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天子

第一百八十一章 :裴矩论政(2)

杨昭缓缓点头,道:“本来如此。”顿了顿,又道:“刚才裴大人说,自从董仲舒向汉武帝献《天人三策》,主张拔拙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术成为正统的支流思惟,而其他诸子百家则成为异流。这件事情,畴昔本王也曾约略传闻过。传闻在江湖之上,有人将这些异端派系的调集同一称呼为魔门。其与佛、道并列,两边构成誓不两立的对抗局面。自汉朝以来,这类对抗局面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至今未息。畴昔本王还对此事感到将信将疑,但本日与裴大人一席长谈,本王却实实在在是领教了。魔门……”

杨昭沉默下来,仿佛在悄悄思考。很久很久,他终究缓缓点头道:“裴大人,若遵循你的说法,那么儒、佛、道三家皆不敷取。但……我实在不明白了。莫非裴大人不晓得,本王本身就是佛门弟子吗?你如许诽谤佛门,莫非不怕本王心中生出不快?”

裴矩萧洒笑道:“若在那等墨守陈规,抱残守缺之人眼中看来,确切是冒昧了。但,我辈不凡之人,自当随心所欲,又岂能为世俗礼法所拘束?”顿了顿,却又感慨道:“当明天子登极二十年,现在已是垂老迈矣。说句大不敬的话,恐怕光阴亦无多了。太子固然贤明,但其脾气中实有严峻缺点,可为创业之主,却分歧适做守成之君,更没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地开启极新局面。而殿下作为太子的嫡宗子,又经历当日除夕夜新年大宴与领兵入蜀平乱两件大事以后,名誉日隆,权威渐立,储位之安定,根基上已无人能够摆荡。固然是极乐正宗弟子,但观乎殿下常日作为,与极乐正宗滥情纵欲的主旨亦大相径庭。下官虽并无未卜先知之能。但是亦可断言,他日大隋的但愿,当依托在殿下身上。故此,为我大隋千秋万代计,下官方才不惮冒昧,向殿下直言啊。”

杨昭长长叹了口气,由衷道:“裴大人这番说话,可谓真知灼见,本王也获益很多。但是……你我本日毕竟只是初见,裴大人就如此推心置腹,莫非,不嫌过分冒昧了一些吗?”

裴矩点头道:“儒家的正统位置,自汉武帝至今已经历近千年,权势根深蒂固,难以摆荡。摩诃宗主即使有通天彻地之能,在短短1、两代人的时候以内,亦难以将其把持职位突破。这就像当年的曹魏。魏武帝曹操本身识见过人,深明必须摧毁儒家高门豪族的首要性,以是求人惟才,以为有德者一定有才,突破汉朝征辟轨制的孔教标准。但是出身豪族的司马懿于曹操身后,便乘曹氏子孙孱羸昏庸,夺去曹氏皇权,尽复儒家高门大族的全盛之局。曹操对打击高门越是不遗余力,司马懿的篡魏越能获得高门支撑。本日环境,亦复如是。并且极乐正宗当权日久,一定不会变成另一个儒家,还是会压抑其他学说。那么始终还是换汤不换药,对天下而言,又有何窜改?以是归根究底,管理国度便不能单用一种学术,必须多种学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气使国度真正达到长盛不衰。”

杨昭淡淡问道:“那么,裴大人又是如何对待家师的呢?倘使家师这位正统中的正道他日当国,裴大人以为,能够因之而突破儒家与正统佛道二门的把持吗?”

裴矩不屑哂道:“正统?嘿嘿,何谓正统?何谓邪魔?想当年春秋战国时,诸子辈出,百家争鸣。儒家鼻祖孔子,不过是鲁国一名毕生不得志的穷墨客。倘使他的学说真有那么好,为何诸国君主皆不消?而其他各国采取兵家、墨家、纵横家、商家等各种学说治国,亦大不乏称王称霸,强大一时者。可见诸子百家,都有可取之处。只要到了厥后,董仲舒为了逢迎汉武帝情意,以是建议独尊儒术,这才久而久之,就让儒家成为了浅显人眼中的正统,而其他学派都变成了异端邪说罢了。可见说到底,这劳什子的正邪之分,不过全因帝皇的情意爱好而来。帝皇喜好甚么,谁就是正统;帝皇讨厌甚么,那么谁就是邪魔了。”

杨昭沉默半晌,道:“裴大人出身自河东王谢,闻喜裴氏自汉朝以来,就是儒学世族,以诗书传家。为甚么裴大人这番说话,却似对儒学深痛恶绝?”

小王爷昂首微微一笑,道:“对不起,我应当说‘圣门’才对。久闻圣门两派六道当中,花间派传承了纵横家的法统,以是历代传人,无一不是识见博识,学养高深,兵不血刃便可灭国兴邦的短长人物。中间身为当代花间派宗主,武功也还其次,但这三寸不烂之舌,却实在有化腐朽为奇异之功。石之轩石邪王,鄙人佩服,佩服啊。”

裴矩发笑道:“佛门弟子?哈哈,以殿下的睿智,莫非还能看不清楚极乐正宗这个佛门,究竟是如何一回事么?究竟上撤除极乐正宗本身以外,正统佛门当中,三论、华严、露台、禅等各大宗派,究竟能有谁是承认极乐正宗的?这便如同当年的‘大活弥勒’竺法庆自主弥勒教一样,都是佛门中的异端邪说罢了。别离只在于,当年的弥勒教因为竺法庆被大侠燕飞所杀而导致分崩离析。而本日天下,佛门中却没有别的一名妙手足以将令师摩诃叶击败,以是邪说竟然反过来压抑了正统。”

裴矩点头道:“下官并非对儒学深痛恶绝。究竟上,下官只是感觉若然以偏概全而独尊一家,那么必定会有各种弊端。长此以往,千秋百世之下,此举必将令中国沉湎颓废,终至不成清算的最惨痛局面。”

杨昭骇极而笑,道:“裴大人说得未免也太……实在我大隋自建国以来,也没有只独尊儒术,而是同尊佛门道家,以佛道之学以弥补儒术之不敷。一定会沦落至裴大人说的如许差吧?”

裴矩冷冷反诘道:“殿下莫非以为这是功德吗?大错特错了。佛门与道家自南北朝以来,便逐步与孔教连络,因为本有相通相借之处,以是能够获得新的安身点和生机而转趋昌隆。但如此一来,它们更加占有了所谓的正统名分,对于其他诸子百家之学,更加贬斥为‘魔’而大肆打压。使这些所谓异端之说更无翻身余地。但儒家侧重品德,佛门全讲本心摆脱,不睬外务。道家又只念念不忘要白日飞升,妄图长生不死。三者连络,不但对于实际毫偶然义,到最后只会搞得玄之又玄,变成夸大空谈,却全不重视实际的空中楼阁。试想在朝官员若大家如此,这天下还如何能够被管理得好?”

推荐小说:

关雎美人 |  快穿之还愿人生路 |  梦魇代码 |  大秦之苍雪龙城 |  石道 |  我义父遍天下,你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