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故事新编 (4)
(38)“玄圭”见《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胜利。”又《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胜利功于天下。”圭,当代诸侯大夫在朝会和祭奠时所执的一种长条尖顶的玉器。玄,玄色。
“唔,前几天,散宜生(4)仿佛提起过。我没有留意。”
(34)这是当代关于鲧的一种传说。《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唐朝陆德明《释文》:“黄熊,音雄,兽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能,一写作熊。《史记·夏本纪》替代张守节《公理》说:“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晰《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
(8)古貌林:英语Good morning的音译,意为“晨安”。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1)
(28)女隗:《左传》中狄人之女多姓隗,如叔隗、季隗等。又《史记·匈奴传记》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夏禹)之苗裔也。”匈奴就是春秋时的狄人。本篇中女隗这小我名,大抵是按照这类记录而假造出来的。
(11)太上皇:指舜的父亲瞽叟。《史记·五帝本纪》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舜父瞽叟顽。”“顽”是愚妄无知的意义。《尚书·大禹谟》孔氏传有舜“能乃至诚感顽父”,使其“信顺”的话。
(33)漂亮:英语Modern的音译,原意为当代,这里是时髦的意义。
“大哥,时势仿佛不大好!”叔齐一面并排坐下去,一面气喘吁吁的说,声音有些颤栗。
当时百姓党当局虽未公开定北平为“文明城”,但厥后终究拱手把它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古文物的大部分则在一九三三年初分批运往南京。作者在“九一八”后至他去世之间,曾写过很多杂文揭穿百姓党当局的投降卖国主义,对所谓“文明城”的主张也在当时的一篇杂文里讽刺过(参看《伪自在书·崇实》)。本篇在“文明山”的插曲中所讽刺的就是江瀚等的报告中所反应的那种荒诞谈吐,此中几个所谓学者,是以当时文明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模型的。比方“一个拿拄杖的学者”,是暗指“优生学家”潘光旦。潘曾按照一些官僚地主家属的家谱来解释遗传,著有《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等书;他的这类“学说”和西欧国度某些资产阶层学者关于人种的“学说”是同一类东西。又如鸟头先生,是暗指考据学家顾颉刚,他曾据《说文解字》对“鲧”字和“禹”字的解释,说鲧是鱼,禹是蜥蜴之类的虫(见《古史辨》第一册六3、一一九页)。“鸟头”这名字即从“顾”字而来;据《说文解字》,顾字从页雇声,雇是鸟名,页本义是头。顾颉刚曾在北京大学研讨所歌谣研讨会事情,汇集姑苏歌谣,出版过一册《吴歌甲集》,以是下文说鸟头先生“另去汇集官方的曲子了”。
“大哥!”
(36)禹捉无支祁的传说,见唐朝李公佐《古岳渎经》:“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调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顿首请命。……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成久。……颈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据鲁迅辑《唐宋传奇集》卷三)
(35)禹化为熊的传说,见清朝马骕《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禹)治大水,通辕山,化为熊。”按《随巢子》,战国时墨翟弟子,著《〈随巢子〉·六篇》,清朝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内有辑文一卷。
(25)禹过家门不入,见《孟子·滕文公》:“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又《史记·夏本纪》:“(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39)浙水的涛声:浙水,即钱塘江,涨潮时涛声很大。 (1)
(24)挂冠归隐:《后汉书·逢萌传》载,王莽时逢萌为了避祸,“即解冠挂东国京都”而去。先人是以称去官为“挂冠”。
(32)“干父之蛊”语见《周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三国时魏国王弼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后称儿子能完成父亲所未竟的奇迹,因此袒护了父亲的错误为“干蛊”。
(23)仓颉鬼哭体:仓颉,一作苍颉,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最草缔造笔墨的人。《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关于苍颉的一种传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9)莎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答复期间英国戏剧家、墨客,著有脚本《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部。当代批评派陈西滢、徐志摩等常常标榜只要他们晓得莎士比亚,如陈西滢在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晨报副刊》颁发的《听琴》中说:“不爱莎士比亚你就是傻子。”徐志摩在同月二十六日《晨报副刊》颁发的《汉姆雷德与留门生》中说,“去过大英国”的留门生才气“讲他的莎士比亚”,别人“不配插嘴”。稍后的“第三种人”杜衡在一九三四年六月《文艺风景》创刊号颁发《莎剧凯撒传里所表示的大众》一文,也借评莎士比亚来诽谤群众大众“没有理性”,“没有明白的短长看法”等。本篇中这个大员从“愚民”俄然拉扯到莎士比亚,是作者对陈、杜这类人的讽刺。
(15)从冀州启节:《尚书·禹贡》叙“禹别九州”,首举冀州。孔颖达疏:“冀州,尧所都也。诸州冀为其先,治水先从冀起。”又《史记·夏本纪》也说:“禹行自冀州始。”按冀州为古九州之一,约相称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地区。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在冀州境内,故下文又说“冀州的帝都”。启节,指旧时初级官员出发、解缆。节,当代使者及特派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信物。
