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为什么要记这个?
“是大师的著作奉告我的,”玄奘道,“大师返国后,除翻译带回的律宗文籍,还著有《佛国记》一书,报告了他所经历过的国度和都会,此中就包含竺刹尸罗那。”
话音刚落,俄然认识到本身有些失态,从速捂住了口。
“恰是,”婆苏蜜多罗道,“那边本来也有国王,但是厥后各派酋首豪族争权夺利,王族被搏斗怠尽,不复存在。曾役属于迦毕拭国统领,近年来才归了迦湿弥罗,海内有很多阿育王期间制作的佛塔,每座佛塔都有圣迹和故事。”
三人牵马进入城内,行未几远,公然看到一座红色的宝塔,圆觉不由由衷地佩服道:“那位法显大师的记录还真是精确!师父您第一次来这里,对这座都会竟然比本地人还要熟谙,看来你们中原人把本身晓得的事情记在贝多罗叶上,公然有效。”
婆苏蜜多罗道:“比来我正要前去呾叉始罗国,参拜各个佛塔圣迹。法师要去迦湿弥罗,恰好能够同业一段,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玄奘“哦”了一声,“摩诃萨埵王子捐躯饲鹰”但是佛典中非常着名的一个典故,想不到竟产生在这里!
这一发起获得了婆苏蜜多罗和圆觉两兄弟的同意,因而三人找船渡河,绕塔礼拜。
“七天今后,王及家属、大臣、众小国王等齐聚广场,婆罗门奸刁地说:‘你的家属臣民太多。我如何能获得你的头?即便到手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不如我俩伶仃到一片沉寂的山林里去。’月光王承诺了他,叮咛世人必然要发随喜之心。
“为甚么要记这个?”婆苏蜜多罗不解地问道。
玄奘道:“记下本身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能够让后代的人们都从中受益。比如我读了大师的这部著作,就明白了‘竺刹尸罗’这个城名的由来。《佛国记》云:‘竺刹尸罗者,汉言截头也。’说的是当年佛陀行菩萨道时,曾以一千颗人头施于此,此地是以而得名。”
玄奘无法地摇了点头:“我们的纸,不是在树上长出来的,是野生造出来的。”
“我们到竺刹尸罗那城了。”婆苏蜜多罗道。
如果他回绝施头,他的布施度能够不美满,但那两位的运气该当也不至于如此悲惨吧。
“法师说得一点儿没错,”婆苏蜜多罗点头道,“竺刹尸罗那有两座窣堵波,都是阿育王所建。法师所说的夜里常放神光的那一座就在城门不远处。”
“每小我管好本身就行了,后代的人自有获得知识的路子,”婆苏蜜多罗道,“当年,佛陀携众比丘在五印度大地上行走,传播正教,当时的佛法是多么的光辉!僧团律仪划一,受人尊敬。只可惜佛灭度后,摩诃迦叶尊者被魔罗利诱,构造众比丘结集典范,觉得能够泽及后代。可自打典范被结集后,佛陀的遗法就变得乱七八糟,部派纷争,僧团也不再清净,整日喧华不休。”
因而,当晚玄奘师徒便向婆苏蜜多罗告别。
“法显是何人?”婆苏蜜多罗奇特地问道,又看了看弟弟,圆觉也是满脸猜疑。
因而,师徒二人先去瞢揭厘城向国王告别,接着便同婆苏蜜多罗一起上路去呾叉始罗国。
玄奘忙向他兄弟二人解释:“法显是两百年前,汉地的一名高僧。他曾以花甲高龄西行,来印度求法习律,九死不悔,实为玄奘平生最佩服的前辈。”
“这是行布施波罗蜜,”玄奘道,“很多世之前,佛陀在因地修行,为大国国王,名叫战达罗钵刺婆,人称月光国王。他生性慈悲,慷慨风雅,以经天纬地之才办理国政,弘扬佛法,同时言传身教,所行布施毫无偏袒,众生凡有所需皆能满愿,因此博得了臣民的拥戴和恋慕,所辖的八万四千小国皆国泰民安。
说到这里,玄奘望着远处的城池,沉默不语。
月光王是美满布施波罗蜜了,但他如许不问启事地布施,客观上却起到了姑息恶事的结果,置那毗摩羡王和婆罗门于不义,这真的是慈悲的行动吗?
“我喜好听本生故事!”圆觉忍不住说道。
圆觉有些吃惊:“他就如许承诺了?莫非也不问问那婆罗门要他的人头干甚么吗?”
