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白雪纷纷化赤霜(二十九)
半晌后,智真长老忽地从袖中取出一轴经卷,望空便抛:“当年灵鹫会上,释迦老子只拈花一笑,未曾文弄墨,留尔这笔墨障何用?”
但是云岚长卷才出,北天花雨感到到这股纯洁佛息,倒是自但是然凭借上来,片片香华附着在云岚长卷之上,掩蔽长卷上的笔迹,仿佛痴缠不去,却让人看着有股死皮赖脸的味道。
说话间,魏野屈指一叩鱼鼓,便有隆隆雷音自北地而发,借着鲍方祖手中火玉丹珠为引,横贯宋境南北:
当年多少梵僧西来,在五台山上开窟建寺,持咒诵经,以五台山形拟化文殊菩萨清冷山道场真意。所谓“文殊五台、峨眉普贤、观音普陀、地藏九华”这佛宗四大庙门当中,唯有五台山才是被佛门真正凿建而成的地上佛国一属。
阿谁小小的绳眼却带着肉眼难及的速率卷动起狂暴的飓风,斜朝着南天方向飞坠下去!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不与众会,三乘入山,安住法喜,福德之地,恬怕自守。”
经卷脱手,落地无踪,但是五台山外却有阵阵云岚卷动,盘桓山岩,缠绕雪峰,仿佛是有谁展开了一部长卷。
但是现在这段预言闪现云岚长卷之上,反倒透出别的一股意味。
挂月峰头正对着半天中的那片五色佛光,乃至能够瞥见文殊师利菩萨宝相身后,也有一座高山,摆列五峰,峰头平整如台,恰是文殊菩萨驻锡的清冷山佛国道场!
这是佛门代代相传的佛陀预言,描述的是佛门进入末法期间的景象。在预言中,末法期间的佛门戒律败坏废毁,教理泯没不闻,更有天魔家属执掌佛门,非论是修行菩萨道还是声闻乘的佛门修者,都只能躲藏山中苟延残喘,而再无机遇鼓吹佛法。
但是便在现在,文殊院中传来一声决然棒喝:
“当年不空、金刚智、实叉难陀诸位祖师大德,便是有见于此,多蒙文殊师利菩萨眷顾,驻锡震旦五台清冷山。便是大劫来时,西台挂月,便成祖师西来意,但留一峰与老衲栖息。”
像是为这番对话作注脚,便见五色佛光晖映挂月峰上,随即化作一轮精芒,在此中显化出一尊菩萨宝相。那菩萨头挽五髻,额压金冠,璎珞垂于胸前,天衣披拂身上,一手握金刚剑,一手拈青莲花,莲花上安设着梵箧般若经,身下莲座则被一头青毛狮子托举而起,恰是狮子文殊法相。
话未说完,雷音再震,倒是让这些藏头露尾之辈也不得不杜口暗藏,再难收回一声。
长卷之上,一个个古拙笔迹次第闪现,似是有人持握着无形纸笔,缓缓地在白云上抄着佛经:
如果小乘路数还好,当年释迦牟尼面对释迦一族灭国之祸,也不过坐看罢了,毫不感染因果。
这清楚就是佛门五台山一脉对人间做出的最后宣布:“六合大劫也好,外域入侵也罢,都和五台山一脉再无关联,文殊一脉封山闭洞,再不入人间。”
这场面,天然也让围观的魏野和鲍方祖一点不落地看在眼内:
与之同时响起的,另有或人的拥戴之声:“西台挂月峰,恰是狮子文殊雷音吼,般若慧剑慑群邪,统统天魔都不得其便。长老有这个去处,魏某还担忧甚么?”
“但问天下修行之士,若想封山闭洞,避过此劫,魏某毫不留难。但是倘如有傍门左道、血食野神,胆敢趁此六合大劫之时,卖身投奔域外天魔,那就且尝尝魏某之剑能不能将尔等寸斩成灰!”
除了这漫天香华,更有道门气味带着两道意念遥遥存眷而来,那是鲍方祖借着魏野以天刑雷劫搭起的架子勾连千里,一道看起了热烈。
腾起在半空的五台山,刚好与佛光中的清冷山合在一处,两下贴合,如净水混入奶汁中,再也难分相互,转眼变幻无踪!
但也有久处地祇之流,来路却不太正的人物,真身隐于幽壤之间,更是深明雷劫法度,闻言倒是嘲笑连连:“雷部不存,雷劫不正,便能吼怒风雷,毕竟隔了一层。何况六合大劫将临,似这等修成仙道的道指正宗,非论散仙、地仙,都是勾连六合、气机交缠之身,天若塌了,此辈就是那头一个被砸的高个儿,却那里有工夫来找费事!”
