝中,卿族父殚精竭虑,那日他伴驾西去长安,洛阳城外相别时,我见他气色似有不佳。……,唉,在洛阳时还好,这一去长安,关中水土与我中原分歧,贞之啊,我很担忧卿族父的身材。”
孙坚转眼,看向荀贞。
“我刚才说了,董卓非常谨慎,从不让我等参与军事,他虎帐表里亦防备森严,外人不得出入,故此,他究竟调了多少人马从驾西去,我却也是不知,只是传闻……。”
孙坚说道:“韩公诸人但是分去了河内、鲁阳?”
荀贞安闲问道:“阴公可知他增兵了多少?”
孙坚问荀贞,道:“贞之,你感觉袁车骑、袁将军可会愿降?”
孙坚觉得然,点头说道:“确然。”
离了阴修,孙坚、荀贞两人来到前院堂上。
孙坚扼腕长叹,说道:“可爱酸枣诸军屯驻不出,二袁将军亦拥兵张望,皆无斗志,要不然,趁此董卓分兵、气力稍减之际,吾等诸路合兵,四周齐击,何愁不堪!”
“应是如此。”
“应多是步兵。”
“阴公此次离洛,不知在临行前,董卓有何嘱托?”
“如何?”
“……,这未免牵强。”
“即便不是两万,数量必也相差不大。”
“我快到轘辕关的时候,传闻了此事。”
“这倒是未曾传闻。”
孙坚问道:“此话何意?”
孙坚说道:“闻是韩冀州阴为相阻,袁车骑军粮不继,又调不动冀州军马,故难以出兵。”
与阴修说了这么会儿话,阴修到底年老了,昨晚新到阳翟,也没如何睡好,荀贞见他有些倦怠之意,便与孙坚告别出来。
阴修还是没有明白,问道:“胡轸遣军南下,董卓弥补他数千步兵,……贞之,你是如何就从中看出了胡轸此次遣军南下是为去奔袭鲁阳?以我看来,他也是有来颍川的能够的啊。”
阴修对此也知,说道:“好。”
荀贞、孙坚对顾一眼,皆了然於胸。荀贞心道:“韩融、胡毋班诸人必是受命分去了河内、鲁阳,劝降袁绍、袁术。……董卓这番派来劝降的人倒是经心选过的。韩融,天下名德之士,与二袁同州,颍、汝交界,乃是旧识;胡毋班,王匡的妹夫;阴少府,我之昔日长吏。”
“可惜、可叹!韩文节为袁氏弟子,他去冀州上任前,我与他常在朝中相见,还感觉他这小我不错,却没想到他上不顾国度大义,下不顾袁家之恩,而竟因私利而坏诸位将军的大事。”
洛阳北、东、东南三面皆有义兵,四路义兵合计不下二三十万步骑,面对这么多仇敌的兵马,董卓铁定是不成能把留守洛阳的兵马分出一半,遣去长安的。
“我闻此次义兵起兵,袁本初是为盟主,而前次击董,却为何只要将军、贞之与曹将军等人反击,不见袁本初动静?”
“说法不一。有的说他调了两万人马,有的说他调了万余兵马,也有的说除留守伊阙、轘辕、虎牢、孟津诸关的兵马以外,凡余下之军马,他共分出了一半,遣去长安。”
“董卓早前召朝臣议西迁事,众皆不欲,然惧董卓兵威,无敢言之,唯故司徒杨公、故太尉黄公直言不讳,劈面谏止。董卓因怒。幸得贞之族父司空荀公出面转圜,以话开解,杨公、黄公这才没被董卓罪恶。”
荀贞心道:“公然如此。”
听阴修说到了荀爽,荀贞问道:“阴公在朝时,可与我族父常见?”
“还能有甚么嘱托?不过就是让我劝降你与孙侯罢了。”阴修顿了下,又道,“此次离洛的不但有我,另有大鸿胪韩公、执金吾胡毋公、将作大匠吴公、越骑校尉王公。”
阴修家在南阳,他要想回家,非得颠末颍川郡南、鲁阳一带,眼下情势,分歧适他归去。
“临时也只是我与文台的猜想之言。”见阴修对胡轸部遣军南下并不奇特,荀贞问道,“胡轸遣军南下之事,阴公是否早已晓得?”
在兼并了洛阳诸军后,董卓本就气力大增,今又得了皇甫嵩的那三万精卒、盖勋的那数千兵马,气力更是上了一层。不过幸亏皇甫嵩、盖勋的部众都在三辅一带,而为了稳妥起见,料来董卓是决然不会把他们调来洛阳的,以是临时倒还不必为此太多担忧。
“恰是。”
这个动静是荀贞和孙坚所不晓得的。伊阙诸关和荀贞、孙坚的讨董线路密切相干,联络到之前探知到的胡轸部出关南下,又和颍川郡的安危战和息息相干,两人顿时皆提起了兴趣。
孙坚说道:“贞之,按阴少府所言猜测,胡轸此次遣军南下,其意必在鲁阳。你说,你我两部眼下该如何行事?”
荀贞等阴修对韩馥的“攻讦”告一段落,复又开口问道:“阴公,公可知董卓留了多少兵马在洛阳,又各分了多少兵马扼守诸关?”
“董卓方诛袁太傅、袁太仆等袁家人五十余口,如果换了个胆怯的,或会愿降,可二袁将军久有高名,俱海内英杰,又怎会舍国仇家恨不报,於此时降董?”
“虎穴、虎穴。孙侯所言不差,那洛阳现在真是一座虎穴。董卓淫威胁人,公卿之下,无不战兢,难以自保。前时袁太傅满门五十余口遭诛,……贞之,若非卿族父荀公之力,早在月前,朝中恐就会有三公受诛了。”
“胡轸此次遣军南下,不是为来攻我颍川,而应是为袭鲁阳。”
韩馥出任冀州牧前,在朝中做过御史中丞,和阴修是曾同朝为臣,他家在颍川,当年阴修为颍川太守时,又曾照顾过他的家中,以是,他两人有过些来往。
“是步是骑?”
阴修说道:“我在洛阳时,尝与洛阳诸公议起,说到诸位将军起兵讨董之事,有一事,我一向不明。”
“董卓部原有十万高低,今分兵两万,则留在洛阳周边及洛阳城中的应是另有八万摆布的步骑军马。”
“‘调万余兵马’,则又嫌少。”
阴修答道:“我闻之,皇甫公和盖元固的旧部,合计约莫三四万人,被董卓分划为数部,别离交给了他遣去长安的诸将统带。”
闻得阴修这么一说,荀贞也担忧了起来,可也没有甚么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