几句话一说,大师便都熟谙起来,也便不再客气。婆苏蜜多罗尽了仆人之谊,带玄奘旁观瞻礼了四周的圣迹。
你觉得那里都有贝多罗树吗?玄奘感觉好笑,正欲解释,婆苏蜜多罗却又将话题拉了返来:“依托贝多罗叶,永久不成能让知识进入脑筋中,也永久不会转化成真正的聪明。”
“但是这个天魔并不晓得佛法,他没有想到神仙真的满足了他的要求,如此恭敬向法之人,就连天魔都感觉不知如何是好了,一时忧愁不已,只好悄悄隐去。
但是他此行的目标毕竟是求法,到了第七天傍晚,做完晚课后,玄奘便对弟子道:“我们在此逗留的时候已经不短,明日为师筹算持续上路,到迦湿弥罗去。你有甚么筹算?是随为师上路,还是留在这里依止兄长?”
“既如此,玄奘求之不得。”
玄奘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这婆苏蜜多罗竟是如许一种看法。当年,那些印度、西域的高僧万里迢迢去中原传播佛法,翻译经论,让糊口在别处的百姓也能得闻佛法,依这婆苏蜜多罗的说法,这类做法竟是弊端的了?现在本身万里迢迢来到佛国,就是为了取经学法,如果没有真经,那本身到这里来做甚么呢?
圆觉点了点头,身为迦毕拭国的僧侣,在这个题目上还是不难了解的。
“因而他取出一把利刃,剥下本身的皮晾干了做纸,折下骨头削觉得笔,流出的血用来做墨,做完这统统后,他合掌对天魔说:‘请你为我说此佛谒。’
“哦?”玄奘深感惊奇,“那但是一个闻名的圣迹啊!我们不要空过,出来瞻礼一下吧。”
玄奘解释道:“是一种很薄很平整的东西,能够在上面写字。”
“为甚么要施一千颗人头呢?”圆觉非常奇特。
“但是其别人同他的设法分歧。天下高低听闻这个凶信,哀思欲绝。一名大臣用七宝做成一个与月光王一样大的人头,欲用它来调换国王的性命,却被那婆罗门严辞回绝。
谁知婆苏蜜多罗却望塔礼拜道:“这里便是佛陀涅槃后,上军王迎回佛骨舍利以后,专为安设舍利而建的。”
三个僧侣从瞢揭厘城南门出城,一起往西南边向走了约莫七八十里,火线呈现了一条大河,这还是是苏婆伐窣堵河,河东面竖着一座六十余尺高的窣堵波,同摩愉伽蓝那座高大的窣堵波比起来,这个小塔实在是很不起眼。
圆觉想了想,仍然设想不出是个甚么东西:“又薄又平整,那不就是贝多罗叶吗?”
“最胜神仙的一片至诚,被东方天下普无垢国土的净名王佛所感,于一念顷,便呈现在了他的面前。净名王佛满身放出光亮,照在最胜神仙的身上,消弭了他的苦痛,令他的身材无缺如初,连伤疤都没有留下。
“两人来到丛林的一棵树下,树神见此景象,非常气愤,心想如许的好人,为何要被砍杀?就用手拉住婆罗门的耳朵,婆罗门被拉得脖子向后转,手脚狼藉、失刀在地,转动不得。这时国王就对树神说:‘我从畴昔世到现在,于此树下曾用九百九十九颗头颅作布施,现在再施此头,数量就达到一千,以此,我将美满布施波罗蜜。你不要禁止我求取正道之心。’因而婆罗门挥刀砍下了月光王的头颅,而国王竟以双手捧着本身的头颅恭恭敬敬地献给婆罗门。顷刻间,天空吉相纷呈,天人相互宣布:月光国王已成登地的大菩萨了。
婆苏蜜多罗接着说道:“当时王子见两只鹰雏卧在路边,已经不能转动,晓得是因饥饿而至,因而就用竹子刺破皮肤,用流出的鲜血来喂鹰雏。这里的空中为王子的血渍所染,遂成斑斑红色。虽历多劫,这赤色至今稳定。”
这话玄奘倒是同意:“大师说得是,知识天然是要记在脑筋里的,如果不将其转化成聪明,写多少遍都没有效。之以是还要记在纸上或贝多罗叶上,不但仅是为了本身,更是为了让当世乃至后代更多的人获益。”
“最胜神仙听了,非常欢乐,他想:我这个不坚毅的身材,无量劫以来,不知生存亡死了多少回!却都没有甚么意义。此生能为佛法献出身命,那是很值得的事情。
玄奘摇了点头,摆脱了这些设法,指着不远处的那座城池道:“遵循法显大师的记录,竺刹尸罗那城中应当有阿育王制作的大宝塔,传说夜里常常放着神光。”
考虑到圆觉与兄长可贵相见,玄奘不忍当即就走,因而就在这个窣堵波中多住了几日,每日里除了诵经坐禅,便是浏览这一起誊写来的圣贤故事和宋云的书稿。
“嫉恨月光王的毗摩羡王听到这个动静后,先是欣喜若狂,随后又惊惧万分,心神荡漾,吐血而亡。待婆罗门把人头带回这个国度时,君王已不复存在,大臣们指责婆罗门肇事,欲将其捕获定罪,他只好四周逃命。”
玄奘道:“所谓施头,实在就是要人放下。月光王是以这个行动奉告众生,世人觉得首要的东西实在并没有那么首要,包含头颅,有人要就给他好了。之以是连启事都不问,实在是他以为这不是多么首要的东西。”
婆苏蜜多罗冲着弟弟浅笑点头,道:“在畴昔长远劫中,有一名神仙名叫最胜,在山林中修行,他有慈悲的心肠,却没有机遇得闻佛法。因而他发下一个誓愿:‘如果有人能够让我得闻最殊胜的真谛,让我能起正见,灭除众生的无量烦恼,哪怕只说一偈,我情愿以身命扶养。’
“阿谁婆罗门是去暗害月光王的吗?”圆觉问。
玄奘微微一笑:“呾叉始罗国,仿佛是迦湿弥罗的属国啊?”