现在五台山文殊院一脉宣称要封山隐遁,实在也算是为天下佛门各宗遗脉做了一个杰出的榜样。
禅门棒喝,自生震惊之力,随之却见那云岚长卷与五台山形却在棒喝声中刹时变得虚幻不实,哪怕那佛门愿力所化香华,也不得粘连半点!
辽国不消说了,现在的修行传承已经断绝得差未几。
佛门法理内核极其封闭,固然号称“千万法门皆是一佛乘”,但佛门之法在于那边?在于“诸法无常”,在于“涅槃沉寂”,在这个前提下,佛门中人对待人间的心态便很可议了。
但是那天华香雨中暗含的佛门愿力,倒是别的一个意义。
更不要说,这位智真长老一早就道破天机,预知灾劫,果断不肯来趟魏野的浑水。
冻土的绝顶是千万年不化的冰川,固结成一片冰海。厚厚的冰层深处那些刀剑难伤、遇火不化的万载寒冰,也在震惊中留下蛛丝般的暗伤。
“天女散花,何如维摩说法,江心明月,粘连那边去也?”
小乘声闻道对待人间的体例是“视三界为火宅”,大乘菩提道对待人间则是“以欲勾牵众生入佛智”,要么是神采生硬地断缘出离,要么是身材柔嫩到几无态度和底线。
只这份眼界,就高出很多佛门中人一大截来,如何说也该是能与鲍方祖这般前辈地仙相提并论的角色。
宋境以内,能称得上是佛门真传的也就是五台山文殊院一支。
但是这法相与光轮不过显化刹时,五台山上就是一阵震惊。
花雨掩蔽云岚长卷上的笔迹,清楚就是想要留人了。
而现在执掌五台山文殊院一脉的智真长老,固然不显山不露水,常常被佛门中人看轻很多。但是当年魏野南来,设席五台山下,这位佛门大德倒是特地例外下山,特地与某个如何看都像是来踢馆的仙方士一晤。
能走就走,不要再添费事!
便在现在,香华天雨垂垂有消逝之相,却有隆隆轰鸣之声,响彻极北之地,震惊万里冻土。
且非论将来局势将会遭到多少影响,光这份恶心劲,就有点“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的意义。
五台山文殊院作为此界佛家世一等的宗门,其表态也是很首要的。
(本章完)
恰好处于如许的大震下,整座五台山的山形布局没有在震惊中产生任何粉碎,山中一草一木,寺院一砖一瓦,都保持着本来的布局,乃至山形地气都没有散失半点,就如许齐划一整地朝上一跃!
文殊院中,合座禅和子端坐禅床,仿佛都已入定境。禅堂上首,智真长老端坐禅椅之上,双目神光湛然,正望向北天方向。
但如果大乘一脉、特别是现在底子没有大神通坐镇的大乘一脉行事气势……只要有“转轮圣王”肯护持佛法,这些秃驴才不管旁的事情。说不得送出几位二地、三地的小菩萨给那些域外邪神当双修明妃,还能给鼓吹成“菩萨以悲心布施肉身,调伏邪神为护法”,好生地自我打动一番。
从阿谁架起子虚佛国的域外邪神,到现在莫名震惊天关地锁的佛门大愿,到处都见着佛门气味、佛门法度,光这一条,就得让鲍方祖与魏野多出一分警戒。
“真君是恋慕那位大和尚了?”
“那智真长老倒是走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般迅捷,半分拖泥带水也不见。”
五台山转眼化入清冷山道场以内,端的成了“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香华愿力再难打仗分毫,只得悻悻退去。
“出世有出世的好处,出世有出世的滋味,他佛门如何行事,轮不到魏某置喙。不过——”
纵观辽宋佛门,这些年都是劫数连连。
湛蓝天空中,无端多了个小小的孔,像是在大块美玉上钻出的小小绳眼。
那些避居深山、采药炼丹的隐修之辈也便罢了,只是谨守洞府,毫不出头。但是从北至南,不知多少野庙中借人间香火修行的妖鬼野神,倒是瑟瑟颤栗,拼尽尽力收摄气味,恐怕一个不留意就勾招雷劫下击,坏了自家香火道场。
不是地动,更胜地动,大震之力从西台挂月峰处涌起,刹时山体震惊,离开地根,像是一个久不活动的白叟,颤抖着抖了抖腿,要让血气运转起来。
转眼间就有隆隆雷音覆盖四方,那劫雷威煞更是模糊震惊天下修行中人道心,这段话竟是不想听也不可。
雷为天鼓,又是天心行罚的核心,魏野借着鲍方祖这位前辈地仙之助,将雷劫之音自燕地上空拔高,借着雷劫铺展开来,直投而下。
便在香华离散刹时,五台山中模糊有覆信震惊,细谛听去,倒是智真长老数年前的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