(7)奇肱国:见《山海经·外洋西经》:“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郭璞注:“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26)混蛋:乌龟的俗称。当代传说鲧身后化为三足鳖。参看本篇注(34)。
(13)皋陶:传说是舜的臣子。《尚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士”,掌管狱讼的官。按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时,顾颉刚曾于七月中由杭州致书鲁迅,说鲁迅在笔墨上侵害了他,“拟于玄月中回粤后提告状讼,听候法律处理。”要鲁迅“暂勿离粤,以俟开审”。鲁迅当时答复他:“请即就近在浙告状,尔时仆必到杭,以负应负之责。”这里鸟头先生与乡间人的对话,隐指此事。(参看《三闲集·答顾颉刚传授令“候审”》)
(40)关于禹同舜和皋陶说话的景象,《史记·夏本纪》有以下的一段记录:“帝舜谓禹曰:‘女(汝)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曰孜孜!’皋陶难禹曰:‘何谓孜孜?’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行山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可贵之食;食少,调不足补不敷,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摆布有民,女辅之。……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27)鹤膝风:中医病名,结核性枢纽炎的一种。战国时楚国人尸佼所著的《尸子》中记有禹生“偏枯之疾”的传说:“(禹)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
(30)湮:鲧用的治水体例。《尚书·洪范》:“我闻在昔,鲧堙大水。”堙(湮),填塞。“导”,是禹用的治水体例,《国语·周语》:“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高高低下,疏川导滞。”导,疏浚。
(20)庭燎:天井中照明的火把。《诗经·小雅·庭燎》孔颖达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21)虎贲懦夫,即下文所说的卫兵们。《尚书·牧誓》:“虎贲三百人。”孔颖达疏说,称为虎贲,是描述他们“若虎之贲(奔)走逐兽,言其猛也”。
(14)简放:当代君主任命初级官员。简指授官的简册。(在清朝则称由特旨任命道府以上外官为简放)
(12)禺:见《说文解字》:“禺,母猴属。”清朝段玉裁注引郭璞《山海经》注说:“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据《说文》,“禹”字笔划较“禺”字简朴,以是这里说“禹”是“禺”的简笔字。
一听声音天然就晓得是叔齐。伯夷是向来最讲谦逊的,便在昂首之前,先站起家,把手一摆,意义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安静了,一部分的老头子,也都交头接耳,跑进跑出的很努力。只要伯夷(2)最不留意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仓猝的脚步声,也决不抬开端来看。
“如何了呀?”伯夷这才转过脸去看,只见叔齐的原是惨白的神采,仿佛更加惨白了。
(31)息壤:传说中一种能够本身发展,永不耗减的泥土。《山海经·海内经》:“大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大水,不待帝命;帝令回禄杀鲧于羽郊。”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穷,故能够塞大水也。”
(9)好杜有图:英语How do you do的音译,意为“你好”。
采?薇(1)
(16)《神农本草》是我国最古的记录药物的专书。其成书年代不成确考,当是秦汉间人托神农之名而作。
(17)维他命W:维他命是Vitamin的音译,现在通称维生素。但并未发明维他命W。下文的瘰疬病,中医病名,首要指颈部淋凑趣核一类疾病;而因缺碘而至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叫“瘿”,不叫瘰疬。这里是讽刺当时一些所谓学者的无知妄说。
(10)OK:美国式的英语,意为“对啦”。
(22)伏羲八卦体:伏羲,我国当代传说中的帝王。相传他曾画八卦。《周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牺氏(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因而始作八卦。”
(37)丹朱太子:尧的儿子。古书中都说他“不肖”(品德不像他的父亲),以是尧不把天下传给他而传给舜。
“您听到过从商王(3)那边,逃来两个瞎子的事了罢。”
……’禹曰:‘然。……’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癸甲(按应作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皋陶因而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因而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又关于禹的吃喝和衣服,《论语·泰伯》记有孔丘的话:“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极力乎沟洫。’”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倡导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的摹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用他本身的话来讲,是“白话中不避俚语,口语中多放之乎”(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法》),根基上还是白话。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其次,这段话中的“见一少年,口衔雪茄,面有蚩尤氏之雾”,是暗射林语堂美化进步青年的浮名(林语堂在他的《游杭再记》中有“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枝苏俄卷烟,手里夹一本甚么斯基的译本”如许的话)。蚩尤是传说中我国九黎族的首级,相传他和黄帝作战时,施放大雾,后为黄帝所擒杀;因为民族成见,昔日史乘把他描述成非常凶暴的怪物。是以,蚩尤的名字也常被畴昔统治阶层用来描述他们以是为的“凶暴的人”。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为了“讨赤”,曾经异想天开地拿蚩尤来对比“赤化”,胡说:“草昧初开,部落期间,蚩尤残虐,彼时无所谓法制,无所谓伦纪,殆与赤化无异”(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报》)。他还说,查得蚩尤是“赤化”的鼻祖,因“蚩”和“赤”同音,“蚩尤”即“赤化之尤”如此。(参看《华盖集续编·顿时支日记》及其有存眷)