他又指着塔旁一块方形的大石说:“佛陀就在这块大石上端坐,为天人大众宣说他的本生故事。”
“这是甚么树?”玄奘来到一棵树前问道,“看这枝叶的形状倒有些像娑罗树,只是,为何叶子是红色的?”
“哦,”圆觉仿佛有点明白了,但还是没法了解,“要写字,贝多罗树叶多得是,采来用便是了,何必吃力儿去造?”
“这座塔就是佛陀当年行化时留下来的,”婆苏蜜多罗道,“当时佛陀在此为诸每天人宣说佛法、开导正见。诸天人听闻佛陀的教法,都心生欢乐,随喜推行。佛陀分开以后,此处竟然从地下涌出了这座佛塔,今后,很多僧俗之众都来此地参访礼拜,以香花献供,瓜代不断。”
玄奘尚未说话,圆觉就镇静地大喊道:“那太好啦!”
“这就是娑罗树,”婆苏蜜多罗答道,“这地上的草便是吉利草,与别处的原无分歧,法师看到它们呈红色,是因为这里便是当年摩诃萨埵王子捐躯喂鹰的处所。”
玄奘感慨不已,圣地公然是圣地,一草一木都有来源。他虔诚地合十礼拜,又上前细看,却见那红色草叶上另有深色斑点,如斑斑血迹,更显得逼真。
“不,他直接来到月光王的都城,要求见王。”玄奘答复道,“月光王传令婆罗门进觐,扣问所需。婆罗门说:‘我只想要你的人头。’王慎重地答复道:‘完整能够,七今后,我会亲手将头颅献给你。’”
“纸是甚么?”圆觉问。
两今后,三人来到呾叉始罗国的都城。这里地盘肥饶庄稼殷盛,到处是泉流飞瀑花果富强,倒是个风景怡人的好处所。
当然,也不解除那两位本身就是大菩萨,来此人间成全于他,教养世人的能够。
“天魔晓得了他的动机,就呈现在神仙面前说:‘我有佛法一偈,如果你能够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来誊写此偈的话,我就立即为你宣说。
玄奘心中一喜,脱口而出:“便是法显大师来过的处所吗?”
分开供奉佛骨舍利的窣堵波,三人一起往东南边向行了约莫二百余里,面前呈现了一座大石门,这里的空中呈绛红色,地上发展着一种红色的草,连四周林木的叶子也多为红色,且色彩暗淡无光,令人顿生凄怆之感。
“这个最胜神仙,就是世尊宿世,他为求佛法,不吝身命。终究感得他方天下的佛陀现前,为之说法。而此处就是他为听闻正法,拆骨为笔,剥皮为纸,刺血为墨的处所。你们看这个石头的色彩略带黄白,晶莹如玉,这便是佛陀当年留下的骨髓脂玉舍利。”
看着这个独特的舍利,想起佛陀的故事,玄奘不由得感慨万千:“一小我要建议多大的志愿,经历多少劫多少世的捐躯,才气够得证无上菩提啊!”
圆觉恍然大悟:“本来师父并不是第一个从汉地来印度求法的!只是师父安知那位法显大师来过竺刹尸罗那?”
“当时,有一个偏僻小国的君王名叫毗摩羡王,对月光国王极其妒忌,生起了激烈的嗔恼之心,久而久之便成了亲信大患。遂于天下公书记示:如有人能以月光国王的头颅献我,我愿将半壁江山、国库财物的一半以及公主犒赏于他。因而,一个心狠手辣的婆罗门揭旨前去……”
玄奘微微一笑:“你终究明白有效了。不过,我们可不是记在贝多罗叶上,是记在纸上。”
“然后,净名王佛便为他宣讲《集统统福德三昧经》,最胜神仙闻法以后,当即皈依。并开端为众生广说此经,广渡统统众生,命终后生到净名王佛的普无垢国土当中。
“见天魔溜走了,最胜神仙便向天祈请:‘我今为众生求法,生无上恭敬心,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我如此恭敬求法,是信赖善根终不败亡。若我此言诚笃不虚,若我此心诚笃不虚,请余方天下大慈大悲能说法者,为我说法。’
圆觉从速说道:“弟子天然跟从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